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际学生到移民学者

2015-03-25陶短房青溪

世界博览 2014年14期
关键词:青溪加拿大移民

陶短房+青溪

最早的中生代移民,应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来加的国际留学生,在完成学业、适应当地生活后,“就地转化”的一批。他们让当地人看到了中国人善于学习、奋发向上的一面,对重塑中国人在加拿大的整体形象,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青溪认识其中最早的两位是1986年来加的陈伯翰、郑思燕夫妇。他们出身北京知识分子世家,是大学同学,在大学就是恋人,并下定决心,一毕业就去加拿大自费留学。

本科毕业后,两人赴加拿大大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留学,攻读统计学硕士学位。UBC在加拿大乃至北美都算名校。但大温的物价水平、生活指数在加拿大最高,UBC所在的地区就更高,他们两位虽然也贷到款、申请到奖学金,甚至很快就找到了人人羡慕的助教工作,但每一分钱都得算着用。好在在北美可以“捡漏”,收集别人不用后放在门口的免费家具、电器,伯翰跟思燕的家当基本上是“捡来”的。他们的打算是,省吃俭用,尽快完成学业,过上稳定生活。因此他们并没把太多精力花在打工上,而是很快咬牙冲过学位线,结了婚、20世纪90年代中期转了移民。

统计学是个半理论、半应用的学科,导师的实力相当关键。实力强的导师能拉到充足的资金,可以资助学生的研究,还能推荐好的实习机会,甚至教职,这对于留学转移民的这一代中国学子而言,是最理想的一条“融入”之路。不过能走通这条路的人少之又少,这需要头脑、前瞻性、勤奋、吃苦精神,还要有一点点运气。他们的导师学术背景强,是公认的业务权威,资金背景也十分雄厚,这样一来,伯翰跟思燕不用为温饱犯愁,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学业,这让他们在学术上的能力更上一层楼,也赢得导师赏识。等博士学位顺利到手,不用他们开口,导师就开出推荐书,荐举他们留校任教,他们的能力和实力明摆着,学校当然也乐意接纳。那个年代,加拿大本地人中读完博士再留校任教的真是凤毛麟角,伯翰两口子此时年纪也不大,却是货真价实的“高知”了,有稳定收入和完善福利,从事对口专业,过上了不仅令移民旧时代当地人也羡慕的生活?

他们是学统计的,善于计算,但也有失算的时候。当时美元汇率很高,和加币的汇率是1美元兑1.5加币左右,两边大学同样的教职,账面上的薪水不看币种差不多,在美国任教等于薪水多一半,当时许多加拿大学院派学者纷纷南下美国,伯翰也动了心,就跟太太商量,思燕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劝伯翰要知足,说“能有钱挣就不错了,何必计较多点少点呢?”结果,他们这么一知足,就整整耽误了6年。

移民家庭因为环境的变故,往往会显得比国内家庭脆弱得多,碰上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危机。可他们二人相处的秘诀就是“包容”,所以在这方面解决得很好。当初伯翰虽然觉得应该南下发展,但太太不同意就不勉强,而是静静地等候合适机会;思燕则慢慢认识到自己当初想法太过片面,等6年后伯翰再提出南下,她就同意了。伯翰南下美国华盛顿州,在华盛顿大学当了教授。

事实上许多旅美加拿大人退休后,喜欢回加拿大生活。他们2000年定居华盛顿州后,仍憧憬在加重筑一个小窝,为将来做准备。伯翰不愧是搞数据分析的专家,在美国工作期间精心理财,利用汇率差价赚了不少,不久前青溪和他们重逢,得知他们用这笔收入在大温买了幢独立屋。思燕很高兴,说“伯翰的一个决定给我们家省出一幢加拿大的房子来”。

如今,他们的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在美国一家知名大企业做金融分析和顾问,收入很可观,小女儿在大学里成绩也不错。在外人看来,他们全家,包括一双女儿,既有西方文化熏陶出来的大方自信、活泼有礼,又有东方文化独有的含蓄收敛,谦和温婉,是“融入”的典范。■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溪加拿大移民
心里关着蝴蝶
青溪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古诗三首》拓展阅读
——青 溪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加拿大看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