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梦”的内在逻辑

2015-03-26饶志华

湖湘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梦想

饶志华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理解“中国梦”的内在逻辑,首先需要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内涵。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习近平十八大后第一次谈“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梦”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对“中国梦”作了进一步论述。在这些讲话中,概述起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其实现的根本途径就是“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宣传、研究“中国梦”应该着眼于“中国梦”内容的把握,应该在准确厘清“中国梦”的内在理论逻辑上下功夫,最终实现对于“中国梦”认识的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1]“中国梦”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过程与目标、民族与世界相统一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解放全人类、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并将这一宏大目标付诸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根基所在。“中国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想,它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土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关键在于实践。既要有执着的理想,也要有现实的担当。“中国梦”自提出时起,就旗帜鲜明地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一方面,“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邓小平曾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P63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成果。“中国梦”亦秉承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中国梦”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中国梦”中“梦”之内涵和“梦”之路径均源自实践,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现实诉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追逐梦想伟大实践的精神提炼和理论总结,也是对建国以来几代中国人社会主义建设梦想的传承和升华。“中国梦”之科学性,源自“中国梦”之实践性和人民性。“中国梦”既是实践的升华,又有赖于实践的推进;“中国梦”的实践是民族复兴的实践,是人民大众的实践。“中国梦”只有照进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才能释放出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光芒。

另一方面,“中国梦”的理论体系内在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要求。其一,“中国梦”既指出了梦想的目标,又提出了基本的实践途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人民幸福梦的统一体,这一诠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有了重要发展,既在理论上提升了梦想的内涵,又明确的指出了实现梦想的根本基础,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实践,并在实践的具体途径上作了三重规定,包括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可见,“中国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它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理论内涵,并指明了其实践属性。其二,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既是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又是具体可行的实践推进模式。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是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的复兴之魂,是几千来中华民族发展实践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明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凝炼。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指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之真谛,只有各族人民大团结,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才有今天,民族复兴才有希望,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依靠力量,各族人民生活的改善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归宿。“中国梦”所蕴含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一个有效的实践推进模式。只要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坚持中国道路,中国人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科学理论并不是终极真理,马克思主义最可贵之处在于与时俱进、永恒发展。邓小平曾说:“我们当然不能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3]P179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诞生的一系列科学理论,在中国则是要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二要从具体的现实情况出发,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中国就是要从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充分体现了继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逻辑关系,除了一般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外,它还体现在对中国历史的科学总结与对当代中国的现实观照的统一上。

首先,“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梦想的积淀。梦想,对于一个民族,是集体的记忆,凝聚的共识,奋斗的目标,行进的方向,和为着实现那一梦想而生发的全民族的热情、动力、牺牲和担当。[4]P48-57“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历史的积淀,是熊熊燃烧的民族复兴之激情。“中国梦”,不是要复制周秦伟业、汉唐盛世的帝国旧梦,而是对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崇尚和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中国梦”之文化精神源自树大根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复兴之信心源于无数的辉煌背后累积的民族自豪和民族自信。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从未断流的古老文明,它可以为今日中国之奋进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这正是自豪的中华民族明日崛起之精神根基。

其次,“中国梦”是自中国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追梦人”梦想的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的苦难深重、命运多舛。”[5]自1840年以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等,大小侵略战争,难以计数,中华民族备受凌辱;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中国人民反侵略抗争此起彼伏,并最终于1949年10月1日缔造了新中国,顺利地圆了“救国梦”。建国后,历经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首的几代中共领导人,中国人民豪情满怀,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斐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日可待,中华民族的“富强梦”曙光已现。“中国梦”是融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于一体的宏大的科学理想体系,是苦难和勤劳的中华民族世代梦想之所系,汇聚了中华民族代代“追梦人”的智慧和精神。

最后,实现“中国梦”,必须把力量集中到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梦想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思想层面上,将与空想无异,毫无价值可言。实现“中国梦”,既要鉴古知今,更要付诸行动。“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6]承接前人的梦想,世世代代的期盼化作今朝的责任和动力。接过上一代的梦想“接力棒”,当代中国人更应该努力把握现在,同心同德,共铸华夏大地新的辉煌。今天的中国人,肩负的不仅是当代人的梦想,还有千千万万先辈们的遗志,不仅是个人富裕的小梦,更是民族复兴、世界和谐进步的大梦。可以说,万千希冀系于当代,“中国梦”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个人梦想与集体梦想的结合。

“中国梦”是宏大的目标和艰巨的任务,它的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代人接力一代人的过程。从历史来看,哪怕像中华民族这样伟大的民族,也曾经在黑暗中挣扎摸索一百多年,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受累于贫困;从世界范围看,任何大国、强国的崛起,都历经了至少数代人的努力,绝非一日之功,哪怕是美国这样的头号强国,直至今天“美国梦”尚因国际金融危机失色不少。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艰苦“寻梦”、奋起“追梦”、勤劳“筑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梦”的提出,为今后中华民族的努力指明了航向,也清楚地指出了前路的艰辛,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只有有了科学而崇高的目标,梦想才能照亮前程,否则在漫长的奋斗征程中亦容易迷失方向;只有有了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一如既往的建设豪情,我们的奋战征途才能最终通往圆梦的明天。“中国梦”之过程与目标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艰巨,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决定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主义制度尚不完善,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情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人才的竞争激烈,国际政治经济摩擦增多,实现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今后还将进一步的提高。反观国内,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绩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任务仍很艰巨,基层社会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深水区”的改革风险还很多。可见,“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对任务的艰巨性保持清醒的认识,对潜藏的风险和隐患也要有一定的预见。

第二,“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动态协调的过程。“中国梦”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体系,要适当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注意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协调好几大关系。一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继续推进的改革是对过去30年改革中形成的既得利益进行调整,阻力之大可以想见。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特别强调,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突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既要注重全面推进、配套实施,又要注意重点突破,尤其是关系到广大百姓民生问题的改革项目。二是协调机会公平与目标公平的关系。机会公平,是广大人民实现个人梦想、人生出彩的先决条件,是共享“改革红利”的必备前提。目标公平,则要求执政者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使目标设计能最大程度上协调各方利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问题上,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一定要加强规范,确保机会公平、过程公正,唯其如此,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去朝既定目标奋斗,从而最终实现目标的公平公正。三是协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关系。“中国梦”是富裕梦、和谐梦和美丽生态梦,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自然的协调一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统一,就必须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强调经济发展质量,注重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强调广大人民群众能从中真正受益。要转变评价机制,摒弃“唯GDP 论”等错误观念,树立科学政绩观,强调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和生态优美的统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和目标统一于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强调,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6]这既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更是广大民众久远而朴实的梦想。要把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和目标统一起来,就必须牢牢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推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执政党要加强宗旨意识、发展意识、廉洁意识和忧患意识,从严治党,依法行政,保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消极不作为的行为,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培育优良的民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早在五年前,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就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复制美国生活,成为“美国梦”的副本。[7]P41-7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后,“中国梦”迅速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中国梦”、“美国梦”和“欧洲梦”的异同比较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中国梦”到底是一个什么版本的“梦想”呢?是“美国梦”、“欧洲梦”的翻版吗?还是完全不相干的另一个版本?事实上,“中国梦”是民族与世界的统一,它完全没有必要复制“美国梦”,因为它自身就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但是它也并不排斥“美国梦”、“欧洲梦”,而是合理地借鉴和吸收其有益的养分,并从根本上有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首先,“中国梦”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梦”是近期提出的,但是“中国梦”所蕴含之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绝非横空出世之“异物”,更非食洋不化的西方“梦”之简单嫁接。几千年璀璨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爱国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一面旗帜,也是大量文学作品讴歌的对象,诞生了包括屈原、陆游等在内的著名爱国诗人,也留下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千古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和挫折,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墨家的勤俭节约,均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至今仍启迪世人。宋代哲学家张载更是大声呼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当时大批知识分子对精神价值、生命意义、学统传承、社会理想等多方面的深入思考,为今日“中国梦”作了很好的传统文化注释。可见,“中国梦”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它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提升,必将对未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中国梦”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美国梦”、“欧洲梦”的合理因素。“美国梦”曾经有着巨大吸引力,甚至到今天美国仍是非常多人移民的首选国,其移民文化的色彩非常浓厚。《勇敢的心》、《阿甘正传》、《洛奇》、《乱世佳人》等美国电影享誉全球,片中所宣传的自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独立、坚强、奋斗等元素令大量影迷为之倾倒。“美国梦”似乎是全世界最美妙的梦,非裔二代移民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这部“励志大片”更是将“美国梦”推至“巅峰”。然而,“911 事件”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无情地讽刺了“外表光鲜”的“美国梦”,让更多人看到了“华丽”背后的“霸权”、“私欲”、“精神迷失”。与“美国梦”有一定的差异,“欧洲梦”强调集体利益,但其实质是放大版的个人主义,即地方保护主义,有着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显然,简单地将“美国梦”、“欧洲梦”嫁接到中国,无异于自我毁灭。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漠视“美国梦”、“欧洲梦”的重要借鉴价值。“中国梦”合理地借鉴和吸收了“美国梦”、“欧洲梦”中的有益部分,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个人努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等。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梦”和“欧洲梦”中还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存在,如对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对大众文化的营造和推广等方面。在当代中国,唯有以我为主,兼容并包,科学借鉴,才能改变在文化软实力上“西强我弱”的局面。

最后,“中国梦”的实现本质上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梦”的实现。“美国梦”、“欧洲梦”强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美国梦”、“欧洲梦”的实现意味着在打压他国的基础上确立自身的霸权或轴心地位,并以捍卫这种霸权为己任。历史已经雄辩地说明了一切,二战后美国发动的历次侵略战争,往往都是打着捍卫“和平、自由”的旗号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不但无益于世界和平,反而破坏了和平。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呼声,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世界梦”。中华民族是崇尚和平的民族,新中国政权一直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一直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与强权国家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中国的强大将有益于壮大世界和平的力量,从而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世界梦”,“中国梦”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1]程美东.从理论体系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梦[N].学习时报,2013-05-27.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7).

[5]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N].人民日报,2013-03-20(03).

[6]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7][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又热又平又挤[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中国梦中华民族梦想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梦想
梦想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