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成本核算问题探析
2015-03-26张莹
张 莹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80)
高等职业学校成本核算问题探析
张莹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要:办学成本是高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政府对其进行绩效评价重要指标,通过成本核算确定办学成本开始提上高等职业学校的议事日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核算在制度上处于缺失状态,没有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应加强和改善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核算工作,建立规范、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改进成本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核算;会计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能力,高等职业学校成本核算与管理日益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成本还没有统一和规范的核算方法,这对于办学成本的计算与分析不利。应加强对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确定较为合理的机制用来分担成本,以促使高职院校加强教育资源管理并提高办学效益。
一、高等职业学校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开展绩效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与完备,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考核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在目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难以用财务数据指标评价情况下,成本考核指标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评价手段。高等职业学校本质上不属于物质生产部门,是精神文化产品生产部门,提供社会服务,但可以借用物质生产部门生产成本核算原则,进行成本核算。高等职业教育要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本身就是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成本核算能够促进高校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成效。
(二)确定收费标准
高校的成本核算数据是政府部门确定合理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标准的依据。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通常是进行非直接补偿,除了靠收取学费进行部分的补偿外,大部分的教育成本只能通过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投入以及学校自身的服务性收入来进行补偿,若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比重过大就会导致教育不公平的现象。科学和准确的成本核算,可以明晰的确定高校的收费标准、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补偿机制。
(三)增强竞争力
教学资源属于稀缺性资源,是学校办学运营的基础,争夺到更多的师资、生源、就业机会等资源,就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实现高校收支平衡、健康的财务状况。建立人才培养成本核算机制是高职院校分析办学效益的必要手段,是增强其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四)满足利益相关者需要
高等教育的支出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支出,也是广大家庭消费的一个主要构成点。因此,各高校应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会计核算无法体现成本开支的真实情况,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和科学合理的评价。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政府支出公开已成为必然,增加高等学校财务透明化,有利于社会的监督和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二、高等职业学校成本核算体系构成
(一)核算主体
成本核算的主体是指计量的教育成本所属的特定空间和特定范围。同企业一样,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需要从产品生产者或提供者的视角考虑。对于教育产品,其提供者是学校,学校即为人才培养成本核算的主体[1]。在进行内部成本分析时,也可以各专业为主体,学校负责核算培养人才的公共成本,各专业主要核算实际培养成本,将学校核算出的公共成本分配到专业的培养成本中,最后统一归集核算出完全的教学成本。这样不仅能加强内部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也能提供出高校培养人才所耗费的成本信息。
(二)核算对象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教学服务,产出的产品即为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教育是一种虚体,离开了学生这个载体将失去价值。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应是高等教育下培养的对象,即学生。借鉴企业成本会计中不同的产品可按品种、批次、类别等区别核算的方法,高职院校可根据需要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类别进行成本核算。
(三)会计分期
成本核算期间是指高职院校为定期计算、报告成本所划定的统一时间,如果根据整个培养周期核算,工作量大,核算战线长,而且物价变动等外界因素也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根据现行会计制度有关会计期间的规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本的核算期间应划定为一年。以每一年培养出的学生当作一种“产成品”核算其成本,根据高校需要,再划分若干区间,核算各阶段学生作为“在产品”的成本。
(四)核算内容
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直接发生的教学经费。主要包括与教学有关的师资经费、公用经费、固定资产维护支出等。例如,教学部门员工的薪酬、学生的实习实验成本、学生组织活动的资金、教室和实验室的维护运营开支等。这些开支都与学生存有因果关系,可以直接核算为高校人才培养成本。
2.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高校为培养人才,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而间接发生的可以确认为学生培养成本的支出。主要包括辅助教学开支、行政开支、间接占用的固定资产维护支出以及其他需要归集到培养成本里的间接费用。如图书馆、科研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人力资源的工资、福利等经费,校园内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费等开支,这些费用开支虽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起到直接的作用,但却是教育办学的必备条件,需要归集进人才培养成本,由学生承担。
三、高等职业学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概念模糊
各高校对办学成本的理解存在差异,有的将成本与支出概念混淆,导致各高校成本计算结果缺乏可比性。概念不明确对学校的成本核算以及各高校之间的成本信息比较有着一定的阻碍,不利于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2]。
(二)成本核算制度缺失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过高校办学成本核算办法,但并没有监督保障机制来贯彻和落实,各学校处于自愿编制的状态,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办法本身对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没有详细规定,导致核算过程中仍然存在歧义事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规定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成本核算处于自发状态,并且没有权威的、完善的成本核算规则做依据,导致成本核算数据失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三)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缺陷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虽然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在一些重要业务中仍大量使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原则没有办法真实的体现高校应该承担的全部成本费用。例如,从银行贷款应支付的利息,在实际支付时才确认为支出。按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会使高职院校虚增结余,导致学校的财务状况与实际不符,高职院校潜在财务危机得不到反映,误导学校管理层的决策,对及时解决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不利,也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3]。
四、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核算的思路
(一)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统一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可以规范各学校的成本核算,在制度中应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核算基本理论体系,确定成本核算主体,明确成本核算对象,统一成本核算方法。建立统一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能够增强学校的成本意识,优化高职院校绩效考评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也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
(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核算体系
为保证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顺利实现,结合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的构建,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应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体系,建立以会计准则为主要形式,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的会计规范体系。进一步优化会计核算方法,丰富和完善会计核算内容,建立原则导向、精细化核算、资产负债观、全面完整的核算原则[4]。
(三)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管理制度
建立教育成本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高校的行为,增强高等学校的成本意识,合理确定高校收费水平。一套健全的教育成本管理制度是一切教育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管理制度应明确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的责任主体,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高校应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将责任细化到个人身上,保证每一项责任都可以追究到人。建立成本分析机制,利用成本核算数据,进行成本分析,对成本核算及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为成本控制、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四)完善成本分担机制
在规范高等教育成本的同时,应由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职业教育成本进行审计,再由学校根据审计确认的教育成本、居民收入水平、国家规定的教育成本分担比例等因素提出收取学费的标准,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然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应根据成本变动建立收费动态调整机制,例如,可以根据地域办学成本不同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可以根据专业办学成本不同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参考文献:
[1][美]E·科恩.教育经济学[M].李国良,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范先佐.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郭久麟.我国教育成本研究的理论困境[J].教育财会研究,2010,(6).
[4]王德春.高校教育成本与核算方法[J].中国农业会计,2007,(1).
[责任编辑:赵天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15)05-0159-02
收稿日期:2015-06-25
基金项目:2015年黑龙江省会计学会科研立项课题(黑学公字[2015]4号-57)
作者简介:张莹(1974-),女,河北滦南人,高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