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习惯养成 构建和谐校园
2015-03-26许君玲
许君玲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这也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基于这一点,结合我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想法。
一、以营造氛围为基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俗语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福,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身为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良好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1)指生活环境;(2)指人文环境。优美洁净的校园、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的校园、融洽的课堂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都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时,首先要从环境建设入手。
如,我校昔日的教学楼陈旧,跑道不平,无风到处土,下雨遍地泥。近年来,教育局对学校校园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多次拨款对我校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改造:整修运动场,内外刷新教学楼、建成标准化实验室;修花坛、硬化地面。同时,在显眼的位置悬挂校风、教风、学风;在校门、楼道、宣传栏、围墙等地装饰、刷写、悬挂名人名言、标语等内容;在教学楼走廊里张贴“注意安全”“不要大声喧哗”“轻声慢步靠右行”等内容的温馨提示语。在教室营造文化氛围,展示学生的创作,净化了学生心灵,图书室、音乐室焕然一新,标语上墙。我校还充分利用校园板报展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风采。同时,我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开展养成教育,营造教育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1)要求学生无论是在教室、楼道、操场都能接受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等教育;(2)开辟校园文化长廊,充分展示校园办学特色、学生的综合才艺、校园文化传统等,让学生在不同时期都能学到知识,培养综合能力;(3)我校将每年3月和9月设为“文化建设月”,要求各班依据特色,精心策划,认真布置,尽显个性特色。学校德育办采取月总结通报的形式进行评比,并发放先进班级锦旗。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成教育,学校环境卫生整洁了、校容校貌清新了。净化、绿化、美化相映成趣,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文化品位,创设了和谐的育人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如今,整个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书声琅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师生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
二、以舆论宣传为突破点,树立正确观念
舆论宣传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各种习惯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对于农村学生占大多数的学校来说,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习惯是正确的,什么习惯是不好的。为此,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怎样做一名文明中学生”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自己平常有哪些习惯行为是不文明的、不好的。同时,学校据此制订了《中学生一日常规》,人手一册。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品行习惯、日常习惯等十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并将其中的重要内容用标牌写在显眼位置。让养成教育知识铭记在学生心中。
为了加大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学校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进行大量宣传;班主任、团支部利用班会、团会进行专题宣传。学校德育办将文明礼仪内容贴上墙。让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学校百日功,不及社会一日功”的教育的弊端,遏止教育反弹现象,学校还注意把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宣传工作延伸到校外,延伸到社会,延伸到每个家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以完善制度为中心点,形成管理网络
树立正确的观念,还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养成教育工作的
落实。为此,我认为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学生管理目标
学校可依据《中小学生德育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法规,结合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实际,制定《中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管理条例》《班级常规管理考核细则》等,将中学生在礼仪、学习、生活、品行、安全等方面的习惯予以细化,制订出相应的目标。
2.完善学生管理机制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学校成立养成教育管理专组,并形成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以德育办为龙头,以班主任、科任老师为先导,以团支部、学生会为骨干的管理网络,积极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2)完善家校管理机制。学校可利用“四清楚、四掌握”机制,与各街办、各村定期或不定期向学校反馈学生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建立班主任家访制,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
全面认识学生,探究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除此之外,学校教师还应利用电话、信函随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互相反馈信息,共同培育学生。
四、以重点活动为主抓点,促使以点带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采取严格的说教方式,只有将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参加,寓教于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用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把它当作培养目标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开展。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以评比活动促培养
各班定期召开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题班会,并以此为重点内容办黑板报,学校可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重点制定习惯目标,然后有序进行。学校可采取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总评,评出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员等。
2.以竞赛活动促培养
学校可举办广播体操、讲普通话、演讲、书画比赛、感恩活动。利用节日开展庆祝活动,展示学生的才艺。尽可能让每项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启发,精神受到鼓舞,良好的习惯和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孕育和发展。endprint
3.以教育活动促培养
学校可根据实际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唱歌习惯。如,我校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并对学生一周来的学习生活进行小结,做到及时表彰、激励,每天早上和中午利用喇叭播放健康向上的有教育意义的歌曲,悦耳的歌声丰富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4.以健身活动促培养
对于学生健身习惯,学校应抓好“两操一活动”,即一个眼保健操,一个大课间和一个阳光课外活动。我们学校在此方面就落到实处。每天眼保健操,大课间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班主任全部到位给予监督。按照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分别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每项活动都配备专职指导教师。学生兴趣得到激发。
五、以防止反弹为巩固点,促进品质形成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因此,养成教育的核心是防止学生坏习惯反弹,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意志,树立求真、求善的信念,把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人格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细抓、从实抓、反复抓、长期抓,坚持不懈,使良好的习惯成为全体学生长期坚持的美德。例如,我们这个方面是这样做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实行日常管理“三看一公布”。每天由学校校委会值日人员、学生会值日干部分三次对学生早、中、晚三个阶段的行为、卫生、学习情况进行打分,每日一公布。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好的班级及个人予以批评;(2)实行按周考核。学校每周将学生养成教育情况按班级予以考核,并根据各个方面的得分情况,进行公布;(3)实行学期总结。每学期期中期末学校专门对养成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集中进行教育。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我们意识到:辛勤的耕耘定会结出累累硕果,学生良好的行为也会逐步形成。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多动脑子、多想点子,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来促进学生行为的转变。
参考文献:
孙建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编辑 郑 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