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质量控制措施
2015-03-26练妙龙
练妙龙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工程、水利工程等的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迴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勘察工作对工程建设具指导作用,是设计单位走向项目的基础;勘察工作的开展为建设单位提供了发展的潜力;勘察工作更是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质量的保障前提。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保障工程勘察质量是各项工作的基础环节,本文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解决措施,希望对工程勘察事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程勘察质量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281-1
0前言
在加速经济发展中,基础项目建设处于基础地位。目前基础项目建设的速度极快,为了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做好项目勘察工作是重点。而勘察质量是重中之重,是保证建设行业健康发展的关健环节,应该受到重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2014年9月4日明确表示,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启动。2015年底前,31个省区市将全部完成诚信体系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监管目标。 为配合此次“两年行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出台了包括《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在内的一系列制度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说“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主体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 工程质量责任应该由参与工程项目的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承担。具体到人,应该是勘察项目负责人、设计项目负责人、施工项目经理以及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这五方主体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出现质量事故或重大质量问题,首先要追究这5个人的责任。不管责任人是离开原单位还是已经退休,都要依法追究其质量责任。”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勘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勘察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或不能购置先进设备,低价中标又使许多勘察单位不愿意采用先进手段和先进设备,节省了很多工作环节步骤。近年来,勘察技术进步、质量有停滞不前的趋势。许多与工程密切相关的课题也得不到解决。下面我就自己多年从事高铁、高速公路、水利水电、军队等项目的勘察经历,从施工单位的角度来谈谈对工程勘察质量控制的若干认识。
1影响工程勘察质量几个因素
1.1主体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勘察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竞争激烈,压价竞争现象突出,有些勘察单位为了生存不惜以低价承接工程,之后勘察过程中,势必要偷工减料降低勘察质量;部分企业不具规模,缺乏高素质技术人员,人员挂靠现象严重。由于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有些勘察单位负责人偏重成本核算,轻质量管理,整体质量意识不强;更有甚者默许机台、技术人员在实物工作量中弄虚作假。
1.2外业质量控制不严
勘察工作是一个整体完备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勘察质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说法一点不为过。记录勘察过程的勘察纲要是指导勘察工作的关键性文件,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不系统敷衍了事的情况归根到底是对其不重视,那么对实际的勘察工作就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对于大多数勘察单位,其勘察纲要比较单一,不够完整,比如,一些勘察单位缺少必要的勘察平面图,甚至在没有审查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的施工; 有的勘察单位甚至没有相应的勘察纲要。设备管理问题,像钻机钻头、标贯器、触探器这样的设备在使用和管理时没有相关的记录或是使用者的签字。钻探的质量问题,比如原位测试需要在砂层、卵石层、岩溶层、破碎层进行钻探,塌孔问题经常出现,导致无法进行测试或者因为技术不佳,在对土层的勘察时出现由于钻探进尺速度过快出现漏层的问题。原始资料责任人签名填写不全, 还有一些勘察单位没有引起对落实审核原始资料的重视,导致其原始资料丢失及其归档制度的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对岩土勘察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了施工的质量!
1.3提供勘察报告目的性、针对性不强
勘察报告是经过了实地的勘察后进行的书面材料,内容单一不全面"深度不够"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理位置没有进行标注重视不足"综合以上情况导致其对实际施工建设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与实际严重脱钩! 地质勘察工作是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服务的,准确理解勘察技术资料是保证勘察成果质量的前提条件,少数勘察工程师对勘察技术要求理解不深刻,认为这是结构设计工程师的事,编制了大量的图表,但可读性差,缺乏针对性,利用价值较差,最终导致需要二次补充勘察。如高边坡的勘察目的,主要是要查明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在查明岩土层结构的同时,还要查明软弱夹层和结构构造面情况,并提供抗剪、抗滑指标以验算其稳定性。
勘察报告中引用的气象水文、区域构造、断层活动性、地层岩性、地震等的论述和结论,往往缺少资料来源,勘察中发现小断层或局部岩体断裂,地勘单位一般多盲目与区域性断裂联系到一起,甚至代替地震局给断层的活动性下结论,这往往在后续勘察报告评审时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解决勘察质量问题的措施
2.1提高质量意识和树立质量意识的企业文化
(1)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应该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对国家法令法规心存敬畏之心,对工程质量心中应有一根弦,始终把保证工程质量作为红线,决不逾越。
(2)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把握形势,履行使命中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任何勘察企业,要想长远立于不败之地,本着“质量第一、品质优先、不走捷径”的原则,把每个工程项目都当成自己企业的产品,以优良合格产品服务于社会,争取不断创造精品才能不断壮大自身的竞争力。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沉浮有许多各自不同的原因,但长盛不衰的企业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内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质量意识是精神层面的范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把质量当做一种责任,一种忠诚,一种使命感,一种意识形态,充分融入企业文化中。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质量装入心中,把质量融入脑中,把质量细节在精益求精中,让企业因为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生命和活力。质量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升质量水平需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和努力。坚持不懈地把质量工作自觉落实到各个环节。而且应当时时抓、月月抓,长抓不懈,让月月都是“质量月”,年年都是“质量年”。确保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2.2作业的程度化制度化
工程勘察是一系统的过程,特别是外业质量控制为整个质量控制的重点。以程序和制度约束人、管理人,才能将整个质量控制贯彻始终。
2.2.1质量保证体系
对任何一个工程都以质量要求为优良为目标,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按国家颁发的有关规范标准。为达到此目的,对于勘察工程项目的施工,成立对应项目部,实行项目法管理,其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共同实施对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项目负责为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技术兼质量负责人为质量直接责任人,工程质量管理实行项目技术兼质量负责人领导下的质检工程师负责制,通过专职质检员和各部门、各专业负责人及兼职质检员,对工程进行全面控制、检测、信息反馈和进行质量问题的处理,同时接受总体组、业主委派的监理工程师及其代表对整个工程的监理工作。为贯彻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在本工程项目的实现,针对本工程项目,依据对GB/T19001-2000 、ISO9001:2008标准、GB/T24001-2004 、 ISO14001:2004标准、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组织机构,确定质量职责和质量活动的内容及要求,明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程序。明确质量管理事先指导、过程控制、检查验收三环节。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有关程序进行操作,精心组织勘察施工,进行质量管理,每一工序按照勘察程序进行自检、复检,并有可追溯性。
成立QC质量管理小组对勘察实行全体成员、全过程的控制。
实行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技术质量责任制及勘察文件逐级审批制度。
2.2.2质量保证措施
(1)进场前,搜集资料、现场踏勘,充分研究合同和项目设计文件,充分与设计方沟通,了解设计意图和主要目的;由项目技术总负责(或院总工)写出符合要求的勘察纲要及技术要求。
(2)施工前,技术要求及勘察纲要要传达至全体人员,同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岗前业务培训、答疑施工方案及工程勘察有关技术要求,并分层进行技术交底。
(3)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及设计部门提出的要求进行勘察工作。
(4)各工序操作(测放点、钻探、取试样、描述、原位测试等)除按有关规程执行外,还应按院制定的各工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5)钻孔放点及高程测量准确,放点后要进行复查,必要时需请甲方现场管理人员或监理单位进行检查确认。
(6)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程施工,确保钻探质量和安全;严格把好现场地层描述及地质点的特征描述关;按要求取岩、土、水试样及进行原位测试,执行两查两审制度,保证及时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并也根据实际工程岩土条件,及时调整技术要求,更好地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7)每个钻孔终孔前须由现场技术人员,内部质量监督或现场监理人员进行验收,确认达到要求后方可移孔、封孔。每个地质点的特征描述及位置应在现场按已制定的表格填写,不得事后追忆、追记补记;地质点的特征照片应点面结合,已便于成果报告编写时的取舍。
(8)现场技术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做到钻孔地质编录及时编好,各种记录报表及时详尽汇总。地质点的记录描述当天进行整理,存在疑问的应该补充调查。
(9)加强现场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建立机组自检、互检、抽检,专业技术负责人全面检查,工程技术总负责不定期抽查制度,配合监理巡查、旁站、抽查验证制度,保证各种技术参数准确可靠。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严格把好质量关。质量监控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由技术负责人负责领导,质监员和班、机组长负责各环节的具体监控工作,每天汇总、通报质量和进度情况,每两天一次例会、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每孔完成后须由技术负责人检查验收后才能终孔,每孔均须有机组长、班长、记录员、技术负责人签署的质量评定意见。勘察成果资料须由院总工程师、技术组长审查验收后才能提交业主。实行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技术质量责任制及勘察文件住逐级审批制度。
(10)各质量目标对施工人员采用奖罚分明的原则,如各项质量目标能按质、按量完成指标,给予奖励,若出现严重错误,且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时,应采用罚款至行政处分等。
(11)加强与监理组及设计单位联系,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监理组及设计单位对勘察工作的指导。
(12)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严格按通过认证的ISO9001:2008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管理。
(13)野外施工和资料严格执行自检、互检、抽检、签证放行的制度,做到不留疑点,各类资料收集齐全、规范、完整。
(14)设立专职质监员(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质监员长驻工地,由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质监员等组成质监小组,对勘察质量进行控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经常到工地对勘察质量进行抽查,召开质量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整改。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奖优罚差,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处以重罚。
(15)技术交底制度。在安排每个工点项目时,项目负责人必须组织招开项目部技术交底会,详细的介绍分析业主及设设计方的的要求,现场施工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工期要求。提出作业目标及作业计划。
(16)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详细分析该工程的性质和特点、业主及设计提出的技术资料和要求,基本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相应的技术难点及重点,技术上的各个注意事项。提出现场作业及检测作业的技术要求。
2.2.3安全保证措施
做好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是勘察工期和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其目的是使勘察工作与外界环境间的相互干扰程度降低,既要保证勘察施工的顺利进行,又要对场地环境进行保护。质量与安全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安全就更是谈不上质量,各项目应以合同价的2-5%做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专项费用,同时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及实施细则。
2.2.3.1安全工作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用安全法规管理安全作业,科学、严密、合理、安全作业,防止发生机械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的发生,杜绝重伤和死亡事故。接受业主、设计方、监理的指导监督。
2.3.2.2安全作业保证措施
(1)安全管理体制
经劳动部门和保险部门实测和认定,工程勘察中的钻探作业是一种高危险的作业。因此,勘察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尤其必须重视钻探的安全问题。
建立作业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野外勘察组长和作业班长。分别为勘察项目的三级安全直接责任人。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分工、人人有职责。
项目部、野外专业组设立专职安全员,作业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他们在相应的领导指导下,从事专门安全工作。
各级安全生产负责人,必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安全作业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做到安全工作与作业同时布置,同地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把安全作业落实到实处。
(2)安全作业岗位责任制和安人全作业管理制度体系
①安全教育制度
实行生产前安全教育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由项目部安全员总结前期的安全生产性况,并对下期安全生产提出具体要求和安排。
坚持在工人进场和调换工种时,对工人进行现场教育、岗位教育、日常教育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作业意识和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并半年进行一次安全技术知识理论考核,建立考核成绩档案。
②安全检查制度
各部门除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外,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定期的安全大检查:公司为每月一次,工程项目部每半月至少一次, 工地每周一次,班(组)每天一次。
检查包括:一般性检查,阶段性以结合进行,也可以分别进行。
各级应使用“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检查表”和“安全施工专业检查表”,并予以评分。对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其总结评价报告应及时报送。
定期安全检查,负责组织的单位行政领导应亲自主持和参加,并邀请协作单位参加。
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1.查领导——是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否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是否做到“五同时”,以及各级安全施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2.查管理——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帐表册卡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查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安全管理效能;查安全网络的组织和活动情况;查工地和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3.查隐患——查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查违章违纪;查安全设施及安全标志的设置;查文明施工情况。 4.查事故处理——是否真正做到了“三不放过”;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统计和上报。
③安全交底制度
总工程师(或项目技术负责)组织编制并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措施”。组织编制各工程施工项目安全施工措施分类(重大、重要、一般)编制、审批的程序。负责审批程序中规定的重大施工项目的安全施工措施。并对各级交底。
一切施工活动必须有安全施工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交底。无措施或未交底,严禁布置施工。
一般施工项目的安全施工措施须经工地专责工程师审查批准,由班(组)技术员交底后执行。
重要临时设施、重要施工工序、特殊作业、季节性施工、多工种交叉等施工项目的安全施工措施须经施工技术、安监等部门审查、总工程师批准,由班(组)技术员或工地专责工程师交底后执行。
重大的起重、运输作业,特殊高处作业及带电作业等危险性作业项目的安全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案,须经施工技术和安监等部门审查,并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经总工程师批准,由工地专责工程师交底后执行。
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制安全施工措施时,必须明确指出该项施工的主要危险点,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针对工程的结构特点可能给施工人员带来的危害,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危险;(2)针对施工所选用的机械、工器具可能给施工人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措施上加以控制;(3)针对所采用的有害人体健康或有爆炸、易燃危险的特殊材料的使用特点,从工业卫生和技术措施上加以防护;(4)针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有可能给施工人员或他人以及材料、设备运输带来的危险,从技术措施上加以控制,消除危险。
经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后的安全施工措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未经措施审批人同意,任何人无权更改。
对无措施或未经交底即施工和不认真执行措施或擅自更改措施的行为,一经检查发现,应对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给予行政处分。
对相同施工项目的重复施工,技术人员应重新报批安全施工措施,重新进行安全交底。
2.3加强勘察技术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及勘察内容的准确性,勘察部门应实行对勘察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勘察知识,使勘察队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勘察单位应积极地组织技术人员通过讲座的形式参与学术的交流,带动相关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技术能够相互的交流,从而有效的提高勘察人员对勘察技术的深入了解,并做到在实际勘察中的有效运用。加强钻探和勘察技术人员队伍的技术培训,主要包括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其对勘察工作的重视度和责任心;专业知识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在职进修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对现有的勘察队伍人员进行专业业务技能的培训,掌握新的勘察技术,提高勘察质量水平;对技术人员加强培训,主要强调技术人员要具有职业素质,对勘察的质量具有责任心,杜绝技术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的做法,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保证勘察质量。
勘察技术人员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等方面知识。 要熟悉和把握有关的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把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权委部门资料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要把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主动参与不同的行业的工程实践,积累不同的工程实践经验,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程阅历不可能做出高质量的成果报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中地质勘察工作是最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工程项目运行管理有深远的意义,还有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地质勘探工作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是设计单位走向工程项目的基础,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为施工建设单位提供了发展潜力,它更是运行管理单位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质量的前提保障。根据国家基础建设工程的现阶段来说,注重地质勘查工作十分必要,它是实现工程经济最大化和安全质量第一位的前驱动力,使勘探工作走向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了建设更好的国家基础建设项目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安业,米兆静.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关系[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12).
[2]JGJ/T 87-20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S].
[3]GB50021-200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49 号.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R].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