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运用
2015-03-26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河北承德067000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河北承德067000)
企业业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业绩评价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绩效评价是现代企业控制体系中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完善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解决单纯依靠财务指标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中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动因分析
业绩评价指标是企业业绩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企业业绩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它围绕着企业业绩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系结构。财务指标是企业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是用货币形式来计量的。但是,财务指标的质量取决于财务报告的质量,而财务报告质量又受到会计准则和会计师技能、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即使财务指标是令人满意的,它也只能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过去的财务成功不能保证未来的财务成功,因此需要引入非财务指标进行补充。非财务指标被认为是能反映企业未来业绩的指标,良好的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未来的财务成功。非财务指标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包括反映在企业经营过程、员工管理、市场能力和顾客服务等方面的各种指标。因此,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传统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受到了质疑,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引入非财务指标显得十分必要。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近三十年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的基础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成本和质量演变为今天的成本、质量、灵活性和创新。工业时代,竞争集中于如何将科技尽快应用到实物资产上来创造效益,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资产和负债,因此财务指标的主要作用是评价企业利用资源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信息时代,竞争的焦点转移到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上,这就迫使管理者发现新的指标去衡量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导致成功的非财务的价值驱动因素。企业在面对竞争压力时强调非财务指标,可察觉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对包括非财务指标在内的信息系统的需要是正相关的。
(二)运用财务指标本身存在缺陷
1.存在通过盈余管理等人为操纵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的可能性。例如,人为控制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表外融资、收入确认等。
2.存在短视现象。如果部门主管的业绩和短期利润挂钩,其在决策时会倾向短期获利,而非股东价值的长期增长,因此可能会缩减或推迟研发支出、培训支出、内部控制支出等对企业长期有利的支出。
3.财务指标一般按月度、季度或年度报告,不能实时或适时提供业绩信息。
4.财务指标是滞后指标或结果指标,不能揭示出经营问题的动因。例如,收入目标没有实现,是由于产品质量使客户流失,还是配送不及时使订单减少?财务指标只能反映出做的怎么样,但没有表明应该如何提高。
5.由于不同企业指标设计和计算口径不一致,无法在企业间进行有效比较。另外,财务报告数据大多是基于历史成本,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各年之间进行比较也是没有意义的。
6.企业员工无法看到自己工作和财务结果之间的明确联系。例如,前台接待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客户代表等,对于客户的开发、维护,以及客户满意度、忠诚度的提升十分重要。客户满意度、忠诚度的提升会带来收入的增加。但是,采用收益或投资报酬率指标难以计量前台接待人员、客户代表和售后服务人员的业绩。
(三)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无法满足管理创新对信息的需要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有更好的机会,更长远的发展。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传统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和评价信息时代下企业如何通过投资于供应商、客户、员工、生产程序、技术和创新等来创造未来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无法满足这一信息要求。非财务指标弥补了这一缺点,经营管理者可以计量和控制企业及其内部各单位如何为现在和未来的客户进行创新和创造价值,如何建立和提高内部生产能力,以及如何为提高未来经营业绩而对员工、系统和程序进行投资。
二、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应该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采用多重指标,从多个维度或层面对企业或者分部进行绩效评价,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非财务指标,在指标的制定中考虑了影响企业远景目标的因素。这就给企业的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评价框架,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一套条理分明的业绩评价体系。
(一)运用非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绩效
非财务指标比财务指标更能揭示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有助于信息用户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性质和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是信息用户对企业未来做出预测的重要依据。具体运用如下:(1)评价企业经营活动时,可以选择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客户保有和忠诚度等指标来衡量。(2)评价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时,可以选择成本衡量指标(如ABC作业成本法)、员工保有率、员工生产效率、平均每个员工所提出的改进建议、个人目标与平衡计分卡目标绑定的比例等来衡量。(3)评价企业发展前景时,可以选择制度创新指标、企业发展计划、技术革新指标、专利申请数量等来衡量。企业一般的绩效评价指标之间有可能产生冲突与矛盾,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一种整合流程,目的是将关键成功因素整合到企业战略之中。
(二)运用非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环境
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条件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评价企业内部经营环境时,可以选择主要管理者信息、企业内部控制方案、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及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素质等来进行衡量。评价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时,可选择竞争对手状况、企业优势、企业对外的合作状况等来衡量。
(三)运用非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除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应该受到关注,其他方面如由于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计量,并作出相应的补偿问题也应受到重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员工权益保护的影响。非财务指标评价的具体运用如下:对资源和环境影响的评价,可选择资源综合利用率、污染物排放水平、对环保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技术支持等;对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员工权益保护的评价,可选择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检验制度是否严格、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检查监督制度是否健全、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状况、保障职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按期对职工进行健康监护等,都是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可行性非财务指标。
三、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原则
从管理控制体系角度看,由于企业一般具有多重的目标和行为,要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正确的评价,除财务指标外必须同时制定非财务指标,这样才能构成一个设计完善的企业管理控制业绩评价体系。这就有必要对非财务指标做一些原则上的规定。
(一)非财务指标应与企业战略相关
指标的设计应以战略目标为起点,按照企业内部的控制层级,逐层进行分解和落实,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各层次管理者的具体任务和目标。非财务指标应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所以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必须能够指向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提供战略管理所需要的业绩信息,确保业绩评价有效引导企业的行为,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非财务指标要与财务指标均衡互补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相互结合,不能以牺牲一个指标为代价来换取另一个指标。财务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量化,且操作方便、可信度高,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但财务指标容易导致过分注重短期财务成果,不注重企业长期效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这就存在弱化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的动力等缺点。所以,必须设计相应的非财务指标与之相匹配,才能全面、系统地对企业的业绩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非财务指标要与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目标相一致
企业的整体业绩指标会分解为内部战略业务单元的业绩指标,如果指标的设计有问题,就会导致业务单元的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牺牲其他业务单元甚至是企业整体的利益。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业务单元之间以及局部和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导各业务单元共同朝着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前进。
(四)非财务指标的设定要具有系统性
非财务指标必须用若干个指标从不同角度进行衡量,才能评价其全貌。指标既要有战略性的,也要有战术性的;既要有总括性的,也要有辅助说明性的。同时,这些指标必须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一层次上的指标应尽可能边界分明,避免互相包含,减少对同一内容的重复评价。
(五)非财务指标的设定应遵循可操作性原则
用于分析和评价企业业绩的各项非财务指标应容易被员工理解,并且所需的资料必须能够取得。同一层次上的指标权重的分配要尽量合理,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标杆管理法进行分配。否则,指标再好,也会由于无法获取相关资料而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四、强化非财务指标应用的建议
首先,在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非财务指标,并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相互协调。指标体系应同时兼顾公司经营过程和结果,应包括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变化及人员周转的指标,应与企业竞争策略相结合,应做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尤其应注重设计反映长期效益的指标。其次,尽管非财务指标很重要,但是它并不能取代财务指标,而应当被视为财务指标的有益补充。为避免非财务指标主观性和易于操纵的特点,企业应当考虑加强这些非财务指标的可行性,并加强非财务指标的可执行性。第三,在制定业绩评价系统时,可供选择的业绩指标很多,但是并非选取的指标越多越好,过多的业绩指标的存在势必产生信息过载,使每个业绩指标的重要性丧失。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指标选取范围过小也同样存在风险,会产生系统机能失调。第四,根据权变理论,当企业的竞争策略、经营环境改变时,指标体系也应随之改变,即应随时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在评价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不能满足现行管理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在业绩评价体系中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设计思路,针对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多层面的综合评价体系,扩展业绩评价的视角和层次,实现企业业绩的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结合,揭示企业业绩的动因,以利于实现企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