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视域中的三个读书名句

2015-03-26周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读万卷书学段好书

周飞

一、 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

“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出自宋代郑侠《教子孙读书》一诗,主张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诵读,倾听并理解自己的诵读声。诵,是一种能表现语气语调、韵律节奏的读法。汉语十分讲究声音的韵律美感,例如卢纶《塞下曲》中的“林暗草惊风”,实际是“风惊草”,调换顺序正是为了和“将军夜引弓”形成押韵。再如《黄山奇松》一文中:“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分句间言语形式不同,分句内则相同,既突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又朗朗上口,闻声见形。贾岛的“一吟双泪流”,杜甫的“新诗改罢自长吟”,苏轼的“三分诗,七分读”,都是推崇诵读的佳话。

读者把文本诵读出来,既与文本对话,又与自己读出来的声音对话,从言语声音中倾听心灵的声音,并把倾听到的心灵之声融入言语之声,在读进去的同时读出来。每一次诵读都是独特的存在,即使诵读相同的内容,语调和节奏也难免有所变化,从而折射出读者感悟的变化。诵读者既是文本声音形态的塑造者,又是塑造结果的监控者,在反复诵读中不断调整文本与声音形态的吻合度。诵读者找到了适切的声音形态,才算披文入情,真正走进了文本。如此看来,练习诵读的过程,本质就是读者的语感对文本的同化与顺应,也是文本对读者语感的拓延和重构。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诵读的目标、内容、方法作出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各学段诵读教学要求,指导学生扎实训练,提升语感;习作教学中,也要指导学生养成主动诵读的习惯,体味笔下文字是否与自身情绪及行文气势合拍。

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总是以自己的现有理解水平为基础,感知事物的意义。读者若没有与文本相匹配的阅历储备,就很难走进作品,与之深度对话。难怪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研读杜甫诗后发出感慨:“少年莫漫轻吟味,五十方能读杜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劝诫世人多读书、多实践。这两种方式,能够增加直接的人生阅历和间接的阅读积累,从而提高理解水平。小学生涉世未深,缺乏实践经历,阅读是他们尽快提高理解水平的理想选择。

“读万卷书”不仅指增加阅读量,也指扩大阅读面。读书就像吃饭,营养要全面,文学、科普、哲学、数学、音乐、美术等领域的都得“吃”,不同作家、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都要“尝一尝”,逐步建构营养均衡的“阅读食谱”。这样做好处多多:积累多领域的知识与经验,为扫除言语障碍提供后盾;采撷多样的言语形式,为后续言语解读提供依托。

对话的展开深度和视域融合的程度,还与所读书籍的质量息息相关,“万卷书”并非随遇而读,而应精心选读。我认为选读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选读品位较高的书。品位较高的书,内容有一定的张力,含有一定的陌生信息,既高于读者现有水平,又有对话的可能。这类书,能打破读者原有的认知平衡,使读者发现自己的理解与文本间的矛盾或落差。通过对话,读者不断生成新文本,攀登语感新高度。二是选读呼应现实的书。比如你正在养宠物,不妨读一读《最棒的宠物研究报告》;如果你打算教孩子学理财,理财大师博多·舍费尔的《小狗钱钱》是理想的选择……当读者意识到读书能对话生活,能指导生活,“读书有用论”自然落地生根,阅读兴趣必然蓬勃生长。

三、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出自《古今贤文(读书篇)》,强调真正的经典书籍,读它千遍也不厌倦。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在变,心境在变,读者的理解也在变,所以每一遍回读都能领略全新风景。不过,“好书不厌百回读”的原因还不止于此。

什么样的书堪称“好书”?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先生认为:“在提供足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愈大,便愈能激起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番话揭示了“好书”的一个重要标准——留足“不确定性”和“空白”。手捧这类好书,读者循着作者的暗示和引导,通过思考和想象去确定那些“不确定”,去填补那些“空白”,阅读的乐趣不正在于此吗?反之,倘若文本把一切都交待得一目了然,对话无法发生,读者就会“无所事事”,这样的阅读岂不令人生厌?

一本书就是一个有机的言语系统,每个词句都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依赖着语境。对书中某一处内容的顿悟,通常能引起读者与其他相关内容的新一轮对话。例如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中:“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初读时,我认为这“前方”指芦苇荡;回读时,觉得也是指未来——鸭子能不能多产蛋?杜小康能不能继续读书?家业能不能重新振兴?有了这一层理解,再读“当这被杜小康看了整整十四年的红门,在他的视野里终于完全消失时,桑桑觉得与自己相握的手,开始微微发颤,并抓握得更紧……”,我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杜小康的痛苦,还有他对不幸的抗争,以及他赢取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每一次回读,都是对文本意义的扩大,都是对语感进一步的完善,都在为下一次与文本对话确立新的起点和高度。回读,是一种可贵的阅读修养!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猜你喜欢

读万卷书学段好书
越努力,越幸运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好书共享
全家过年抢红包
好书推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3则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