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介
2015-03-26
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的成果《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功用价值与路径选择》一文中,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海月和博士生殷明明认为,意识形态建构能够为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资源,为凝聚民众意志提供整合性工具,为执政党获得理性权威提供说理性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提高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契合度、增升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团结性、强化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灵活性以及增进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可作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
本期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申建林主持的专题“法理问题前沿研究”中,《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特征》、《对治理理论的三种误读》、《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及中国式善治的实践方略》、《公民身份视角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四篇文章,对治理理论兴起和引介到中国以来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当前进城农民工群体在住房、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各种民生问题与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有着深刻的联系,同时与我们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推动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机制不完善有关。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教授胡放之和研究生李良在《城镇化进程中民生改善进程问题研究——基于湖北城镇化进程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就业及社会保障的调查》一文中,通过调查湖北城镇化进程中低收入群体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城镇化进程中低收入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项目的成果《美国公民教育支持体系研究》一文中,中国地质大学讲师杜海坤和教授、博士生导师傅安洲认为,在长期的发展中,美国已构建起以“国家—社会—学校—社区”为主的支持体系,为开展公民教育提供政策立法、资金资助、项目组织、学校教学和舆论引导等各方面的支撑和保障。美国作为西方国家实施公民教育的典型代表,其在公民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