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街上的今昔故事

2015-03-26李仕羽

今日重庆 2015年5期
关键词:酉阳旧址司令部

◇ 文·图/本刊记者 李仕羽

故事跨越80多年,还将继续演进。

2015年4月14日,酉阳县南腰界。60多岁的刘佐香很爽性地说:“下次你们来,我给你们做‘红军饭’。”

81年前的6月,南腰界,这座地处酉阳西南边陲的安宁小镇透露出一丝不平凡的意味。

这一年,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进驻蜿蜒缱绻的武陵山腹地,建立起以南腰界为中心的苏维埃政权。随后,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转战到达川黔边区,与红三军共8000余人胜利会师。

半山坡上的“余家桶子”,是当时红三军的司令部。走进这座旧式宅院,仿佛仍能听见贺老总爽朗的笑声,以及无数枪鸣马啸的故事。

跨过正门,院内建筑呈凹形分布,青瓦素墙,屋脊顶部还翘有弯弯的拱背飞檐,陈旧的木制墙板、窗棂、栏杆早已褪尽当年涂抹的色彩,露出了原来木质的本色。屋内板壁上的红旗仍旧鲜艳夺目,柜子里摆放着烟斗、油灯,红军战士穿过的草鞋、用过的刀枪……这里便是贺龙、任弼时等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

院外墙根处的老榆树,树冠足足遮盖了半个宅院和街口;院坝里两棵贺龙当年亲手栽下的花红树,也已在漫长的岁月中枝繁叶茂。

“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红色旧址。”对红三军旧址管理员杨胜学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早已根植心中,“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载体,对策应中央红军的胜利长征、确保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都有重要意义。”

酉阳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旁,长264米的“红军街”保存完好。屋檐下挂满了红艳艳的干辣椒和黄灿灿的包谷;街道两旁斗榫结构的陈旧木屋,是曾经的红军大学、红军医院、油印办公室……街角的“十大政策纲领”和数块字迹斑驳的门牌,让人们在寻求过往的旅程中更显真实。

刘佐香是红军街上仍旧留存红色记忆的老者之一。小时候,爷爷经常在家里讲红军打土匪的故事。“讲得最多的就是会师大会,猫洞大田和后面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坐满红军战士,歌声、口号声、欢呼声,响得很。”

刘佐香在红军街上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以前道路不好走,人都进不来,现在路修好了,来这里旅游的人也多了。”每逢节假日,刘佐香一天的收入就近千元。

她恋着这片土地,同样恋着红军街。“旺季你们再过来,我给你们做‘红军饭’。”

去年,酉阳红色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88.936万人次,同比增长15.22%;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4446.8万元,同比增长14.26%。

酉阳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遗物

“2014年,南腰界已纳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增补名录。”酉阳红色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白明跃说,“趁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新机遇,酉阳县正采取‘红色+’的发展模式,推进老区建设。”

酉阳的“红色+”,正是要把红色旅游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定位结合起来:红色+民俗文化,以红军街、红军寨为载体,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旅游元素,抓好乡村旅游;红色+基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基地、市级国防教育基地作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红色+旅游,在餐饮、住宿、旅游商品上下功夫,通过红色旅游推动老区的脱贫致富。

如今,红军街旁的灯笼草还是年复一年地开花挂果,窗棂下的烟籽花依旧流光溢彩如绯云,过路人担着担子背着背篓继续在那面写着“打倒冉瑞廷”的土墙下过往,老榆树年复一年蹲在墙根下使劲地吐着新芽,撑开繁茂的树冠为过往行人遮荫避雨。

红军街上,刘佐香老人所开的杂货铺

“余家桶子”不断出现新的身影,时而传出爱国主义诵章,寂静了数十载的红军街上,重新焕发活力。

猜你喜欢

酉阳旧址司令部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美国特战司令部参与抗衰药临床试验 合成一百余种新型NAD+增强剂
油画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美赛博司令部研究电子战能力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酉阳桃花源一游
驯服酉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