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生高贵大光圈镜皇之战

2015-03-25翻译王雷编辑李硕美编周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锐度奥林巴斯景深

翻译:王雷 编辑:李硕 美编:周蕾

天生高贵大光圈镜皇之战

翻译:王雷 编辑:李硕 美编:周蕾

无反相机的时代显然已经到来。作为可换镜头相机的一个分支,无反相机在减小机身和镜头尺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又能提供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喜爱的功能。其中,可换镜头无疑是最大的优势——不论你要面对何种拍摄任务,总有一款变焦或定焦镜头适合你。

在我们以往进行过的横向评测中,相比入门单反,部分最新款中端无反相机已经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但是以往无反相机的一大不足是镜头的选择范围比较有限。常用的微单镜头阵容已经非常丰富,但一些特殊用途的镜头,如鱼眼或移轴镜头仍然难觅芳踪。虽然你可以通过转接环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也通常意味着对焦速度的降低甚至无法进行自动对焦。

对大多数摄影师来说,在拥有覆盖常用焦距范围的变焦镜头之后,最渴望的就是再拥有一支高品质的定焦大光圈镜头。等效焦距50mm到85mm的产品是最理想的,因为这个焦距的镜头非常适合那些街拍摄影师或肖像摄影师。从120mm到150mm焦距的中长焦镜头也很受欢迎,在需要的时候让你可以拍得更远,并获得更好的虚化效果。

光圈孔径大小

本次横评我们选择了涵盖上述全部焦段,最大光圈从f/1.2到f/1.8不等的6支镜头。像f/1.2这样超大的光圈孔径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在低光照环境下你可以获得更高的快门速度,而无需被迫提高感光度。此外,大光圈也可以让你在拍摄人像时,获得更漂亮的焦外虚化效果,让人物更加突出。

技术解析 自动对焦

无反相机并非以迅捷的自动对焦作为主要卖点,至少与搭载环形超声波马达镜头、对焦速度飞快的中高端单反相机没法比。但是,你也肯定不希望自动对焦性能由于镜头内置马达表现疲软、噪音恼人而大打折扣。

好消息是,本次参评的全部镜头,都能够实现安静的自动对焦,同时对焦速度也足够快。由于多数无反相机都采用的是基于对比度检测的对焦系统,所以自动对焦的精准度堪称优秀,而不像采用相位检测对焦的单反镜头那样,有时候需要进行自动对焦微调。

另外还有一点小奢侈的是,除富士XF 56mm f/1.2 R镜头外,本次参评的其他全部镜头都支持自动对焦模式下的全时手动对焦。这可以让你在相机确认合焦后,自己对焦点进行进一步的快速调整。

“景深主要由镜头的实际焦距决定,而不是等效焦距。”

鸣谢

本文题图特别感谢Bath Academy of Media Make Up辅助拍摄。网址:www.bathmedia

makeup.co.uk

例如,光圈值f/1.4实际上比f/5.6高4挡(进入的光线多达16倍),而f/5.6是许多套装镜头在长焦端的最大光圈。因此,当你发现使用套机镜头在f/5.6光圈下只能获得1/8秒的快门速度时,换成f/1.4镜头则让你可以使用1/125秒的快门速度完成拍摄。这可不仅仅能帮你克服抖动引起的画面模糊,当你想在弱光环境下抓拍人物的动作时,也能体会到快门速度提高带来的巨大帮助。

裁切系数与景深

大光圈镜头带来的浅景深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大多数微单相机采用非全画幅感应器,只有索尼的A7系列是个例外。富士与三星相机偏爱使用APS-C幅面感应器,与大多数数字单反一致,裁切系数为1.5倍。奥林巴斯与松下专有的M4/3相机可以共用镜头卡口,感应器幅面更小一些,等效2倍裁切系数。尼康1系列相机的感应器就更小了,裁切系数为2.7倍。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影响景深的呢?景深由镜头的实际焦距决定,而不是等效焦距。后者的焦距数值由实际焦距乘以裁切系数得到。当你需要极浅的景深时,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当你在拍摄肖像或静物作品、需要柔和的模糊效果来虚化背景的时候。那么这些微单相机与传统的全画幅数字单反在使用大光圈镜头时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我们如何测试镜头 值得你信赖的测试结果

我们的镜头测试基于一个两段式流程。首先在实验室内进行广泛地测试,在精心控制的照明条件下拍摄两个测试图表。

拍摄结果使用Imatest Master进行处理,以便对锐度、色差和畸变情况进行量化。每一支镜头的整体画质评估分为图像中央、边缘与四个边角。

对于这个级别的定焦镜头,我们主要关注全开光圈下的画质表现,因为这是大光圈定焦镜头相比标准变焦镜头的关键优势。

对于实拍样片测试,我们会在室内和室外场景对每支镜头进行详尽的测试。总体操作特性也会涉及,包括对焦环和开关操作的平滑程度以及控制精度。

我们还将测试镜头的自动对焦速度与精度,并测试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功能的镜头的手动对焦操作。

最终我们将对功能、做工、画质以及性价比给出评级。

以经典的尼康85mm f/1.4肖像镜头为例,安装在全画幅数字单反上面,在2米距离拍摄头肩部肖像时,f/1.4全开光圈可以获得的景深仅有4.5厘米。使用尼康1系统的32mm镜头可以获得同样约85mm的等效焦距,因此拍摄距离也近似。

然而,尼康1 32mm镜头f/1.4光圈下获得的景深范围要大几乎3倍,约12厘米。即便如此,这个景深仍然算得上浅景深,特别是当你希望在拍摄头肩部肖像的时候保持面部与头发都清晰。而当你使用此镜头的最大光圈f/1.2时,景深还可以进一步缩小到10厘米。

再看看M4/3相机上使用的25mm镜头,得到的等效焦距为50mm。因此你需要离得更近一点,拍摄距离大约1.2米,才能拍摄相同构图的头肩部肖像。在更近的对焦距离下,景深也相应变得更浅,f/1.4时约为9.5厘米,收缩光圈至f/1.8则扩展到12厘米,开放光圈到f/1.2则景深压缩到8厘米。

另一方面,如果你使用三星的85mm镜头拍摄,则需要进一步后退到约3米远的拍摄距离,镜头等效焦距约为127.5mm。尽管拍摄距离拉长了,但更长的焦距使得景深更浅,f/1.4时仅有7厘米。最终,这支镜头在本次参评的所有镜头中,可以带来最浅的景深与最佳的背景虚化效果。

所以,假如你在找寻一支能获得最强虚化效果的镜头,那么只需要关注实际焦距即可,而不必理会不同相机系统所用镜头的裁切系数。

焦外柔和度

当景深处于最小范围时,焦外光斑或者说散焦效果就很重要了。理想的镜头应该能够获得柔和、奶油般的焦外光斑,从焦内到焦外的过渡要讨人喜欢。更多的光圈叶片数有助于在适当收缩光圈时仍然保持圆形的光圈形状,从而避免焦外的明亮物体呈现出明显的几何形状。这对于人像和静物题材都很重要,因为你很可能需要收缩光圈,让画面具有足够的景深。

良好的纵向色差的控制也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抑制无法纠正的色散,即使在具备自动消除横向色差的相机上也很有用。这对于大光圈镜头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特别是当你全开光圈拍摄时。

不过,还不只是提高了快门速度、实现了浅景深。高品质定焦镜头通常比大多数变焦镜头更锐利,同时失真也更低。不过,这类镜头在大光圈时容易失去锐度和反差,同时更容易产生渐晕(影像四角变暗)。

小即是美

无反相机最大的卖点就是小巧紧凑、轻量化以及便于随身携带。如果你不得不携带一支又大又重的镜头,那么这种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尽管在单反领域,多数属于“大光圈专业级”的定焦镜头都体型巨大,但在无反相机镜头领域,本次参加评测的大多数镜头都属于相对小巧的。例外的是三星85mm f/1.4和索尼55mm f/1.8,实际上它们甚至比具有近似焦距和光圈的单反镜头更大、更重。

不过,本次评测的大多数镜头在价格方面可绝对不算是平易近人,例如最贵的松下42.5mm f/1.2镜头价格高达约8000元。

下面就让我们仔细看看所有参赛选手的功能、做工以及画质表现究竟如何,镜皇之争现在开始!

器材剖析

选镜头要注意哪些方面?

小细节带来大不同

器材解析 f/数值是什么?

镜头的f/值是用焦距除以前组镜片直径计算出来的。例如一支50mm镜头的前组镜片直径为25mm,那么它的全开最大光圈就是f/2。相比焦距来说,拥有更大前组镜片的镜头,其光圈就越大。镜头的一系列f/值由光圈控制,遵循平方定律。例如,如果你把光圈值翻倍,从f/2调整为f/4(两挡光圈),快门速度就必须加长4倍才能获得相同的曝光量。

富士XF 56mm f/1.2 R

带给你真正专业感觉的镜头

作为本次横评中体积与重量都比较大的一款镜头,XF 56mm给人感觉做工优秀、非常扎实。同时拥有等效85mm视角与f/1.2超大光圈,使它成为天生的完美肖像镜头。镜身控制机构包括独立光圈环,以1/3挡光圈为增量进行调节,手动对焦环比较宽大,对焦手感顺滑舒适。比较遗憾的是,不像本次评测的其他镜头,本品不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功能。

尽管重达405g,镜筒直径70mm,安装在我们用来测试的X-E2上后,镜头的下部甚至超过机身下沿。但是机身与镜头的组合给人感觉平衡感很好,握持手感非常自然。镜头配置的亮点包括两片ED(超低色散)镜片,一片双面非球面镜片,以及4片凸面镜片设计,保证了光线均匀覆盖整个图像画面。

性能表现

显然这支镜头在本次横评中不是最锐的,但焦外效果非常柔滑,而焦内到焦外的过渡非常干净。即使在全开光圈下,反差表现也非常好,而且正如厂家所宣称的,即使在f/1.2光圈下,镜头的渐晕也控制得非常轻微。在f/1.2光圈时可见轻微色差,收缩光圈至f/2.8则几乎完全消失。只有非常轻微的桶形失真,总体来看画质表现非常出色。这是一支漂亮的镜头,工艺精湛,画质表现也与外观相匹配。

尼康1 32mm f/1.2

一支让人过目不忘的小巧而快速的镜头

感谢尼康1系统的2.7倍裁切系数,让这支身材娇小的32mm镜头获得了85mm等效视角,同时还拥有f/1.2的最大光圈。因此这个小家伙成为与富士56mm镜头直接对位的选手,尽管尼康镜头要小巧许多,重量也只有富士的一半多一点。但做工给人感觉非常扎实,镜身除对焦环外没有任何开关或其他活动部件。事实上,它也是尼康1系统中第一款配备手动对焦环的镜头,此外它还搭载了SWM(宁静波动马达)超声波对焦系统。自动对焦速度并不算特别快,但是至少支持全时手动对焦。

有一项特性共享自尼康中高端单反镜头产品,那就是纳米结晶涂层,即使在逆光拍摄时也能有效降低鬼影和杂光。然而,与其他大多数无反相机镜头一样,并未配置卡口密封胶圈,而在大多数尼康单反镜头上都有配备。

性能表现

不同寻常的是,在我们的测试中,锐度峰值出现在f/2.8,但在全开光圈f/1.2与中段光圈时也相当不错,与富士56mm镜头非常接近。焦外散景还不错,但不如本次评测的其他镜头的那么丝柔顺滑。色边控制非常出色,但与竞争对手相比失真更为明显。即使在全开光圈时的渐晕也不明显,特别是考虑到这是如此小巧的一款镜头,同时又拥有如此大的光圈。

技术参数…9片7组;7片光圈叶片。视角28°;最近对焦距离45厘米。滤镜口径52mm;物理尺寸66x47mm;重量235g。

奥林巴斯25mm f/1.8

小身材,大本领。

奥林巴斯25mm镜头是本次评测中最小、最轻的镜头,体积仅有58x42mm,重量137g。能达到如此纤巧的体积主要有两个原因:实际焦距为25mm(在M4/3机身上等效50mm),最大可用光圈为f/1.8——这要比同组选手中的f/1.4产品小2/3挡、或比f/1.2小了整整1挡。当然,大多数光圈更大的镜头价格也要贵上2、3倍。尽管重量相对较轻,但这支奥林巴斯镜头拿在手中的感觉相当结实,做工细节也很令人满意。

作为一支MSC(Movie & Still Compatible)超高速静音镜头,自动对焦几乎悄无声息。手动对焦环与尼康32mm镜头相比更宽大,使用手感更为舒适,当然两款产品的对焦环操作都非常顺滑。不像本次测试的奥林巴斯75mm镜头,这款镜头并未搭载ED镜片,不过在其镜组设计中搭载了2片玻璃非球面镜片。此外7片圆形光圈叶片保证了从全开光圈的f/1.8稍微收缩光圈时,仍可保持相当圆的虚化光斑。

性能表现

尽管f/1.8的最大光圈看起来有点寒酸,但这支奥林巴斯镜头成功实现了柔美的背景虚化。在我们的测试中,它的效果要比光圈更大、焦距也更长的尼康32mm镜头更好。即使在f/1.8时锐度也很出色,不过桶形失真有点让人失望。

技术参数…9片7组;7片光圈叶片。视角47°;最近对焦距离25厘米。滤镜口径46mm;物理尺寸58x42mm;重量137g。

奥林巴斯ED 75mm f1.8

一步到位的大光圈中焦镜头

作为比奥林巴斯25mm镜头尺寸略微放大的同门兄弟,这支75mm镜头从外观到感觉都很接近。这支镜头同样属于MSC系列镜头,外观设计非常简洁洗练,没有任何开关和按钮,只有对焦环是它唯一的可动部件。其他相似之处还包括全内对焦系统,对焦速度快、精确度高。

尽管305g的重量只有三星85mm镜头的一半,但做工质感给人非常扎实的感觉。当然,三星镜头的成像圈更大,f/1.4的最大光圈也大2/3挡。即便如此,奥林巴斯镜头在PEN机身与OM-D机身上的平衡感都非常出色,同时焦段也非常实用,等效全画幅相机上的150mm焦距。此外,奥林巴斯的产品线还有一款45mm f/1.8镜头,弥补了25mm与75mm之间这段空档。与奥林巴斯25mm镜头相比还多了一项配置,本产品搭载了3片ED(超低色散)玻璃镜片,9片光圈叶片,后者确保了光圈孔径尽可能接近正圆。

性能表现

在许多方面,性能表现与奥林巴斯25mm镜头非常接近。尽管f/1.8的最大光圈并不算大,但散景非常柔美,同时锐度与反差俱佳,即使在全开光圈下也非常出色。

渐晕控制同样出色。与25mm镜头产生的可见桶形畸变不同,75mm镜头可以看到轻微的枕状畸变。

技术参数…10片9组;9片光圈叶片。视角16°;最近对焦距离84厘米。滤镜口径58mm;物理尺寸64x69mm;重量305g。

松下25mm f/1.4

高画质的小巧定焦镜头

与竞争对手奥林巴斯25mm镜头相比,松下这支M4/3镜头体积略微大一点点、重量也明显重一些,而f/1.4的最大光圈则大了2/3挡。从最大光圈值来看,这支镜头可以比肩三星85mm镜头,而仅比本次评测最大的f/1.2光圈小1/3挡。尽管由松下进行营销,但此镜头的全称为Panasonic 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经过徕卡认证的镜头并不总意味着超一流的品质,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反映镜头的素质。

产品亮点包括搭载1片全新开发的UHR(超高折射率)镜片,以及2片非球面镜片,以求在整个画面范围带来均一稳定的高画质表现。另一项很受欢迎的技术是松下的NSC(纳米表面镀膜),可以有效消除眩光与鬼影。各种按钮和开关设计极致精简。唯一的活动部件就是手动对焦环,尺寸与操作手感都与奥林巴斯的M4/3镜头接近。

性能表现

松下这款镜头在全开光圈时锐度并不如奥林巴斯的25mm镜头,边角画质下降也略明显一些。不过考虑到松下镜头的最大光圈大了1/2挡,这样的画质表现已经相当优异了——收缩光圈到f/2.8与f/5.6之间,则荣登本次评测镜头的锐度榜首。桶形畸变比奥林巴斯25mm镜头控制的更好,渐晕也同样非常轻微,即使在f/1.4最大光圈下也很优秀。

技术参数…9片7组;7片光圈叶片。视角47°;最近对焦距离30厘米。滤镜口径46mm;物理尺寸63x55mm;重量200g。

松下42.5mm f/1.2

做工精密,画质惊喜。

与松下25mm镜头一样,这支42.5mm镜头也是徕卡认证的——不过它更进一步,获得了徕卡创造的全新“Nocticron”定义,表示可以为M4/3系统镜头提供首屈一指的f/1.2超大光圈。更为难得的是,这支f/1.2镜头还搭载了光学影像稳定器。这也是本次评测中唯一一支搭载了光学防抖机构的镜头。

松下声称该系统设计用于消除小范围的、快速的位移,同时也适用于动作幅度更大、频率较低的情况,而后者在慢速快门拍摄时更为常见。在我们的测试过程中,该系统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可以降低3挡安全快门。

镜筒上布置的开关可以很方便地打开或关闭防抖功能,或选择手动或自动对焦。这些开关均可用拇指触及,无需进入菜单翻找,不过我们测试用的松下GH3机身上也配备专用的对焦模式切换开关。还有一点非常赞,镜身上配备了光圈环,可以直接在镜身上调整光圈值,非常方便,而且是以1/3挡为步长。做工品质与握持手感都很棒。

性能表现

f/1.2光圈下的锐度与反差都令人惊叹。不仅在全开光圈f/1.2时的锐度在所有参评的f/1.2镜头中领先,接下来的f/1.4与f/1.8镜头在全开光圈时也都不是它的对手。其他方面的画质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让这款松下镜头显得非常物有所值。

技术参数…14片11组;9片光圈叶片。视角29°;最近对焦距离50厘米。滤镜口径67mm;物理尺 寸74x77mm;重量425g。

三星85mm f/1.4 ED SSA

支持自定义功能的高科技镜头

作为一支非常实用的中焦镜头,等效焦距127.5mm的这支三星镜头拥有f/1.4的最大光圈值,以及其他众多高科技配置。SSA(超声波马达)自动对焦系统采用环形超声波马达,对焦快速有效。它也是本次评测产品中唯一配备对焦距离标尺的产品。

镜身上有一个A/MF与MF切换开关,可以选择支持全时手动对焦的自动对焦模式,或者全手动对焦。唯一让我们感到不满意的是,尽管对焦环本身宽大舒适,但进行手动对焦操作时感觉有点粘滞,给精确调整焦点带来一点点挑战。另一个很贴心的设计是镜身上的iFn按钮与后部的控制转环。这颗按钮可以自定义为一系列操作选项,例如ISO、白平衡或光圈值,安装在兼容此功能的三星相机上即可直接通过镜头调整相应的参数。

镜头体形巨大,做工非常扎实。外形尺寸79x92mm,重699g,是本次评测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镜头。事实上,它给人感觉有点过于壮硕了,即使在三星NX系列最大的机身NX1上也显得有点大。

性能表现

得益于9片光圈叶片,这支镜头的散景效果非常柔美。然而锐度则让人有点小失望,特别是画面边缘与边角的位置,此外色散也比较明显。画质方面的强项是畸变控制非常优秀,只有非常轻微的枕状畸变。

技术参数…10片8组;9片光圈叶片。视角18.8°;最近对焦距离82厘米。滤镜口径67mm;物理尺寸79x92mm;重量699g。

索尼T* FE 55mm f/1.8 ZA

为全画幅而生的标准镜头

索尼在微单领域独树一帜,把全画幅感应器塞进微单相机的小巧身躯,成为旗下独特的全幅微单系列机身,包括α7、α7S以及最让人关注的、拥有超高的3640万像素分辨率的A7R。该系统的专用镜头目前来看还非常有限,不过一些新款镜头已经离上市不远了——而目前已有的一款高速标准定焦镜头,即这支55mm f/1.8。

尽管最大光圈并不算夸张,但做工达到专业水准,拥有防尘防潮密封设计,而光学设计由蔡司担纲。此外,T*镀膜的使用可以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

与其他家的“物美价廉的f/1.8镜头”如佳能和尼康的单反标头相比,这支55mm镜头体积还要略大一些,达到64x71mm,不过281g的重量倒不算重。其光圈叶片为9片,而佳能的50mm f/1.8只有5片光圈叶片。顶级的做工反映在价格上也是顶级的,不过即便如此,索尼这支f/1.8标准定焦镜头还是过于昂贵了。手动对焦环是镜身上唯一的外部活动部件,手感顺滑,定位精确。

性能表现

锐度与反差优于平均值,特别是全开光圈时表现就很不错。散景非常柔和,尽管全开光圈只有f/1.8,背景虚化效果还是足够的。与三星85mm镜头类似,色散比较明显,但是畸变控制出色。

技术参数…7片5组;9片光圈叶片。视角43°;最近对焦距离50厘米。滤镜口径49mm;物理尺寸64x71mm;重量281g。

画质比拼

镜头图表

每支镜头在我们的测试中表现如何

本次测试再次证明属于无反相机的时代已经到来,部分大光圈镜头的评测得分非常耀眼。M4/3镜头在锐度得分上处于领先,与我们评测过的许多镜头、甚至一些单反上使用的专业镜头处于同一水准。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本次测试中许多镜头即使在全开光圈时也能同时提供出色的锐度与反差,而且不仅在画面中央,在边角处也同样优秀。

在大多数情况下,色散都被抑制在最低程度,包括横向与纵向色差。正如你对定焦镜头所期待的那样,畸变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尽管有一些镜头表现出非常轻微的桶状或枕状畸变。从整体画质来说,本次评测涌现出几支非常优秀的镜头。

M4/3镜头在锐度测试环节表现出色。松下镜头格外引人瞩目。奥林巴斯镜头尽管最大光圈较小,但锐度表现也同样出色。

最差的桶形畸变得分来自奥林巴斯25mm镜头,而奥林巴斯75mm镜头则显示出一定的枕形畸变。实际分值其实都很低。

富士56mm与松下42.5mm镜头在色散控制方面表现最好。三星85mm与索尼55mm则表现垫底。

评测总结

令人瞠目的性能表现

松下42.5mm f/1.2堪称顶级牛头,身材短小的松下25mm f/1.4紧随其后。

M4/3规格在无反相机中历史最为悠久,可以追溯到2008年松下的新品发布。松下42.5mm f/1.2是我们的最爱,即使在全开光圈f/1.2时也能提供惊人的锐度,而且整个画面范围内都比较平均。除了超大光圈,镜头内置的光学防抖系统又是一大优势,何况本次参评的其他产品都不具备光学防抖装置。它的价格是最高的,但做工、操控与画质也是专业级的,绝对物有所值。松下25mm镜头作为一支f/1.4镜头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是M4/3系统中的一支堪称完美的“标准”定焦镜头。

奥林巴斯25mm与75mm镜头几乎与松下镜头一样优秀,同时还保持了非常紧凑轻巧的身材,符合微单相机的诉求和精神。最大光圈是不那么显眼的f/1.8,但仍然可以提供够用的浅景深效果。富士56mm f/1.2镜头在与松下和奥林巴斯镜头的锐度比拼中稍落下风,但它可以提供优秀的画质,散景也非常柔美。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索尼55mm f/1.8镜头上。虽然没有超大光圈,但也可以凭借索尼机身搭载的全画幅传感器提供的出色画质来弥补。

猜你喜欢

锐度奥林巴斯景深
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图像去雾算法
主题宣传的力度、锐度、深度
施行带上它!奥林巴斯OM-DE-M10 Mark Ⅲ
玄武散文:四弦一声如裂帛——评《死者所知》与《父子多年》
奥林巴斯携手平安“胃”爱起跑
锐度深挖120亿男士市场
简明FOTO词典:景深
空勤人员立体视锐度测定分析
景深在影视摄影中的创新应用
奥林巴斯2009年春季新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