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陶艺课程的探索
2015-03-26文广明
文广明
摘 要:陶艺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它远离实用型的功利性标准,符合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特征。中学美术课程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职能。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拟将分析陶艺课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开展陶艺课程的具体方式和应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中学美术;陶艺;探索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对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智育、美育、德育不可偏废其一。美术作为中学美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地位不言自明。美术的技能型特点将许多没有经过专门绘画训练的学生排除在外,很难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美术课程所应特别注意的。开设陶艺课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融入更多具有活力的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陶艺课程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透过陶艺品可以表现个人的性格、情感、审美等多种心理特征,它外化了象征、隐喻、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融合了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美术门类,是一种典型的综合性艺术。本文认为,将陶艺融入中学美术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的优势有:
1.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徘徊在应试教育主流之外,而且由于美术的技巧性较
强,许多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对美术的兴趣不高。但陶艺制作中的泥巴类似学生小时候玩的橡皮泥,操作简便易行,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动手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之后,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能顺利进行。
2.培养动手能力
陶艺制作是一项需要学生亲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学到许多操作上的实用技能,仅靠理论上、书面上的知识无法完成。一件陶艺品的完成要求制作者有良好的耐心,心灵手巧。其中许多工序无法量化表示,学生必须自己亲手做过之后才能有所领悟。在此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开发创造性思维
由于陶艺制作过程并没有统一的模板,教师布置任务时尽管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即使是教师给学生一件样品,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理想目标与实际操作中的差距,结果仍会按照自己的认识造型,塑造出千奇百怪又独具创造性的作品。
二、开展陶艺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在明确开展陶艺课程的优势之后,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将陶艺课程融入中学美术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上文中提到陶艺制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在具体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以模板式的统一标准要求、衡量学生的创作,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教育目的的达成。因此,陶艺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制作陶艺品,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进行创作。技术只是手段,思维的创造力才是最终目的。
2.硬件设备的优化
陶艺课程的开设伴随而来的问题有学校陶艺设备的不完善,教师陶艺水平的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为此,一些学校专门前往景德镇参观学习。在硬件设备上虽然不能要求达到专业陶艺制作的水平,但是一些普遍使用的设备应该具有。这样就能使陶艺教学不是一种空口号。此外,教师的水平也极大影响了陶艺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教师具备一些专业化的知识与技术,这样才能保证陶艺课程的水平,不至于成为一种混乱的玩泥巴课。
三、陶艺课程的发展前景
陶艺课程是一门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它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独特思维,因此,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在中学美术课中广泛推广。本文认为,陶艺课程发展前景广阔。由于陶艺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虽然有强大的优势,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从而使陶艺课程成为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而单独发展。综合美国陶艺教学特点,我们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陶艺课程,充分发挥陶艺课程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张扬一种“艺术化生活”的理念,切实达到美育教育的要求。
美术课程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普及,陶艺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开始受到关注,我们相信,陶艺课程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使审美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樊丽娜.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陶艺课程的探索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2]郭要杰.民间美术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