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5-03-25包信友
包信友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不再只是单纯地接受并记忆课本中的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思考并探索,从而对教学内容有新的理解。地理教学的记忆性内容较多,学生很难全部掌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自己再授课时也不能延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需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研究式学习 初中地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127-0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集中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它不仅是学科课程的存在形式,而且还是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的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促进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地理教学的记忆性内容较多,学生很难全部掌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创设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享受课堂,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与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并告知学生不要惧怕提问,回答问题也要积极。许多学生会惧怕回答问题,怕出错,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差异为依据,设置合理的问题,提问时态度和蔼,使学生能被地理教学所吸引。另外,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中国的降雨》一节时,为开展教学,教师可采用导入法,选择一些情绪饱满、激昂的歌曲,如《爱我中华》等,使学生在这个声音背景下融入学习。而且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编写歌谣帮助学生记忆,使教学不再枯燥。成功激发学习兴趣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其对学习地理的方式加以掌握,并在课前主动预习,通过不同渠道对地理知识与资料进行获取,积极研究地理。例如,在教授《中国的人口》一节时,教师可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并要求其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我国人口相关的资料,对我国人口问题加以研究和总结。
2 与生活和社会相联系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可见,它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充满生活味。长期以来,地理课在初中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地理课不感兴趣,形成“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局面。究其原因:首先是地理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事件以及他们关心的问题在课程内容中得不到充分体现;其次是面面俱到,“地理八股”味道较浓,对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以及过去的经验未予以足够的注意;最后是忽视实践和应用。
通过学习地理,面对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生活中的地理原因,理解地理背景,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始终是社会热点话题,在教授《分区地理》一节时,教师可告诉学生中部、西部和东部组成了中国领土,向其播放相关的新闻与纪录片,并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从资源、环境、文化、自然等多个方面讲解开发西部的意义与目的。学生应对西部地理环境、政策等资料加以搜集,并对这些热点政策的利弊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对地理知识加以利用,探究、解决问题。
3 灵活运用教材
在学习地理时,学生的主要参照物之一就是地理课本,教师通常是以课本为中心展开教学的,教师必须灵活运用课本,并找出适合学生探究的章节,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在教授《中国的气候》一节时,教师可延伸课堂主题,告诉学生南北方气候的区别,并询问他们想在哪里生活。班内学生的看法一定不是全都相同的,教师可以学生的观点为依据将其分组,并进行辩论。课下时间学生可以去图书馆或通过网络寻找与两地人文、生活、气候等相关的资料,并在下堂课时展开辩论。这种课题带有研究性,能够使班内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实践是检验事实的唯一真理,因此学生对初中地理课本的知识如果只是单纯看的话是难以理解其内涵或有深刻记忆的,尤其是在认知规律、定义方面。所以,地理教师应将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开展地理实验,使学生亲身实践,体会知识。例如,在教授《人和自然环境》一节时,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环境、人类与生物的程度很难真正体会到,教师可让其对污水与清水两种环境中小鱼的生活情况进行观察,使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真实的体会;另外,还可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环保宣传片等,之后,要求学生对生活中污染的例子进行观察、记录,在对环保问题的研究中升华到自然环境方面,并说出自己的认知观点。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不再只是单纯地接受并记忆课本中的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思考并探索,从而对教学内容有新的理解。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自己再授课时也不能延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需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因为我国才初步采用研究性学习,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孙淑萍,邵祖宝.研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2007,13(1):24-25.
[2] 陆永权.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成功:教育,2012(22):141.
[3] 鄢志兰.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C]//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2009.
[4] 丁玲.关于新课改后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的一些思考—— 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课例[C]//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