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为什么动不起来

2015-03-26王慧玲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开课黄河诗歌

王慧玲

一、背景介绍

我曾在南京市华电中学七(3)班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黄河颂》。本校七年级共有九个班,这是其中的一个实验班,在平常的教学中感觉这个班级的学生上课不够积极,女生不爱发言,男生倒很活泼,但是他们回答问题欠深思。我本是打算在自己带的另一个普通班上的,因为去年我在这个班级开的校级公开课效果很好。但是后来大家都建议实验班更能代表学校的形象,我又改了主意。在正式开课之前我共试上了两次,都是在普通班级。为了更真实地展现课堂教学,准备工作我只是用了一个早自习带领学生读了读课文。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是我第一次开区级公开课,压力很大,但我也渴求成功。

二、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也是强化朗读训练的好素材,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正因为如此,我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过朗读展现他们对诗作情感的体悟。我梦想着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期待着学生能积极参与,能大方地表述他们的收获,给大家一种轻松、自然又充满激情的感觉。

三、案例描述

因为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黄河,导入新课时我用了一段1分20秒的气势磅礴的黄河视频(并配以激情澎湃的音乐),试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一点诗歌中的情感。

接下来,我简单地介绍了作者、作品及抗战背景,为后面理解诗歌的内涵做好铺垫。在朗读训练上我依次采用了以下方法:先指名朗读,目的是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读音是否准确,停顿以及感情的表现力等;对于如何读出感情,我继而播放了一段朗诵词部分的录音,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再接着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感;最后全班齐读,因为我认为集体朗读才能读出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

课堂的重点放在黄河的形象及其蕴含的情感,第一步我想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一系列动词,如“望”“奔”“掀”“劈”等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到黄河的气势,班级中只有黄强(化名)和王仕宁(化名)两位男同学积极参与,他们个体的朗读效果良好。第二步我引导学生从关键词“摇篮”“屏障”“臂膀”来理解黄河的贡献,从关键句“啊!黄河!”重复三次的目的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发言,有个别学生用的是参考书上的答案作答的,总感觉学生的回答很肤浅、很牵强,语言表达不流畅,干巴巴的一个短句就回答完了,我当时也很着急,都不知道该怎样调整,心里就惦念着下一个环节该干什么了,总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我赶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后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竞赛朗读水平,希望这样可以活跃气氛,让大家不再感觉死气沉沉,可学生偏偏在这个时候老老实实,一副很守规矩的样子,比平日里更缺少生机,连平时爱插嘴、爱打闹的学生也格外安静,我在这种情况下只说了一句:“大家读出声音来,不要齐读。”准备两三分钟之后该展示成果了,我心里盘算了一下至少有四组的学生会争着举手,因为平常的语文课上他们都特别有竞争意识,谁知只有一个小组举手,这一组的实力在班级中算是弱的,朗读效果自然不用说了。

诗歌中的黄河不仅仅指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它还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以及具有这种精神的抗日英雄。为了让学生能理解这个深刻的内涵,我准备了几幅图片,想激发学生对抗日英雄的敬,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可是由于当时紧张,使用多媒体时跳过这些画面了。

我的教学设计是在结尾再来一个高潮部分:分工合作,全班六小组各背诵一小段,全体起立背诵,背景配以波涛汹涌的黄河画面加上具有震撼力的音响效果,也许是因为没背熟,也许是因为胆小,背诵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要不断地加入到小组的背诵当中,期望以此提高大家的效果。

最后我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听我的描述,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你就是诗人,你背负行囊随抗日战士奔赴延安,途径黄河,眼望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分的场景。

四、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为什么如此压抑,学生为什么动不起来,我觉得责任关键在老师,有以下几个发面的原因:

1.我忽视了备学生,因为要上公开课,我反复查找资料,研究内容,我自己的思路很清晰,对诗歌的方方面面理解较为透彻,做了充分的准备,而忽略了学生,他们之前只是读了而已,很多学生都没有参考书(因为为了强迫他们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我禁止他们带参考资料来),他们没有充分地预习又怎能达到老师期望的效果呢?我对一切都太理想化了,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觉得课堂会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学生的回答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后来据他们班主任说,她提醒学生要预习看书,学生来了一句:“看什么啊!语文老师什么都没说。”

2.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回答问题时言行上的强化训练(谈吐举止的要求)。

3.作为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胆量太小,这与我自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几年来,虽然每次校级公开课的成绩都很好,但是我从来都不自信,上课前一直胆战心惊,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我自身的朗读素养还算不错,但在这节课中却没有抓住指导的最佳时机进行即兴范读。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内容产生共鸣,这种感染作用是播放录音无法替代的。

这节课让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努力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备好教材,还要充分地去备学生。

今后,我会尽最大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与缺点,不断地主动学习,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公开课黄河诗歌
诗歌不除外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