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师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5-03-26石秋霞冉金龙
石秋霞 冉金龙
摘 要:让数学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自己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关键词:建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教学活动中,教师会不自觉地忘却学生的需求,忘却教学的本质,常常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喜欢用教师的讲解来替代学生的数学思考,生怕让学生思考会耽误教学时间,贻误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包办代替造就了学生认为“学习不需要思考”的现实,认为学习数学只需将教师讲过的知识和方法背熟记牢即可,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也丧失了本该具备的思考能力。根据笔者多年课堂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就应注意學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只要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全身心投入,想书本所想,悟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二、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三基”教育,数学基本功扎实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就有基本思路了。能让学生在解中低档类型题时有十足的把握,非常有信心。拿破仑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一字眼。”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有一次,我在讲解椭圆里面的一道学习致用题时,用通性通解的方法解,计算量特别大,在讲解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想放弃了。后来我抛出了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就等待教师去讲,可有一个中等生就认真去思考,最后轻而易举地解出来了。此时,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所以只要“三基”过硬,做什么类型题都有把握和信心。
三、教师应分层次教学
每个班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参差不齐,但每个学生都能考大学吗?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认识到每一个学生所学的知识,学习能力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平时的教学要求中有目的、有针对地提出来,让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地奋斗下去,使得尖子生的成绩更加突出,学困生的成绩能步步高升。
四、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闪光点,他们由于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磨炼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有的学生因教师的谆谆善诱,苦口婆心的引导使得他走向人生的梦想——考进大学;有的学生因某教师的严格要求而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因教师严厉的批评而努力上进。
五、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讲课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六、教师应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师讲完一节课后,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总结本节课讲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哪种知识点是了解的,哪种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让学生听完一节课后心里面有一个底。哪种知识点应注意,哪种应摒弃。同时教师下课后应做反思笔记,本节课学生易掌握应用的知识点,易犯错误的知识点,看学生把握没有,所以一节课留点时间来反思是必然的。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