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无偿献血者心理护理 促进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
2015-03-24党娥陈晨
党娥 陈晨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输血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1977 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George L.Engel)正式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以延伸到无偿献血过程中[1]。无偿献血者虽然直接面对的也是医务工作者,但他们是相对健康的人群。献血者与患者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无偿献血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注重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心理因素是献血反应最重要的诱因,献血反应不仅会影响献血者的心理,还会导致献血过程的中断。情绪的改变在献血过程中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思想情绪,前者能对工作带来好的效果,后者则会影响和妨碍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和心理变化,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有效预防献血反应大有裨益。心理护理是完成献血过程的关键,针对个体差异,因人施护,稳定献血者情绪,增强其献血信心,为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打下良好的基础[2]。献血者的自身愿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各种消极的情绪就可以转变为积极的情绪。充分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献血护理的最佳效果。发展无偿献血者使其成为固定献血者,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安全的血液已成为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此,本文将就如何做好献血全过程的心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献血前的心理护理
1.1 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对献血者,发给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血站对献血者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除宣传献血相关知识还应宣传献血后用血返还的标准,报销时所需要的证明和报销程序等。根据各地《献血者用血报销管理办法》献血者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用血后可享受到相应的用血免费政策。公民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影响其参与无偿献血的行为。让献血者充分了解献血相关知识,了解血站工作,了解献血的益处和对身体极其微小的影响,只有从心理上充分了解,消除献血者的担忧和顾虑,才能将动力转化成行动。
1.2 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与献血环境的改善 采血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语言礼貌热情,观察力敏锐,善于从献血者的言谈、行为和情绪的微小变化中了解其心理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给献血者耐心解释安慰,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推行人性化服务,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熟练掌握采血各项操作技术,穿刺准确,动作轻柔,避免反复穿刺而造成献血者紧张害怕的心理,抚慰献血员紧张情绪,取得献血者的信任,拉近医务人员与献血者的心理距离[3]。献血环境应温度适宜,室内空气流通,定时消毒,物品摆放整洁。还可播放轻松愉快地音乐,为献血者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使献血者对采血过程顺利进行产生信心和安全感。
2.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2.1 血站工作人员与献血者沟通献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主动与献血者沟通,交谈,耐心询问,分散注意力使其思想放松。密切观察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并能及时准确的处理,保障献血者安全。
2.2 区别对待,因人施护 在献血过程中应分析不同人群的心理,针对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与相应的心理干预:对于年轻人群,他们因为年纪轻,容易接受新事物,是献血新增人群的主力军,但他们较多会出现对疼痛非常敏感,心情紧张的情绪,发生献血反应的机会也较多。这类人群就应安抚他们紧张的情绪。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份真诚的鼓励以及娴熟的工作技能不仅能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轻松愉快地完成献血过程,还会增加其再次参加献血的信心,发展成为固定献血者。其他大部分人群则会担心献血是否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以后的工作、生活,献血会不会感染疾病等[4]。对此人群应耐心的讲解,献血无损身体健康,血液是可以再生的。献血后不仅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还能增强免疫力和抗病的能力。献血时所用的耗材,均采用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一次性产品,一人一针一套管路,用后销毁,献血是不会感染任何疾病的。尽力消除献血者的思想顾虑,使其轻松愉快地完成献血过程。
3.献血后的心理护理
当献血过程顺利结束后,献血者看到自己献出的血液将会在伤病员生命抢救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此时,工作人员要及时给与他们更多的照顾和关怀,对他们的无私奉献给予肯定。讲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并请更多的人支持我们的工作,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如有献血者发生了献血反应,无论程度是否严重,都会引起献血者恐惧紧张的心理情绪。在整个过程中给与合理的救治与适当的解释,告诉他们精神紧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诱因,并非他们身体的因素,而且这种反应也不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身体健康,以后还是可以继续参加无偿献血的。对于旁边的献血者应做好安抚工作,尽力消除他们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
4.做好无偿献血后期的延伸工作
4.1 做好无偿献血后的信息反馈 一次献血过程的结束并不代表无偿献血工作的结束。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与献血者的联系与沟通,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增加献血者的满足感和荣誉感。献血后,大部分献血者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检验结果如何,血液能否应用于临床。当听到自己的血液合格或是已经应用临床挽救患者生命,献血者均表现出无比自豪。对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和特殊血型的献血者,本着保护献血者隐私的目的认真核对各项信息,确认是本人后方可告知,以献血者能够知晓的语言告知不合格的原因。为方便献血后查询检验结果,我站设有语音查询电话及人工咨询电话,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回答献血者咨询的问题。
4.2 做好无偿献血后的随访联谊 注重工作细节,以小细节创造大感动。一个电话回访,一声节日问候,一份生日祝福都能使献血者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电话回访献血者献血后的反应,再次交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对于有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后期的随访工作尤为重要。可以起到解除献血者思想顾虑,促进献血者康复,还有利于工作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建立无偿献血QQ 群,Rh 阴性QQ 群,在血站网页上增添献血工作动态、法律法规、献血的益处、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本周血情提示,利用网络传媒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充实、更新页面与献血者互动,及时解答献血者的疑问。开展多种形式的献血表彰活动,评选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定期举办无偿献血联谊会,走访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对献血者表示慰问,对其行为表示肯定和感谢。定期为献血次数多的献血者申请相应的国家奖励,在媒体上宣传献血者的典型事例,让献血者感觉备受重视,增强荣誉感,同时还能激励潜在的献血者[5]。
有一句话说的好,"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血液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无偿献血者的贡献都是无比荣耀、无比高尚的。无偿献血还是文明素质和奉献精神的集体体现。从宣传入手,了解了一个事物才能消除陌生感,才能积极参与到奉献爱心的活动中来,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献出的血液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重要性。在献血活动中"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宣传",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把我们的工作始终做在前面,阶梯式完成日常工作中各项细小工作。通过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保障献血过程顺利完成。引导献血者参加二次献血,既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又保证了血液质量,减少了血液报废率。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安全的血液已成为未来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 甘萍芳,王小园.浅析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135 -136.
[2] 刘 莉.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55 -55.
[3] 胡 宇,陈宝葵.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 (6):418 -418.
[4] 廖启雯.献血者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67 -568.
[5] 王 英.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策略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6):609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