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2015-03-26陈敏
陈敏
(巴彦淖尔市考古研究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试论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陈敏
(巴彦淖尔市考古研究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各类文物往往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反应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意识以及当时的生态环境,加强文物的保护与科学研究,对于认识历史,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文物古迹损坏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在分析环境污染对文物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文物考古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文物;考古环境;问题;对策
1 环境污染对文物的影响
1.1 酸雨对地上文物的影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提升,而且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酸雨。酸雨对于地表文物和地下文物的破坏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含有大理石成分的雕塑建筑物,其破坏作用尤为显著。我国自然文化双重遗产乐山大佛在长期的酸雨腐蚀作用下,部分石像已经面目全非,剥蚀严重。酸雨降落土壤,导致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地下文物的存放环境,尤其对于青铜器、铁器、骨器等影响严重。
1.2 水污染对文物的影响
由于我国对于污水排放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工业、生活废水往往被排放到附近河流、海域等,长年累月的沉淀,导致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地下水对尚未开发的地下文物也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比如深埋地下的化石、陶瓷制品、墓葬等,降低了文物的开发和收藏价值。而且,即使地下水没有被污染,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地下文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则会加大对于文物的侵蚀作用,地下水位下降,则会导致地表塌陷,同样对文物产生破坏作用。
1.3 光辐射对文物的影响
光辐射对文物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紫外线对文物的破坏尤为严重。汽车尾气中往往含有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往往产生有机醛类等腐蚀性很强的污染物,常年累月可破坏文物的表层及质感。
2 文物考古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不仅环境污染会对文物开发与保护造成影响,同样,文物考古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文物考古环境保护带来一定的难题,具体如下:
2.1 考古工作人员环保意识不强
考古工作人员在野外考古工作时间历时较长,在野外生活产生的生活废水如果随意排放,往往会使地表水源受到污染,如果距离考古河道比较近,还会污染考古河道,同时考古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废弃物、生活垃圾等都会对考古环境造成影响。而现阶段考古工作人员由于环保意识不强,或者疏于对考古现场垃圾的处理,上述污染现象还时有发生。
2.2 野外考古导致水土流失
在野外考古作业中,尤其是涉及挖山掘石等大型作业,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土体和岩石等固体废弃物,而且会破坏山体的结构,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会出现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危害。而且考古人员野外驻地的帐篷及施工便道,如果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在遇到大雨或者大风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水土流失。
2.3 野外考古影响局部生态环境
一些文物深埋地下,野外考古挖掘,往往改变了原有地表植被,改变原有土地用途,与之相关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则可能遭到破坏,甚至一些稀有物种可能因为周边环境的变化而灭绝,所以野外考古如果考虑不周,也极有可能影响局部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加强文物考古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充分认识环境对于文物保护的影响,以及野外考古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考古环境保护,具体如下:
3.1 加强田野考古的过程中保护
田野考古从田野调查到文物挖掘完毕,既要加强文物保护,又要考虑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考古调查阶段不仅要充分了解文物的基本状况,还要了解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在考古过程中对其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其次,文物发掘过程中,要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区别对待,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落的地区要将挖掘的土层分层保存,同时将地表植被保存完好,在挖掘完毕后,再将植被尽量恢复挖掘前的状态;最后,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文物进行保护,而且要根据文物的性质选择决定。
3.2 加强规划,实施全面保护措施
利用现代技术对地下文物进行勘探,在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的同时,要同步加强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文物类别及周边环境特色,量身定制文物考古及挖掘方案,以最大限度的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并能很好的将文物保护并展览。同时,要提高考古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注意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妥善安排扎营地点,小心处理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将人为对考古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3.3 加强环保部门和文物部门的合作
环保部门和文物部门加强合作,对于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来说意义重大。一些重大项目在审批过程中,由于对于文物分布不了解,往往在工程开展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对地下文物造成了破坏,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工程进度,而且对于文物的破坏令人痛惜,如果事先经文物部门勘探予以排除,则能将这种事件概率降到最低。同样,在文物考古挖掘过程中,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文物和当地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效率。
[1]王辉.环境考古:探寻史前时期的人地关系[M].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38).
[2]同帜,曹剑英.文物古迹的环境污染因素及其影响研究[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4(3).
[3]陈新民.谈文物环境保护[N].中国文物报,2011-10-12(4).
陈敏(1981.10-),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人,巴彦淖尔市考古研究所(文物站)职工,本科,主要从事文物与考古研究。
G122
A
1003-5168(2015)11-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