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师能安静地走开吗
2015-03-26林素云
林素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能发挥好主导作用。这应该说是当前学校教学的主流。
然而,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我就见过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避主宰课堂之嫌,没有很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朗读训练中,他们一味地让学生读,很少做必要的范读与指点;在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时,他们站在一旁,成了局外人;在讨论探究某些问题时,他们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不置可否……这些教师忘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了。
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更不能走极端。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教”与“学”的辩证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好主导作用呢?我以为,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激励、指导、点拨方面。
一、组织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是“放羊式”,而是有目的、有组织进行的活动。教师应理所当然地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阅读教学中常采用的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学习,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好学习小组,即使是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也得当好参谋,合理搭配好小组成员,以便小组学习时起到互帮互学的效果。其次,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情况,适时调控讨论的内容和时间,使讨论取得实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还要求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阅读教学不能把学生封闭在课堂这个小天地里,而应做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更少不了教师的周密组织。
二、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能正确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或投去一个赞许的眼光,或给予一句表扬的话语,或送去一片鼓励的掌声,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饱满旺盛的学习情绪。
三、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为此,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如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揭示学习规律,和学生共同探究、总结学法等。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感情有巨大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在教学《背影》中买橘送别这一段时,可以两次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画、边想,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父亲爱儿子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出来,用心体会。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提问进行点拨,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进而总结出学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运用“读、画、思、读”的方式,深入研讨。这样的指导,既教给了学法,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点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或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主动积极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对学生碰到疑难或理解上的偏差、认识上的模糊,更需要教师巧妙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确的轨道或促其顿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合理想象,善于质疑。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那个官官相护的黑暗社會里,鲁提辖真的敢为金氏父女主持公道吗?”老师抓住这个问题要求大家揣摩课文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并说出理由。结果学生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会去,一种不一定敢去,双方也都说出了理由。此时,教师要让学生再读下文,看看鲁达最终去了没有,为什么会去?经教师的点拨启发,学生终于明白了鲁达是会去的,因为这是他的性格使然。这样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质疑引导读书,以疑促思,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改革阅读教学,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并发挥好主导作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们只有学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