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氢裂化装置催化剂硫化技术浅析

2015-03-25徐超田野任增辉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加氢联合车间辽宁抚顺113004

化工管理 2015年18期
关键词:硫化剂硫含量干法

徐超 田野 任增辉(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加氢联合车间,辽宁 抚顺 113004)

1 硫化剂的制备

制备硫化剂需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具体说来可以是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硫烯比、压力、原料选取等方面。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应该算是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了。研究表明,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硫含量是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但当反应时间大于某一特定值后,硫含量基本上就不会再增加了。为了防止燃料的浪费,选取恰当的反应时间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而对于反应温度的影响因素来说,可以知道,如果一个反应是吸热的,那么提高反应温度可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实验发现,硫化剂会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得到含量的累积。但也有和反应时间一样的问题就是当达到某一特定温度后,继续升温硫含量基本不变。

2 硫化剂的性质

硫化剂的一些性质:分解温度、稳定性还有持硫率等对这种硫化剂能否大范围使用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分解温度是这样定义的:合成的硫化剂和H2开始反应生成H2S的温度可以根据对H2S检测,得到硫化剂的TPR谱图,从而可以确定其分解温度。这种分解温度的测定是很有意义的,当用硫化剂进行硫化时,分解温度可以作为程序升温设定的重要参数。毫无疑问,硫含量是评价硫化剂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高兴的是,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硫化剂的硫含量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所以硫化剂的性能稳定,这也为其的大量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能。除了以上两种性质外,还有一个就是持硫率,其指的是把与催化剂活性金属结合的硫占原预硫化催化剂总硫的百分比的这个数据叫做催化剂持硫率。而从实际经验可以得知,持硫率主要影响催化剂使用的时间,而且两者是正相关的。

3 国内硫化技术的现状

我国的硫化工艺还不够成熟,一般为器内预硫化。而固体预硫化剂是目前主要使用的器内预硫化工艺。对于器外预硫化,虽然我国在这方面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凭借着我国无数科技人员的的努力,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已经开始将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于工业生产。而且在实际生产中这种新型的催化剂的效果还很好。器外预硫化与器内预硫化相比,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节约设备和原材料,减少投资的费用,操作方便,安全程度更高,硫化周期短,而且尽可能的减少了环境的污染。5硫化技术的种类

硫化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催化剂器内强化硫化技术、催化剂器内非强化硫化技术和催化剂器外硫化技术。

其中催化剂器内强化硫化技术最为复杂,可以分为干法硫化、湿法硫化、干法与湿法混合硫化。干法化硫是指在氢气存在下,直接向循环氢中注入含硫物质进行的气相硫化。湿法化硫是指在氢气存在下,用高含硫的油品或高含硫进料在液相或半液相状态下进行的催化剂液相硫化。干法与湿法混合硫化则主要注意顺序,是先在低温下进行干法硫化,然后在高温下进行湿法硫化。这三种方法中,干法硫化的催化效果较好,但是其效果对设备要求较高。湿法硫化的催化剂放出的热量多,使温度增加过快,容易引起火灾。而干法与湿法混合硫化则结合了上述两者的优点,实际的效果是最好的。而至于催化剂器内非强化硫化技术,因为这种硫化的效果并不好,而且还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现在这种方式已经很少使用了。催化剂器外硫化技术实际上并不是十分成熟,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仅仅说明要研究这种技术的原因。之所以想使用这样一种技术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将金属硫化的更为彻底,同时让这种催化剂能够有更好的催化效果,而且也要考虑到环境的承受力,即使不能完全没有污染,也要把这种可能降到最低。

4 结语

目前,加氢催化剂硫化技术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却一直不断发展着,这一点很值得肯定。这说明,相关技术的进步完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因此性能更加优良、高效快捷的加氢裂化装置催化剂硫化技术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终究会被研制出来。而就目前来说,催化剂器外硫化技术是我国的弱势,也应该是我国相关技术人员现在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我国应该尽快的进行研究发展来缩小与西方之间的差距。与此同时,应该不断完善现在普遍采用的器内预硫化技术,同时深入研究各种硫化方法的优缺点,找到最适合它们的工艺。同时,寻找更加优良的催化剂种类,才能不断的推动我国的科技水平的发展。

[1]王仙体,李文儒,翁惠新,刘继端,胡长禄.上流式渣油加氢处理保护性催化剂的预硫化[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03):12-14.

[2]徐勤利,迟元龙.制氢转化催化剂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石油化工,2013(02):69-71.

[3]高玉兰,方向晨.加氢处理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研究与展望[J].化工进展,2010(03):37-40.

[4]孙树成,王鉴,董群,丁伯强,于春梅.加氢催化剂有机硫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3(11):29-31.

猜你喜欢

硫化剂硫含量干法
干熄焦烟气脱硫装置降低硫含量排放的工艺措施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碳球中硫含量
黏湿煤干法分选技术研究与应用
炼焦煤干法预排矸工艺研究
某氧化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莱钢3#750m3高炉降低生铁硫含量实践
使用交联剂交联辐照聚烯烃料的检验方法的探讨
不溶性硫磺应用及生产工艺探究
干法纸的潮汐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岩矿中全硫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