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技术探析

2015-03-26温倍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管理质量控制技术电力工程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工程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已成为电力企业面临的迫切任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变革,传统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缺陷不断得到相应解决和改善。文章对10kV及以下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的控制技术做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技术;电力企业;项目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19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427

从理论角度来说,电力工程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识别,接受处理外部信息的过程,并最终实现对信息的二次改造,达到向外界传递信息的目的。简洁有效的信息可以帮助管理层人员更快捷地辨别数据走势,提高执行效率。电力企业在高效的运营过程中发现市场机遇,从容地应对市场赋予的挑战。通过对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技术的了解,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本质。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技术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升运营效率与质量的必经

之路。

1 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管理与电力工程不兼容

我国诸多的电力工程企业存在着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投入力度不足,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漏洞较大,导致电力工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中缺乏有效实践。众所周知,一个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了对设计方案的规划,对网络建设和硬件配置的需求,对软件升级的维护等。总的来说,信息化建设中所涉及到的网络建设和硬件设备存在的风险很小。在信息化建设中对软件的选用一般分为首次购买管理软件的资金,其次为正常使用中的日常维护费用和系统升级费用,存在的风险也就相对较大。信息化管理产生的风险费用与其前期投入的风险费用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对众多的中小型电力工程企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1.2 缺乏质量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现在的许多中国电力工程企业都由于缺乏管理人才,存在着企业管理混乱,各种制度、设施不健全以及信息处理方式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采集力度不够,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工程企业各部门之间种类繁多,信息沟通的不畅导致对整体缺乏有效部署、合作困难、交流迟滞、沟通不畅等现象自然时有发生,企业内部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当然,也有许多电力企业在网上拥有代表自己的互联网站,但是把这些网站作为企业搞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目前很多电力工程企业缺乏有效的专业管理和维护,使这类网站形同虚设。总之,对质量管理人才的匮乏使得电力企业很难达到预期的工程效果,对资源不可避免地产生巨大浪费。

1.3 直接用户导致线路故障

10kV配网与用户直接相连的特性决定了其广泛分布的特点,同时也为10kV配电线路的调控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但配电网的配置并不是很全面,自动化水平和监测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而且,10kV配电线路的信息传输并不像输电线路那样全线铺设避雷线,在配网线路中,避雷针有着突出的贡献,如果雷电产生的电压超出了预期的范围,避雷针内部的绝缘子也会相应做出改变。除此之外,电阻超标现象经常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避雷针的接地装置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特殊情况出现时埋下了隐患。尤其是在雷电故障高发区,这些建筑机构存在的缺陷往往会给10kV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故障,甚至会出现线路跳闸的现象,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威胁。

1.4 通道与系统主站前置缘由

日常配网的线路故障一般是因为通道问题产生的,并伴随着系统主站前置的软件变化,变相地对变电站内部系统和配电通道进行了本质关联。一旦出现特殊状况,必须采用灵活的头脑去分析故障发生的根本缘由,随着线路数据的推广和应用,通道部位的故障因素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因此,10kV配网的诸多故障与配网系统自身问题的关联因素会越来越多。

2 电力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可视化管理造价信息

BIM相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最大的改革就是设计可视化,可视化技术把平面线条转化成三维的立体图形,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沟通、运营、招投标等工序都可以在这个模型中完成。基于BIM的大型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就是把造价过程中的各项数字信息链接到模型中的相应部位,BIM技术模型会自动生成各个节点或空间位置精确的造价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区域选择、虚拟漫游等技术对需求信息进行及时查阅筛选等操作。BIM技术主要是将数据进行整合划分,然后作为系统中各项外在指标的数据源,方便使用者进行查阅或定位,从而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共享,其中的信息内容主要包含设计图纸、勘察报告、设备信息、施工记录等。

2.2 合理调配人工接地和雷电防御接地装置

在电力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中,人工接地装置和雷电防御装置都需要经过合理调配,才能投入使用。尤其是在土壤电阻率有差别的地区,管理者需根据实际变化情况,适当应用铁塔自然接地或钢筋混凝土接地等方式,控制好掩埋深度。对于水域地区或是居民范围,可采用环绕型杆塔方式进行保护。对于土壤电阻较高的区域,引外接地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3 配电线路结构中的监督验收工作

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需要做好配电线路结构的设计监督工作。比如:在接地装置中要做好散流电阻的测量工作,做好铺摆的深度工作。竣工质量控制工序中需做好图纸核对验收工作、施工工艺达标情况验收工作、合同条款执行细则、材料造价准确性等。总而言之,做好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的项目验收工作,可为电力企业正式运行提供可靠数据参考,为后期维护打下良好基础,增强运行稳定性。比如,在10kV配电网线路中,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中圆截面钢管的使用,圆截面本身就拥有截面弯度大的特点,建造设计也符合空气动

力学。

2.4 培养和引进大量信息化人才

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也是如此。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企业的管理、技术、执行等方面系统地掌握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所以,电力工程企业内部人员需根据整合内外部市场动态变化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员工的工作进度制定可持续的激励政策,进一步调整员工工作状态。根据员工贡献值的大小,在电力企业形成良好的带头氛围,加大对先进员工的培训力度,做好表率作用。提升全体员工的知识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大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电力企业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找准时机,外聘有技术有胆识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加大企业内部执行效率。也可定期聘请专家对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讲座,提升全体职工对于电力企业项目管理建设的认识。

2.5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电力企业在逐步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信息管理必须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遵循信息来源的本质和市场未来的需求方向。建设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等都需要市场给予分配。所以,中国电力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质量管理没有固定的应用模式存在,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树立分层次的目标,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越。当然,电力工程企业管理质量建设只有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关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积极参与,精诚合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建设力度加大,运行效益日益显著,在配电线路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系统的运行必然会因为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发生故障,当线路运行数据达到一定量时,系统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或告警提示。所以,线路工作人员在检测巡查过程中务必要多加留意、尽心尽责,这样才能保障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技术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明,李敏华.10kV配电网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传播,2012,(19).

[2] 汤志锐.输配电线路管理实践及其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8).

[3] 张伟刚.浅析影响线路自动化系统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J].机电信息,2011,(5).

[4] 汪杭明.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5] 柳太能.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6] 李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作者简介:温倍(1971-),男,广西陆川人,供职于广西陆川供电公司,研究方向:供电。

(责任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管理质量控制技术电力工程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浅析提高高校档案过程管理质量的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
浅析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关于提升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思考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论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的意义
改进重复控制技术在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