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大类专业服务能力提升
——以校园法律文化为视域的研究
2015-03-26吴畅
吴 畅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论法律大类专业服务能力提升
——以校园法律文化为视域的研究
吴 畅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提升法律大类专业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时代意义,校园法律文化建设与之关联甚大。校园法律文化活动能孕育法律信仰,培养职业素养;能演练法律实践,提升专业技能;能革新教育方法,营造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法律文化活动应当注重专业课程学习与课外活动开展相切合,学校主导和发挥学生社团骨干作用并重,学校与行业、社区共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社区文化融合。
校园法律文化;法律大类专业;专业服务能力;专业技能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抓手;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内在要求。高校校园法律文化建设能有效提升师生服务社会能力,促使法律大类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培养符合社会管理创新的高素质的法律应用型人才。
一、提升法律大类专业服务能力的时代背景
(一)依法治国的历史使命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为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也为法律大类专业建设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对法律大类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推进平安中国部署的时代要求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国政法机关如何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稳定,成为我国“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指示要把深化平安建设、推进法治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时代使命对政法系统队伍建设、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法律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给予了更多期盼,对法律大类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
(三)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于2011—2012年实施了“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根据教育部验收的《项目绩效报告》显示,项目建设使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整体得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仍将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不变主题,项目虽然已经验收完毕,但高职院校仍大有可为[1]。
二、校园法律文化的内涵与建设现状
法律文化属于社会精神文明,它反映了法作为特殊的社会调整器的素质已经达到的水平,反映了历史积累起来的有价值的法律思想、经验和有关法的制定、法的适用等法律技术,反映了法的进步内容,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2]。校园文化则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对法律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均有着特殊的功能,是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3]。
校园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和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师生团体法律信念、精神氛围和特色行为活动。对于开设有法律大类专业的高校特别是政法类高校而言,校园法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之一。校园法律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理解和运用。从对法律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这个意义来理解,校园法律文化至少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意识的形成,这主要针对专业培养中的低年级学生。通过校园法律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学生们产生专业认知和法律情感体验,尊重法律,能自发的秉持法律观念运用法律逻辑思考各种问题。二是法律技能与素养的养成,这主要针对专业培养中的中高年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法律文化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职业素养,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法律文化建设普遍难以尽如人意,学校没有认识到校园法律文化在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服务能力提升方面的潜在功能,没有把校园法律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很多校园法律文化活动是盲目的、无序的、散乱的和偶发的。校园法律文化尤其是活动文化对提升法律大类专业服务能力意义重大,应当成为学校建设和专业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作用
(一)孕育法律信仰,培养职业素养
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培养法律大类专业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十分重要,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只能在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中产生,需要学习、实践乃至深刻的体验。校园法律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帮助学生产生法律情感体验,进而对法律产生特别心理机制。让学生感受法律威严、培养法律思维,把握法律精髓,促进法律信仰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二)演练法律实践,提升专业技能
校园法律文化活动的开展依托社会背景和相关法律前沿,时代意义很强。以近几年持续升温的人民调解为例,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纠纷大量爆发,特别是不少利益矛盾存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如果处理不好,一旦激化,很容易产生群体性事件,进而诱发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中,学生纠纷、师生矛盾等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应对当前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开展系列模拟纠纷解决实践活动,并设立校园法律服务机构实际开展工作,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三)革新教育方法,营造和谐校园
仅靠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教育中的备受关注的内容。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代写文书合同等服务校园师生活动和各类法律技能竞赛,实现了专业教学向课堂外的延伸,从教学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打破了单一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模式,超越了行政班级的教育教学计划。由点到线再到面,实现了专业技能掌握的综合化和受众群体的共同参与化。既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课余生活,又能帮助受众解决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营造和谐校园。
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途径
(一)专业课程学习与课外活动开展相切合
校园法律文化活动的开展应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培养的需要,实现课程教学向课堂外延伸。以法律事务专业为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法律服务、司法实务实训演练等活动,契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训要求,使实践教学过程与司法实践流程对接,以培养法律咨询能力、法律宣传能力、简单法律纠纷处理能力、人民调解能力、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合同处理能力等专业技能。
(二)学校主导和发挥学生社团骨干作用并重
学校应该将校园法律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规划安排,健全相关制度。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法律类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积极作用。如举办校园法律文化节或文化月,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法制电影,情景短剧,法律广播,法律讲座、法律沙龙,法律征文竞赛,还包括校内外的法律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应由学生社团承担承办工作。学校应当大力扶植法律专业性社团打造规范化、有序化、专业化的社团活动,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环境。
(三)学校与行业、社区共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社区文化融合
校园法律文化建设应倡导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相结合,学生应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同时也提升自己。应当倡导校园法律文化活动走出校园,同时努力将行业文化、社区文化引入校园。专业与行业合作,校园与社区共建,以学校为中心,辐射社会,进而产生社会效益。走出校园如进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法制宣传活动,参与社区法制文化建设活动,法院旁听,参观监狱、未管所、戒毒所等等。引入校园如法院审判进校园,治安、禁毒、消防宣传进校园等等。更进一步的共建与融合,可以实现现场接单。如在法院和社区建立常设法律服务站,在校内建立法律实务工作室,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拟定合同等法律服务调解校园或周边社区的现实纠纷。这一创举既能实现“校内实训实战化”、“活动建设常态化”,又有利于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校园和谐。纠纷受理和调解程序可以完全参照司法行政机关的操作程序,实现与司法所、街道的纠纷解决程序的对接,实现与行业就人民调解进行横向合作和业务培训。
[1]颜炳乾.提升专业能力是“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建设的基本[J].职业技术教育,2013,(36).
[2]刘作翔.法律文化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7.
[3]张宜勇.高职院校加强法律文化建设探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责任编辑:赵天睿]
2015-09-15
201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升法律事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从校园法律文化延展”的阶段性成果(ZJC201203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职法律事务专业技能抽查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XJK014CZY047)
吴畅(1982-),男,湖南长沙人,讲师,湖南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法学硕士,从事诉讼法和高职法律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G64
A
1008-7966(2015)06-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