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杜威的“情感”思想

2015-03-26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杜威经验情感

甘 露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杜威哲学、美学思想的基础就是“经验”的概念。他认为经验就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亦即“做”与“受”的过程。并且经验过程中的做与受一旦达到了某种平衡,那么这个经验就成为了“一个经验”。在其主要的美学著作《艺术即经验》中,杜威谈到哲学家如果想要理解经验还是必须从审美经验着手。而审美情感是理解杜威经验思想的关键词之一,正是情感使“一个经验”转向了审美经验,具有审美性。所以,分析情感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杜威的经验思想。早在《经验与自然》中,杜威就构建了审美情感一词,审美情感标志着经验概念的一个显著特征。杜威强调了情感的中心地位,而审美情感代表了情感发展的最高阶段,反映了经验的理想形式。

一、经验与情感

“情感”一词在杜威的经验概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情感既是经验的源头又是经验的结果。

要探讨情感在经验中的地位,我们可以从比较杜威的“经验”以及皮亚杰“智能”的概念开始,这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亦即个体都被视为与环境互动,在更高层次的复杂性中寻求平衡。虽然这种适应在皮亚杰看来是基于行动,在杜威看来是基于做与受。而这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在于杜威反对用认知主义来理解经验。因为经验本身是一个过程,当事物作为被经验到的事物而发生的时候,其在经验中的地位是受到经验的方式,亦即是受到观察和推理,还有情感和想象力的影响的。

当然,杜威并没有否认认知在经验中的作用以及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情感是已实际发生的或即将出现的突变的意识符号。不协调是机遇,它会导致反思。作为实现和谐的条件,恢复统一的欲望将单纯的情感转变为对对象的兴趣”。[1](p14)由此可见,情感与认知是互相联系且相互依赖的。每当有机体在与环境打交道的过程中遇见了各种困难时,它都会在平衡中识别一个突变,用情感以及欲望来进行反应以便重建和谐。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单纯的情感转变为对对象的兴趣,亦即某种特定的利益。

杜威认为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是经验的源头。他以小孩哭闹为例解释了情感如何转化为经验。这是婴儿在意识到自己哭声能够带来具体改变的过程,亦即原始且定义不清晰的模糊情感转化为具体情感。哭作为一种认知由表示一个意思,发展成为复杂的交流结构,比如由最初因不适而哭,发展成为感到孤独而哭,感到饥饿而哭等。于是在婴儿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一个整体被创造出来,且这个整体是多维度的。而在哭的经验中,各个维度联系得越紧密,经验就越完满,从而具有审美性。

作为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在经验中也是主要的元素。杜威似乎暗示了情感具有某种形式,亦即一个普遍的质来汇集一个经验组成元素的选择标准。除了选择有一致性的材料,情感还修改了这些元素,为其涂上了它们自己的颜色。虽然情感能够自动清除与之不合的东西,但情感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过滤器,它是一种“伸出触角”搜索和收集同类,从中得到“可滋养它的东西”的力,从而自身不断发展,从不同空间的对象中分离出东西,将其聚集在一个具有“成为所有对象的价值缩影的一个对象”上。亦即情感是指导性的,给予这些元素秩序以及安排。同时,情感也在经验中伴随经验不断地发展,展开自身。这可以说是经验整个或者是主要的发展过程。因而在杜威看来情感就是经验发展的源头以及结果。

二、审美经验与审美情感

最初使用审美经验一词来界定情感的是贝尔。他将审美情感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首先,审美情感是由艺术作品所引起的独特情感,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无关,与利害价值也无关。其次,审美情感是一种关于形式或者形式意味的情感。只要是艺术创造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丑也能激起审美情感。而且与此相应,艺术在意味以及形式上都要求表现情感。最后,审美情感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并且在所有能够体验到审美情感的人当中,艺术家处于最突出的地位。对于审美情感的来源,贝尔给出的回答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虽然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表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的形式,而审美情感是由能在其背后得到一种终极实在感的形式。

而杜威讨论审美情感就特意从日常经验出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从实际情况中来讨论。一个人按照日常习惯整理房间与他带着怒气试图在整理房间中消除或者转移自己的情绪,其表面结果貌似相同,实际上却大有不同,前者不带情感,而后者却带有心理的变化和情感的整理,进而达到了某种情感的实现,而不是某项事务的完成。那么这就是一种情感的“客观化”,是审美的。杜威并没有直接论述审美经验中的情感为何,但是在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他发现了审美情感本性的线索。杜威认为艺术作品是建立在原初经验的基础上的,是原始材料的重新制作,而原初经验的改变必然导致情感的“修正”,从而依附在新的材料上。伴随艺术作品的产生,审美情感也就产生了。可见,对于杜威而言,审美情感不是来源于某种元素,而是整个经验过程的产物;是原始材料中情感自我力量的发挥与转换,而不是意味形式的筛选以及艺术家情感亦即外在情感的结合。而且,在杜威看来,假如没有意义,经验中就不存在审美。情感,审美情感从来都与功利相关。

虽然杜威也取消了艺术或者审美与“美”之间必然的联系,他看到了在创造以及接受的过程中,情感并不是艺术作品内容的结果,而是创造性以及人对艺术对象的感知。当然,审美情感决不仅仅只是给予我们显而易见的事实,正如审美经验不同于普通经验能揭示日常经验所遮蔽的,为我们开创一个观察世界的新视点一样;审美情感能将一些特殊的情感转化为审美情感,由此我们更能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创新以及发现。但是杜威也强调经验与审美经验之间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经验是具有审美性质的,且情感在其中起着结合实践、理智各个部分,将所有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的作用,即便是在艺术品中情况也是如此。

然而,情感并非越多越好,没有情感或者情感太强,都会导致工艺、艺术的消失,亦即审美经验的消失。更何况在某种意义上,审美经验天生与制作的经验联系在一起。情感太强,反而不能表现其自身。情感不能规范材料,赋予其秩序。激情压倒了一切,经验没有感受到关系,材料内部就会缺乏平衡与比例,那么这个经验就是非审美的。杜威并没有就此将审美经验界定为艺术家的专享,他试图扭转传统或者习惯思维,重新定义审美情感:在接受者的角度,它是被情感吸引的材料与心灵受到感动而经验到的情感的共鸣。而在艺术家的角度,它是艺术家将自身与客观情景融为一体,将观察的材料加以集中重构,从而获得完满的情感。

三、情感在杜威美学中的意义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一书自问世以来就争议不断。托马斯认为:该书除了被标以工具主义的便签以外,还被强加了与还原论的自然主义成见一致的解释。杜威有关有机的隐喻使得生物的和审美的联系都无法区别。朗格更在其多部作品中提及该书以及杜威的早期作品《经验与自然》,得出杜威将“所有更高的人类价值与理想都还原为‘动物心理学’”的结论。[3](p183)这是对杜威经验思想的曲解,但是这也恰恰体现了杜威试图克服的一些传统思想中对立或者相互区别观念的企图。

首先,杜威是从文化以及历史的维度探讨经验,从而情感更多的不是一个心理范畴而是一个文化范畴。情感是个人的,但是它产生于世界的活动以及互动中,在一个给定的文化中不断展开。同时情感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如前所述,情感是不断变化的,它在经验中转化,但是这个转化不是从一种情感转化为一个与其本性无关的实体,而是获得审美的以及艺术的经验。由于此经验的艺术就是人类生活中实现意义与价值的艺术,审美或者说艺术与日常活动,以及特殊活动之间的严格区分被打破了。

其次,在经验中艺术不再指固定种类的对象或可分离的本质,而是经验。杜威认为艺术的表现是情感,但是情感不是表现出来的东西,而是表现的方式。同时情感也是“客观化”的,但是不同于桑塔格将情感投射在对象上,杜威指的是情感变成对象的这一过程。一方面,情感的“客观化”取消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以及欣赏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要考虑接受者的态度,在艺术欣赏中要指导接受者回应。另一方面,情感的“客观化”唤起公众世界中材料带来的对于共同世界意义的新感知。人为区分创作材料以及接受者对于作品的反应都将为被取缔,转化为审美的感知,传统思想中“艺术的”与“审美的”之间的区分被取消。

最后,杜威通过探讨有机体形式的本性与情感的关系,证明了生物学的常识涉及经验中审美的根源。杜威不是把审美还原为有机体的竞争,而是把有机体形式的本性确认为审美之根源。他认为在有机体形式的本性中,情感起着组织作用,从而张力就有可能将统一完整的经验带入意识之中。同时在张力的展开中,有机体与世界互动,实现了自身,也实现了世界。从而审美无处不在,感知也无处不在。单纯身体以及直接经验凸显出来。传统肉体与精神的对立被消除,理智与激情、知觉与洞见间的绝对鸿沟也被消除。

即便情感是杜威思想中的关键词,但是杜威始终没有将情感解释清楚:不可否认这种情感作为一种能量是相当原始的,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情绪停留在相对无意识的认知阶段,它能够聚集所谓“合适”的材料,其合适“是指它对于已经受感动的心灵状态具有一种所经验到的情感上的共鸣”,[1](p74)情绪自身的状态决定了其组织以及构建一个给定经验能力的强弱,情感转化的结果也威胁到了杜威思想的根基,生活不顺造成的悲伤与小说主人公不幸命运而引起的悲伤不仅仅带来了日常经验的模糊性,还带来了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之间的模糊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瓦解了杜威对于经验的区分。因此,有关杜威情感的思想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读,来消解其中的可能存在的误读。

[1][美]杜威.艺术即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美]托马斯·亚历山大.杜威的艺术、经验与自然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美]杜威.经验与自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H.Hohr.‘Aesthetic Emotion’:An ambiguous Concept in John Dewey’s Aesthetics.[J].Ethics and Education,2010,(3).

[6]王又如.略论贝尔与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4).

猜你喜欢

杜威经验情感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我们摇起橹来
绝世武功的奥秘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