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015-03-24

电子测试 2015年9期
关键词:应用发展



探讨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郭兴安

(国家新闻出版广播总局725台,031308)

作为一种通信传输方式,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用于传送数字信息的载体是微波。此外,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借助电波空间,还能够实现无关联信息的传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再生中继,是当下发展迅猛且发展前景广阔的通信方式之一。本文就将介绍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

1.1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数字微波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抗干扰能力更强,在进行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不会在线路中形成噪声的累积。在数字微波中继通信过程中,数字信号的再生能够很好的避免线路噪声逐站累积现象的发生。但是,若是数字信号在受到干扰后出现了误码现象,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传输的数字信号都将是误码的数字信号,且这个问题几乎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误码还会逐站的积累。

1.2保密性强

数字信号的加密十分的简单易行,因此,在数字微波通信设备中,不仅设置了扰码电路,还依照实际需要设置了加密电路。此外,在数字微波通信中,数字信号发射具有极强的方向性,如若不能精准的找到数字微波射线的方向,就不可能接收到天线发射的微波信号。

1.3数字通信网的构建十分简单易行

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系统中,无论是哪一种数字通信网,传递的都是数字信号,因此,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系统和不同形式的数字通信网的互联互通是十分容易实现的,此外,数字通信技术的这种特性,还能够使其仅通过计算机就能传递、控制各类信息。

1.4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占地小,具有节能降耗的特点

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中,进行的都是数字信号的传输,这也使集成电路在数字微波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大大的缩小了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的占地空间,从而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此外,数字信号能够很好的抵抗外部因素的干扰作用,这使数字微波设备在进行信号发射时可以对发信功率进行一个大幅度的降低,而不必担心数字信号受到严重的干扰,数字信号的发信功率一般都在一瓦特之下,能够有些的节约能源。

1.5数字微波通信需占用较宽的频带

数字微波通信和模拟通信相比,占用的频带要宽。具体而言,一路模拟电话占用的带宽为四千赫兹,而一路数字电话占用的带宽是一路模拟电话的八倍,这也就是说,在同等传输带宽的条件下,模拟微波通信传输容量要远远高于数字微波通信。但是当下,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的同时,频带压缩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中,极大的克服了数字微波通信需占用较宽的频带的缺点。

2 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

数字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相比,依然在组网、建设和耗费成本上拥有着一定的优势。数字微波通信组网方便、建设周期短、耗费成本低,在一些很难实现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地区(如铁路周边地区,山区等)依旧能够发挥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当下,我国的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主要应用包括:

第一,作为干线光纤传输的备份和补充。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干线光纤传输系统就可能会出现损坏,且不易被修复。这时SDH微波和PDH微波的应用能够及时有效的恢复干线光纤通信损坏地区的通信。此外,对于很难实现光纤通信和卫星通讯的地区,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也可以被灵活的应用。

第二,数字微波通信技术还能够为地处边远地区的农村、海岛提供有效的通信服务,并能够运用于专用通信网,为用户提供基本业务。以上通信的实现凭借的都是数字微波点对点、点对多点的系统。

第三,城市内的短距离支线连接也可凭借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得以有效的实现。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城市内的短距离支线连接上的应用包括:连通通信节点;连通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实现局域网之间的无线联网等。这种通信方式的应用,对于频率带宽的降低十分有益。

第四,实现宽带无线接入。作为一种通信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十分的方便快捷,因此,正被广泛的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之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速数据业务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能够快速占据一席之地。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技术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代表,正处于日益成熟的阶段。LMDS技术与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相比,具有建设成本低廉、启动迅速、组网快捷和维护耗费低的特性,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应用广泛。

3 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3.1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微波通信技术从出现至今已经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是在微波频段借助于地面视距来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方式。初始阶段,微波通信技术传输的都是模拟信号,当时,微波通信系统与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一样,都是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关键传输方式,微波传输是那时我国城市间节目传输的主要方式。进入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开发出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这时数字微波通信的每秒容量仅有几十兆比特,但宣告着微波通信技术正式由模拟阶段进入到数字阶段,对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传输系统中同步数字系列得以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普及,这时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也随之变得更大。到了当下,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和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地位同等的现代通信传输的关键力量。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传统的传输领域的应用,而是逐渐渗透到固定宽带接入领域,并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无疑,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未来会拥有更好的发展形势。

3.2微波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微波中继通信和移动通信共同组成了微波通信。微波中继通信因受到了来自拥有巨大宽带、超低损耗和成本低廉的光纤通信的巨大冲击,只主要用于干线通信的应急通信,而光纤通信成为了干线运输的主要手段。移动通信技术与微波中继通信不同,其在当下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总的来说,微波通信的发展趋势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微波通信技术的容量会进一步步的扩大。高容量是SDH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接下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多状态的QAM调制也会被应用其中。更高速的宽带互联技术则是移动通信接下来追求的发展目标。

微波通信技术也将向更高频段进行发展,当下,10GHz以下的频段已经普遍的投入到应用中,十分的拥挤。为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数字微波通信采用的频段必须突破10GHz。

为进一步扩大微波通信技术占地小、耗能低的优势,微波通信技术必定还要进一步的向高集成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其设备中大量采用集成电路。

最后,是要进一步推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并进一步降低其成本。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采用能够使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转变成为一个更为通用的平台,使之具备更多与用户需求相呼应的功能。

4 结语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将进一步的扩大,对其的研究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使之能够在未来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出更好的功能效用。

参考文献

[1] 赵孟,卢山.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7:166-167.

[2] 丁俊.无线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水库系统视频监控中的研究和应用[D].浙江大学,2012.

[3] 钟淑蓉.大容量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浅探[J].中国新通信,2012,15:10-11.

[4] 李兵.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电力系统通信,2011,12:40-43.

[5] 赵怀罡,邓贤伟.新型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电信技术,2008,01:65-66.

[6] 李戈.60GHz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13.

摘要:微波通信技术不仅能够传递电话信号,还能够传输数据信号和图像信号,在通信领域应用十分的广泛。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因此,对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探索和研究的进程还需要不断的推进。

关键词:微波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o Xingan

(The State 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725,031308)

Abstract:Microwa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transfer the phone signal,but also can transmit data signals and image signals,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further expanded.Therefore,for the digital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process also need to constantly promote.

Keywords:microwa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development;application

猜你喜欢

应用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