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二十载 崛起新巴南
2015-03-26田荣盛颜明华巴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 文/田荣盛 颜明华 ◇ 图/巴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20年前,曾铸造了“全国百强县”、“全国养猪状元县”、“全国种粮大县”等辉煌的老巴县,站在了撤县建区的历史关口。面临战略大转移、产业大转型和民生大建设的历史重任,如何在老巴县创下辉煌后再赴辉煌,成为巴南人新的挑战。
20年来,巴南区历届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巴南人民砥砺前行,建起产业之城,筑起民生大厦,开创了老巴县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20年来,巴南区不惧建区之初基础薄弱的区情,坚持“忠勇守德、尚文崇新”的巴南精神,一路执着走来。如今,巴南正投身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向着“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铿锵前行!
战略变革于时局开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Strategic Chang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 Big Change in Three Thousand Years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立国建都。但漫漫三千年巴县历史,一直沿袭着传统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撤县建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开启!
巴南区成立以来,每一届区“四大家”领导班子都继承了老巴县历届领导班子敢为人先、踏实苦干的优良传统,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根据当时的区情,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战略性的发展目标。
这些战略路径,清晰勾勒了建区20年来的发展路线图—1994年12月17日撤县建区以来,巴南区相继提出了“发展城区,辐射农村,城乡一体,共同繁荣”、“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建设全市‘科学发展先进区、和谐进步模范区、党建工作示范区’”、“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一城一极一区”的战略定位或发展目标。
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战略后,巴南区被纳入都市功能拓展区,并提出构建山水城市风貌展示区、中央文化休闲活动区、生态健康体验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四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发展的“五化一体”发展思路,绽放一个全新的巴南愿景。
发展成就难能可贵—
撤县建区初期,因为重庆主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原巴县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较强、财政收入占全县总额60%的22个乡镇,被分别划至南岸、九龙坡和沙坪坝区,余下区域除鱼洞、花溪以外,其它乡镇毫不例外地需要财政补助,全区综合实力明显下降。
虽然一度面临巨大困难,但新成立的巴南区义无反顾地上路了—越是这样的背景,20年的发展成就越是难能可贵。20年来,巴南区经历了负重克难的过渡期、快速发展的崛起期、后发优势的凸显期三个历史时期。“了解过去,特别是了解前几届领导班子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对新成长起来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说。经济社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改观,交通设施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这“四个大”,足以概括巴南区20年的建设成就。
2014年,巴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预计为535.0亿元、28.9亿元、616.0亿元、216.5亿元、28219.0元、12683.0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了2288%、81381%、1346%、3766%、797%、600%!
成长路上演绎内涵增长—
撤县建区,意味着曾经创下“全国养猪状元县”、“全国种粮大县”、“全国百强县”等历史辉煌的老巴县,跨入了新一轮改革洪流—由以“三农”工作为重心,转向任务更重、挑战更大的城市化进程。所以,巴南区“初成长”的20年,从一个老牌农业县变身都市功能拓展区,也是一部“农转城”的战略演进史。
2011年1月,巴南区第十一届党代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一城一极一区”战略定位,是基于撤县建区以来产业基础逐渐累积、交通区位急剧改变生发出来的巨大发展空间,着眼未来做出的战略抉择。
2013年1月,巴南区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在全市首先提出:开展“幸福中国·大善巴南”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实施“美丽中国·大美巴南”的生态建设计划。这是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和发展诉求,呈现了巴南区的内涵式增长。
2013年9月,在重庆市建设五大功能区域重大战略中,巴南区提出建设“四区一基地”—这是该区在20年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后,对现实状况的一种高度自信,对未来走向的一种有力把握。
产业崛起于园区从头开始构筑发展主战场
Rise of Industries in the Park,Constructing Development Main Battlefi el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巴南区经济园区、重庆麻柳沿江开发区、重庆南彭贸易物流基地增值加工区、重庆云教育产业园—这四大工业园区不仅是巴南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在整个重庆工业经济当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谁也不曾想到,这四大园区的所在,曾是一大片农地。20年间,四大园区从头起步,现开发面积已达13平方公里以上。1994年建区时工业企业仅804个,去年已达1751个—20年增长1倍多。199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267109万元,2013年为6449512万元—20年提升了24.15倍。无论是工业还是第三产业,巴南区一直努力改变农业唱主角的传统区域形象。20年间,各个大型商场、星级酒店、专业市场陆续开张大吉。从1995年到2013年18年里,巴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4亿元飚升至186.6亿元,创下2421.6%的惊人增幅!
千亿级商贸物流城扎根巴南—
20年的快速增长,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内涵演绎”过程。
巴南区的汽摩制造业一度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20年间,巴南工业经济从单兵作战的汽摩产业,如今已延伸扩展到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数码电子、医药及精细化工、轻工服装和云计算“5+1”产业集群,拉开了工业经济“集群作战”的大幕。
商贸业同样一路快跑,欢歌猛进!1994年,老巴县通讯员李汉成一则《巴南有个“倒蛋部队”》的新闻,被多家市级以及国家级报刊争相转载,生动描述了当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奔波城乡从事鸡蛋流通的场景。
但今非昔比了。2014年11月11日,重庆市民在京东商城当日订单超32万单,同比猛增2.28倍。这是当年6月,京东在位于巴南区重庆南彭贸易物流基地的运营中心投用后出现的奇观。京东落户重庆巴南,这至今是很多重庆人难以置信的“大事件”。在重庆推进建设的“一江两翼连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中,重庆南彭贸易物流基地将成为“西南翼”重庆—东盟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的起点。
目前,重庆南彭贸易物流基地已签约入驻数十家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大物流、大商贸联动发展的千亿级商贸物流城格局业已形成。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20年间,巴南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大县到新兴工业大区的巨变,从最初“前店后厂”式的小作坊式生产,到建立多种行业并存的工业体系,从构建“5+1”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到龙洲湾滨江、环樵坪、麻柳等区域的“产城融合”工业园区……
巴南出台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扶持传统制造企业向工业研发、物流、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加快新技术对汽车、摩托车、通机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升级。
发展理念的改变,是为了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当年的“倒蛋部队”是依托农村家庭,而如今的巴南商贸,则站在更高平台之上。在巴南三大商圈当中,龙洲湾商圈和李家沱商圈都是市级核心商圈,鱼洞商圈是区级城市核心商圈。与此同时,由重庆铠恩国际家居名都、重庆西部国际汽车城、重庆驰盛汽车城、重庆渝南汽车市场组成的渝南大道特色专业市场群,是全市16个批发市场群之一,也是全市重点培育的8个百亿级市场群之一。撤县建区前,巴南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3.2∶32∶24.8,如今已调整为 8.8∶42∶49.2。一切变化,都是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
民生改善于民愿一家尽享六大民生实惠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ccording to People’s Aspiration, Enjoying Six Big Benefi ts of People’s Livelihood
在巴南区,不论年龄、不论身份,也不论来历,每一个人都感受着事无巨细的民生福祉。
脚蹬高跟靴、手提时尚名牌手袋的郭玲玲,早已看不出当年綦江农家女孩的影子。嫁到巴南生活近20年,郭玲玲看到了巴南民生的巨变。“特别是近几年,好事一桩一桩地来,得到的实惠真是多!”郭玲玲脸上有种隐藏不住的兴奋。
对照《巴南日报》上刊登的“民生实事”,郭玲玲细数了一下,发现自己一家就受惠了6条。她说,公公婆婆家附近的山坪塘得到整治,老两口不再为缺水发愁;173路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周末去看老人方便多了;小区新建了养老服务站,可以接父母来养老;小区附近新建了过街人行天桥和公共厕所,不仅出行安全了,也不再有如厕难的尴尬;附近新建了新屋小学,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书。
民生理念变幻主色调—
无论身处城乡,交通改善都是每个巴南人最为刻骨铭心的民生感受。
撤县建区之时,巴南到主城核心区只有一条通道—渝南大道。虽然只有30多公里路程,但要花上1个多小时一路颠簸才能达到。而至2012年,巴滨路、渝南分流道陆续建成通车,串联起了鱼洞、龙洲湾、李家沱,并与渝南大道形成三大交通动脉,到市区行程缩短至20分钟!
市民纷纷感叹:我们真正融入了主城!
从一个村的公路,到一个镇的公路;从一条渝南大道,到龙洲大道、巴滨路,从总里程居主城第一的高速公路到轻轨……20年来,巴南区在实施民生(民心)工程上的方法也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优先解决大交通、大保障的重点变为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从让群众吃饱穿暖,向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生活水平转变,民生支出均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0%以上。
民生实事件件有温度—
天台村盐井坝社长草房组是石滩镇最边远的一个村民小组,没有公路,那些孤身在家、年迈体衰的老人,无法每年都来镇上办理养老金资格认证。为此,石滩镇社保所工作人员每年都要上山下村为所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采集指纹。
建区20年来,巴南区一直改进民生服务理念,创新民生服务方式,形成“干部下沉,服务上门”的可喜局面。
上门为老人采集指纹,在巴南区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浩荡风云中,远不算“大事件”,但却是民生服务变化最生动的例证之一。建区20年来,巴南区以各级党组织为引领,基层工作由“事务管理型”向“民生服务型”转变—全区98万城乡居民感受到了越来越有温度的民生实事。
服务群众呵护民生,永远在路上。而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永不停歇。
“在老巴县曾经的辉煌之上,经历届区领导班子与巴南人民再创业绩,巴南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平台。”巴南区区长陈刚表示,历史的潮流总是滚滚向前的,如今巴南正向着“江南新城,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坚定出发。
》老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