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代表委员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2015-03-25王旭明

中华儿女 2015年6期
关键词:参政议政委员媒介

王旭明

全国两会是无疑是代表和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场合,也是对公众进行各方面知识普及的大课堂,还是对公众和社会进行新闻传播的好时机。就新闻传播的功能而言,就给代表委员提出一个严峻的、也是新鲜的课题:代表委员不仅仅有参政议政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媒介素养。

简单地说,媒介素养就是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和对待媒介的能力。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努力,两会代表委员面对媒介的素养有所提升:躲、怕甚至呵斥记者的少了,尤其是一些身为政府官员的代表委员,两会期间越来越敢于面对镜头。这足以说明,官员两会期间的媒介素养发挥了多大作用。但就目前来看,两会代表委员的媒介素养在很多方面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才能适应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需求,满足老百姓在“微时代”的知情权。

首先,有无媒介素养,对媒体和公众说话的内容是重要标志。现代传播学特别强调对象的原则,即对谁说话。从两会报道看,一些代表委员对记者和公众所说的内容有些是本部门内部的工作和成绩报告之类,显然不合适。

判断媒介素养高低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面对媒体和公众时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包括遣词造句、表达技巧、神态语态和衣着等等。有一些代表委员在面对记者镜头和接受采访时显然力不从心,既无充分准备,又无平时积累。他们在镜头前,或紧张失态,或语句不畅。还有官员让秘书准备好了文字,无论记者怎样问都“万变不离其宗”背来背去。此外,我还注意到,在一些新闻发布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总是用一种语速、一个腔调、一成不变的神态面对公众,即便内容再好也让人索然乏味。

当然,最该提醒代表委员的还是要有媒介素养的意识。这里有两个极端现象值得注意。一个极端是见到媒体和记者就躲、跑、推辞,以各种理由婉言谢绝。另一种极端是毫无媒体意识,提案议案和发言过于随意,一些被媒体和公众诟病的所谓“神提案”,也是代表委员缺乏媒介素养使然,让本来很严肃的事情成为媒体炒作的把柄。

凡此种种都提醒我们,进一步提高两会代表委员媒介素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还是要提高对媒介的认识。我们当前已经生活在一个媒体无处不在的媒介化时代。所谓全媒体、自媒体、大数据,云计算都是媒介化时代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中央党校就干部能力的提高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所以,无论是我们生存的时代,还是党的要求,提高媒介素养都是应有之意。其次,提高媒介素养,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学和习的过程,孔子对学习下的定义是学而实习之,可见学习不仅仅是听课背书,还有练习和温习之意。对于提高媒介素养实际操作和练习、大胆张嘴尤其重要。第三,各级人大、政协要对参会的代表委员提出要求,加强培训。如果说参政议政是代表委员的天职,是内在要求,两会期间面对媒体和公众就是代表和委员的另外一项天职,或者说是公众和媒体对代表和委员的外在要求。

我很赞赏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面对公众和媒体的那种开放和开明:上任不久即召开媒体见面会,两会期间又出现在新闻发布台上,不回避热点,不怕揭短,落落大方回答记者问题。我盼望更多的代表委员和官员能坦然面对公众和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单位和部门的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这也文化软实力之一种。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猜你喜欢

参政议政委员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看望委员、代表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研究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提高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
新媒体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长效机制建设
既要把握正确方向又要“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