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人格马克思”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015-03-25李明锋
李明锋
(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和为人处世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由此,对大学生进行“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人格马克思”的全面教育,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以及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人格马克思”的全方位马克思主义教育新模式
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系统地理解和论述;主义,则是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通用,侧重点不同,理论体现着主义,主义包含着理论。“理论马克思”与“主义马克思”也是不可分的,在马克思理论的教学中,二者是统一的,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称谓。人格是指人的品德、性格、气质、学识、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影响人的力量。“人格马克思”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所具有的品德、性格、气质、学识、能力、行为等特征的总和。对大学生进行“人格马克思”教育,就是要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风范,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教育他们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处事、做人。
当前,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多侧重于“理论马克思”和“主义马克思”的教育,忽视了“人格马克思”的教育与培养。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讲成一般文化理论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视同于一般文化理论,过分突出知识性和理论的严密性,另一方面,只注重了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政治课功能,表现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多的政治说教,空洞枯燥的教学内容,沉闷的课堂气氛等现象。影响了学生对于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人格马克思”方面的教育却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教材内容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格风范和崇高品质方面的所涉猎的内容不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这方面的介绍、教育和要求不够。严重影响了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积极性。因此,构建“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人格马克思”的“三位一体”全方位马克思主义教育新模式,实现用“马克思主义”引导人,“马克思的理论”教育人,“马克思的人格”培养人,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整体的全方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的亲和力和兴致
走近马克思、学习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格风范是大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前提。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我们的政治理论教育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低效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社会的等多种原因使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存在着本能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片重外部强制性灌输,轻内部自主性汲取,使受教主体处于被动状态,违背教育规律。这种教育,严重抑制了学生对于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在这里,孟夫子告诉我们一个简单道理:即“读书”(学习理论)的前提是先要“知其人”和“论其世”,即先由对社会的了解进入到对作者的了解,再由对作者的了解进入到对作品的了解。作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的同时,要让青年学生通过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传记和一些回忆录,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提炼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尚品质,全面学习和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高风亮节,这样会更有利于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具体方法:一方面,通过播放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风范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真实的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的传记、回忆录、书籍,并写出读后感,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风范,对照大学生的人格现状谈认识。第三,老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风范进行系统地讲授。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格素养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存在着严重缺失的现状,需要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有的放矢地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格魅力去引导和培养青年学生。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声势日振,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多元价值观冲突日益剧烈,社会道德控制力弱化,信仰危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现象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给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带来新的问题。在如此严峻的态势下,虽然大学生人格现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普遍存在的信仰迷茫、学习动力不足,功利思想较重;部分人存在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缺少远大的目标追求;学习上,有些人做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经常逃课,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荒废学业,虚度年华;还有的攀附权贵,迷恋金钱,作风低俗,恋爱观失范。如何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创造去理性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环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摆在政治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曰:“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面对这种状况,马克思、恩格斯人格风范无疑是医治大学生人格中存在问题的一剂良药。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的伟大的人格为全人类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理论是一种力量,人格也是一种力量;我们要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跳出唯理论的误区,全方位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崇高品格,以马克思、恩格斯为榜样,做一个知识丰富、道德完善、品格高尚的人。
四、伟大人格风范和崇高道德品质是马克思、恩格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的梳理、提炼、总结和继承这些财富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伟大不止在于他们创造了伟大的理论和崇高的理想,还在于为我们树立了伟大的人格典范。我们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即要学习他们所创造的基本理论原理,也要学习他们的人格魅力。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1)理想高远,信仰坚定,有矢志不渝的坚毅力;(2)品德厚重,有才学超群的吸引力和宽以待人,有严于律己的亲和力;(3)无私奉献,不拘泥于蝇头小利,胸怀大志,淡泊名利;(4)知行并重,既有渊博的学识,博大的理论,又率先垂范,投身实践;(5)刻苦钻研、勇于批判,善于创造,成果卓著的奋斗精神;(6)处处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不浮夸谋利;(7)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自己生活艰苦,依然同情资助劳苦大众;(8)忠诚于纯真友谊,荣辱与共,生死不渝;(9)淡泊名利与金钱,追求纯真爱情;(10)成功不靠金钱、权势,靠的是人格伟大和理论光辉等等。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通过查阅有关的传记、回忆录、书籍、学术期刊等资料,系统的梳 理 、 提 炼 、 概 括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人格风范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实现理论提升,使马克思、恩格斯人格风范成为引领大学乃至当今社会新风尚的引擎。一方面,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另一方面,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优秀品质介绍给学生,并采取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关书目,自己提炼,使他们感同身受。
用马克思、恩格斯人格风范去引导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理想人格,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