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26董国辉
董国辉
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减少,图表分析、探究活动增多。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形成以课内外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为主要目的。求知欲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探究能力是提升地理技能的有效措施。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合作、探究式学习被关注。这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的理念,符合新课改的教改要求,突出了新形势下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对科学的学习态度,发展地理思维分析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合作情景之中。以往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人的成功取决于考试成绩。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都是协同合作的过程,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是大多数工作的特征。合作学习是对社会工作的适应与准备,是为培养社会型的人才。传统教育过多地强调竞争,忽视合作。评价成功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竞争氛围下,学生容易形成不良的利己行为,缺乏合作意识,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独生子女比重增大的环境下,这种教育方式令人担忧。教师要把合作学习理念与公平竞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综合发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按不同性别或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内容,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课堂教学。
二、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准备阶段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过程力求简洁清晰、时短量大、任务明确,有较强的探究性,能为学生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首先分成若干合作小组,由性别、学习成绩、技能差别等方面可互补的学生构成,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各小组总体水平差别小。组内成员的异质是合作的基础,而小组间技能水平差别小有利于展开公平竞争。一般以班级小组为基础,每小组分成两个学习合作小组,学习时无需调整学生的座位。
(二)实施阶段
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精心挖掘教材潜力,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设计好学习过程情景。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以指导员和辅助者的身份出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学习七大洲的分布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把七大洲的轮廓图剪下来,贴在画有赤道、回归线、经线的纸上。总结时展示各组成果,并让其他组成员评价。评价中注意根据经纬线定大洲位置,根据海陆间相对位置来确定各洲分布。在教学《天气》时,屏幕展示中国城市天气图,让他们模仿央视作天气预报,通过合作学习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丰富和发展了自己。
三、合作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教学形式提高了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课前充分准备和精心构思必不可少。如果设计不当,会造成一团糟现象。因此,教师要做好准备。(1)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是否适合合作学习的策略。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预估应当取得的效果,课前做好充分准备。(3)准备适当公平的评估方法,既能反映出小组的合作成就,又能体现出小组各成员的贡献,促进共同努力。(4)个别学生合作学习时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要多多关注。(5)小组成员之间应多沟通,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交互合作和自我展示,使学习过程形成一個乐学善思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默契合作的过程。
合作学习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不但体现了地理学科实践性的特点,而且把课堂学习与实用的地理联系拓展,在教学组织方法上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杜威曾说过:教育哲学的理念是使教育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要使教育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联系起来。合作学习的教育方法既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使学生为今后参与社会的复杂工作提升技能,在今后的社会建设工作中有效地发挥集体合作之能力。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