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中透明帽的应用价值探析
2015-03-24刘贤菲
刘贤菲
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中透明帽的应用价值探析
刘贤菲
目的 探讨透明帽在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食管内异物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下异物取出术治疗,观察组在胃镜头端安装1个透明帽进行异物取出处理,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6.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异物取出操作时间平均为(10.6±4.1)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6±5.7)min(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透明膜在胃镜下食管内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缩短取出时间,应用效果显著。
食管内异物;食管异物取出术;透明帽
食管内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可发于任何年龄,若不及时处理会阻塞气道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是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但是因食管的生理位置较为特殊,在行胃镜经口插入治疗时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特别明显,从而导致视野暴露不清,异物抓取特别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在胃镜下采用透明帽的方法取出异物,取得较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食管内异物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X线片以及食管镜等检查明确诊断,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5.7±6.8)岁;异物种类:食管尖锐异物(包括骨刺、鱼刺、碎玻璃以及性质不明的非金属小长形异物等)26例;食管扁平异物(包括硬币、塑料瓶盖)4例;异物滞留部位:食管第1狭窄24例,食管第2狭窄5例,食管第3狭窄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3.2±6.7)岁;异物种类:食管尖锐异物(包括骨刺、鱼刺、碎玻璃以及性质不明的非金属小长形异物等)25例;食管扁平异物(包括硬币、塑料瓶盖)5例;异物滞留部位:食管第1狭窄23例,食管第2狭窄6例,食管第3狭窄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异物肿瘤以及异物滞留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仪器 采用Olmpus电子胃镜,有效工作长度为1.03m,并根据异物大小、形状、性质选择钳取异物器械,包括活检钳、异物钳、圈套器以及直式透明帽等。
1.2.2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异物吞服的时间、种类、形态以及熟练等,行颈胸正侧位检查,以明确异物位置,同时于术前15min给予盐酸萘甲唑林溶液滴入两侧鼻孔,以使鼻甲收缩,便于术中内镜通过,对于过度紧张或精神异常者给予静脉麻醉。
1.2.3 手术方法 完成上述准备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即在胃镜下直接对异物进行取出处理;观察组在胃镜头端安装1个透明帽,常规插入胃镜,观察异物大小、形态、位置等,并了解是否合并黏膜损伤等,于活检孔内插入相应器械,调整异物长轴方向与镜身保持一致,采用钳取或套取的方法将异物取出,并退出内镜。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异物取出成功率以及异物取出操作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2组患者术中可能存在的损伤以及并发症加强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物取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共成功取出29件异物,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6.7%(29/30),未取出的1例为鱼骨头,病程超过3d,有发生食管穿孔的可能,转为外科手术。对照组共成功取出22件异物,异物取出成功率为73.3%(22/30),其余8例患者因有明显恶心、呕吐和梗阻感,换透明帽后成功取出异物。2组异物取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2.2 异物取出操作时间比较 观察组异物取出操作时间为5~18min,平均时间为(10.6±4.1)min;对照组异物异物取出操作时间为8~27min,平均时间为(18.6±5.7)min,2组异物取出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3例患者在异物取出后异物嵌顿处有轻度黏膜糜烂和轻微出血,均由异物本身导致,2组患者中均未出现食管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食管内异物是临床常见急诊,异物本身或处理不当可引起大出血以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是目前临床较为安全、快捷、方便的食管异物取出方法,包括直接胃镜法、透明帽法、套管法等,其中透明帽是1种硬质透明的附件,安装在内镜的末端,直径一般小于10mm,且具有价格低廉、消毒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1-3]。
本研究在胃镜下采用透明帽对食管异物进行取出处理,结果显示,使用透明帽的观察组其异物取出成功率明显大于行直接胃镜处理的对照组(P<0.05),同时操作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透明帽在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具有异物取出率高、操作时间短的优越性,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胃镜前端安装透明帽,可使前端突出于胃镜10mm,这样不仅增加胃镜镜头的稳定性,而且使食管管腔暴露更加清晰,利于异物的观察和处理[4-5]。同时透明帽的使用可将锋利的异物边缘与黏膜隔离,从而加强对消化道黏膜的保护,防止黏膜损伤以及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6]。在运用直接胃镜法取出异物时,为防止异物损伤食道黏膜,需反复寻找合适的角度并试探性地通过消化道,非常费时费力[7],而在胃镜前端放置透明帽,通过透明帽的保护作用可进行较为容易的牵拉和旋转,明显缩短寻找异物的时间,同时透明帽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也一定程度地缩短寻找和取出异物的时间[8]。透明帽的使用有助于发现异物,可防止胃镜前端超越病症,降低漏诊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6]。
总之,透明帽在胃镜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且使用简便、医疗成本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应严格进行手术适应症的把握,对于异物嵌顿时间较长、异物周围食管黏膜炎症严重者不可盲目行胃镜食管异物取出术治疗,以警惕食管穿孔的发生。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嵌顿时间大于3d,并有食管穿孔发生的可能而改行手术治疗取出异物。因此,在行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时应注意手术适应症的把握,以更好地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疗效。
[1] 晏洁影,雷平光,李秋兰,等.透明帽在胃镜下处理食管入口细小异物的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5):435-436.
[2] 杨根源,龚飞跃.内镜前端透明帽的特点和临床应用[J].新医学,2013,44(1):11-14.
[3] 郝沛勇.胃镜下使用透明帽取食管细小异物的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8):390-391.
[4] 杜虎,王萍.急诊胃镜下取食管尖锐异物48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2(11):84-85.
[5] 许科斌,屠惠明,乔峤.内镜下使用透明帽取食管异物38例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4(2):56-57.
[6] 麻树人,张宁,潘汝明,等.经内镜取上消化道异物技巧[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1(3):191-192.
[7] 陈相波,宋玉琼,费洪江.透明帽辅助胃镜在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管疾病患者ERCP的临床应用[J].微创医学,2014, 9(5):546-548.
[8] 马丽.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3):100-1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30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贤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