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区域分布看中国海工

2015-03-25本刊编辑吕龙德实习编辑李敏菲

广东造船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海海工重工

本刊编辑 吕龙德 实习编辑 李敏菲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虽然不断下跌,海工市场下滑严重,但从长远看,油气等一次性资源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而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稀缺,海洋油气开采日益频繁,其中3000米以上深水区域更是未来勘探开采的重点,由此可知海工装备产业的重要性。事实上,在全球造船业普遍低迷时期,海工装备制造业却蓬勃发展,我国海工更是异军突起,但崛起背后暴露的问题也不少,或许从其分布就能略窥一斑。

三大基地沿海分布

海洋工程装备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海洋浮体结构物,其中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21世纪后快速发展,尤其是造船金融海啸发生后,在海工制造频传利好下,许多船企纷纷转型海工,大量社会资本和非船企业进场,中国海工产业急剧膨胀,规模空前。据相关统计,目前涉足各类平台制造的海工企业有30多家,做海工船的有100多家。从地区分布看,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主的海工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正在形成。另外,还有海南基地、中部基地和广西梧州等地的零星分布,但规模和影响力都很小。总的来说,我国海工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环渤海企业多规模大,长三角异军突起,发展之势迅猛。

从分布图看,环渤海基地包括辽宁大连、天津、河北秦皇岛、山东青岛和烟台等地,是我国最大海工产业群聚集地,不管是企业规模和数量都位居首位,汇集了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船务、中海油天津塘沽基地、中集来福士、蓬莱巨涛等近50家海工企业,全国占有率约46%,产品主要集中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其中大连船舶重工、中远船务和中集来福士为行业的龙头企业。长三角基地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其中以上海、江苏南通和靖江、浙江宁波和舟山等地为主,是我国第二大海工基地,企业数约占36%,代表企业有上海外高桥、南通中远船务、振华重工、熔盛重工等,产品除各类移动钻井平台外,还有居住平台、圆筒形FPSO、物探船等。珠三角基地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海工装备基地,企业数约占15%,主要以广州、珠海、中山等地为主,有中船澄西(广州)、中船黄埔、招商局重工等企业,除了从事海工船建造,同时辅以各类平台、FPSO的修建或改装业务。

傍海而建并非唯一条件

众所周知,海工产品和海洋有关,因此海工企业靠海而建顺理成章。纵观我国海工产业分布,除了湖北、广西等少数地区依江河而建外,基本上都是临海而立。不管是平台还是海工船,都是为海上油气勘探开采服务的工具,临海既可以直接驶向海洋,又可以减少陆路运输,节省成本便捷到达目的地。可以说,这是创建海工企业的首要条件,也是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

其实,除了依水傍洋之外,我国海工企业的选址还存在诸多考虑,如油气资源分布、造船基地格局、国家海洋政策和当地政府扶持等。

海工装备的下游是石油企业或油服企业,海工企业与油气分布存在明显的聚交现象。相对国内市场而言,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湾有7个亿吨级油田,储油量大,勘探开采时间早、技术基础好,自然海工企业云集。东海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东海大陆架、钓鱼岛附近有“第二个中东”之说,由此使得濒东海的苏浙沪等省市海工制造业一时风生水起。南海石油储量占中国总量1/3,但深海石油占50%,深海天然气占40%,多藏于3000米以上深水区域,勘探和开采难度都相当大,且南海开发起步晚,技术和经验还在积累中,因此这一地区海工产业还相对薄弱。当然,中国海工市场不会局限在国内,但国内能源公司在海上的大规模开采无疑会带动海工企业的发展,并不断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的海工产业基本上脱壳于造船业,但技术要求上高于造船业,数量上精于造船业。尽管如此,它们有相关的一面,这从分布上也可看出端倪。目前,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也是在环渤海圈、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与海工基地何其一致。很明显,造船业发达的地方,也是海工业繁盛的地方。造船业是基础,海工业则是延伸。事实上,很多海工企业就是船企直接转型过来的,更有一些大船企既造船又做海工产品。

国家的海洋经济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也会助推海工基地扩容。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将海工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沿海地区政府纷纷支持和鼓励上马海工。如上海、江苏等一些地方不仅政策倡导,而且减免税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正是这样,长三角基地的海工企业急速增加,容量瞬间扩大。

集中度与南海因素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海工业在数量上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形成了与造船、船配等行业相呼应的基地格局,但其分布明显存在不合理和失衡等缺陷。

在我国,涉足海工的企业无非是造修船企业、石油系统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船舶集团,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旗下的上海外高桥、青岛海西湾、大连重工等代表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石油系统有中石油、中海油等,机械制造有三一重工、招商重工等。另外,还涌现了一批以江苏熔盛、金海重工为代表的民营海工企业,在工程机械辅助船舶等领域占有较大市场。

我国主要海工企业一览

从上表不难发现,中国海工产业分布起码有如下5方面不足:

1、总体上虽形成三大基地,但集中里面存在乱而分散局面。

放眼东部沿海,从北到南,林林立立100多家海工企业,不仅混乱排布,而且产品区域划分不清晰,如一个基地有生产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的,也有制造海工船的。这不利于做精做强专业市场,也不利于打造自主品牌;

2、产业集中度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实力不强的中小型海工企业偏多,尤其是长三角基地。

据了解,目前我国仅具备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能力的企业就多达14家,明显多于韩国和新加坡,而制造海工船的企业更是扎堆出现。大而不强的格局带来的结果就是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制造水平参差不齐,同质化竞争、低价恶性竞争严重,显然不利于中国船舶工业健康发展,更与我国鼓励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船舶工业新经济增长的初衷相违背;

3、大集团企业多而散,导致资源重复和战线过长。

这也造成了大集团整体意识不强,旗下企业各自为战,削弱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正如上海外高桥业务总监陈巍旻所说,韩国三星重工虽然旗下很多企业做得很大,但在海外接单时,只用三星一个名字,而我们企业接单时,却是单一的船厂;

4、南海因素不凸现,不能适应南海发展需求。

同是沿海,福建海工产业相对薄弱。更为严重的是海南地处南海开发主要区域,仅有中远海南修船及海洋工程,不但影响南海油气勘探开采,也显然体现了我国海工布局滞后。随着南海开发的不断深入,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陵水17-2气田的发现和将在南海建千万吨级大油田等,海南基地的扩张势在所趋,而珠三角的海工产业也应有所增强;

5、某些城市海工产业密度过大,造成行业恶性竞争。

如江苏南通,表中所列就有8家海工企业,且大多是综合实力不高、产品低端的中小型企业。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引发当地经济泡沫。

中国海工的地理分布反映的是自然因素,既不能决定一个行业的命运,也不是核心因素,但透过它的合理与否或许能看到这个行业的运行走向轨迹,相反,一个行业繁荣与否也总会在规模分布上显露其特有的迹象。由此可见,区域分布和中国海工的兴衰不是无关,而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话题。

我们期待中国海工有完善的分布,更期待中国海工真正实现腾飞!

猜你喜欢

中国海海工重工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不同微合金体系的460 MPa级高强韧海工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高性能海工结构钢API2W的研发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沿海电站海工工程的造价控制
惠生海工与VGS就浮式LNG再气化装置签署协议
彰显中国维护主权决心我海监船编队巡航钓鱼岛
海监工作快讯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