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软件中心主任宗宇伟:迎接数据时代的“大变革”

2015-03-24郭霞

华东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上海服务

文 郭霞

数据正在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成为未来竞争和增长基础。

随着计算科学和数据科学的发展,数据的巨大价值被有效发掘,激发了数据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进而对人类社会、科技研究、产业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大数据(Big Data)”时代。可以说,数据正在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成为未来竞争和增长基础,正在引领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近年来,各国都开展了对大数据产业的支持计划。2012年,日本制定了“新ICT计划”,重点关注大数据,日本总务省通信政策审议会下设“ICT基本战略委员会”旨在促进ICT的“新型产业培育”与“研究开发”。2013年,澳大利亚政府也发布了大数据的战略,期望用大数据来提升政府的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为健康医疗、医学和其他科学、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带来深度的观察;2012年3月,美国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倡议》;2013年9月,美国的技术研究所又提出《大数据的参考架构》。

在国内,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深圳、武汉都分别提出了推进大数据的举措,并且也都很吸引眼球。在上海2013年7月,发布《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同年成立了“上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了对接上海大数据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创新服务平台”)配合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平台战略启动“面向科技与工程的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即依据大数据产业共性技术、数据和应用共享、服务模式创新需求,联合产学研机构及行业数据资源合作伙伴,研发平台核心功能,汇聚海量数据、技术和人才资源,创新数据服务模式,实现面向生物信息、科技服务、工程创新和实验动物等领域的数据交易、数据应用、数据定制等服务功能。

本刊记者通过采访上海软件中心主任宗宇伟先生,就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国内对大数据产业的实践、大数据产业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和内涵表达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上海,2012年上海市科委就布局了“医疗大数据”和“交通大数据”,是国内最早的政府研发项目。

“数据产业兼具资源性和服务性,同时又是一个战略性的产业”

《华东科技》:您怎么评价大数据对智慧城市、健康医疗、物联网应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作用?

宗宇伟:数据产业具有第一产业的资源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同时数据产业又是一个战略性的产业。可以说是“多重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支撑传统企业的业务转型和新兴企业的孵化培育;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大数据产生的变化不是革命性的变化,而是一个增量性的变化,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从其他产业独立出来,数据自身变成产业了,它有一个自我循环发展的一套内部生态系统,这个生态是个大数据产业。

《华东科技》:您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么?目前来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存在哪些方面的挑战?

宗宇伟:大数据产业本身是一个大产业,未来的大数据产业将成为一个远超过万亿级的市场。把这个产业做起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够带来新的服务业态,进而形成新的就业市场,这些都是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振奋人心的东西。大数据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被政府、市场和各行各业所看好,也将获得更大的关注,未来各界会在这个产业上加大投入力度,随着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从海量数据中被发掘出来,将会产生许多新的商业形态、新的企业和新的服务。

目前存在的挑战,主要是观念上的。数据这个东西是越流动越有价值。那么怎么流动起来呢?从观念上来说,需要倡导共享、分享的新观念,去实现数据的流动,那么共享、分享也就成了大数据时代比较倡导的一种新观念。其次,大数据的兴起造成数据人才方面的缺口,应通过在大学设立数据科学的专业,建立跨学科的数据科学的学科体系等方式,进一步加速数据领域人才的培养。

“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是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华东科技》:目前各国都开展了对大数据的支持计划,国内呢?特别是上海,政府有哪些作为?

宗宇伟:2012年10月,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别成立了专家技术委员会,这个动作还是很快的。在国家的层面,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分别把大数据列入了2013年、2014年的年度项目指南,多个方向实施大数据的联动。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的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现金制造、新能源等几个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在上海,2012年上海市科委就布局了“医疗大数据”和“交通大数据”,是国内最早的政府研发项目,表明了上海在这个方面是敏锐的,决策是快的。2013年7月,上海市发布《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同年成立了“上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破了现有数据的流通壁垒,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数据合作,形成核心竞争力,把产业推进技术标准化,在全国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成立了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在基础领域的研究和重点领域支持大数据的可持续创新。

《华东科技》:您觉得在支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上,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宗宇伟:大数据产业相对来说比较特殊。从战略层面看,把大数据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引起政府和产业界对大数据的重视,推动大数据的安全、储存和处理等技术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从而保障我国的数据主权。另一方面,数据产业要实现大发展,数据的公开和共享很重要。从这个角度说,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主导信息的公开,政府拥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数据库,只要不涉及到国家的安全,都是可以公开的。其次要做的是主导人们建立新型的数据观,营造有利于数据交换、交易的环境。当然这里面也需要有一些适度的竞争,保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2015年3月25日, “上海市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正式上线。

“形成共享互动模式,建立可持续的平台运营服务机制”

《华东科技》:目前来说看,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是怎样的,可以实现哪些功能?

宗宇伟:目前,“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通过联合行业数据资源合作伙伴,采用“社区+应用+集群”的模式,汇聚数据、应用服务、企业于社区平台中,形成共享互动模式。打造数据需求、加工、提供的数据服务体系链条,实现基于“应用链”数据汇聚融合的“直接服务模式”以及基于 “平台交易数据和应用数据”的挖掘分析的“间接服务模式”,最终,基于新型服务模式的价值创造,形成可持续的平台运营服务机制。

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商城、数据应用、数据服务等功能,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易模式、云应用服务模式、开放平台模式等多样化服务模式,提供数据、云服务、开放数据接口的汇聚、共享、交易等,从而为科学和工程领域提供数据共享和应用创新服务。在此基础上,推动项目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形成方案和技术文档,面向科技与工程、生物、医疗卫生、产品安全、航运等领域开展应用转化服务。

《华东科技》:有哪些比较典型的服务案例?

宗宇伟:案例有很多。这里我举一个面向产品安全领域的大数据服务案例。

2015年3月25日,“上海市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正式上线。这项系统是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在整个上海市产品安全领域的一个成功应用案例。

去年8月起,依托科技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技术、资源和模式,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分部对接上海市质监局工作需求,主动探索大数据在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方向,开展“上海市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该系统旨在为上海市质监局建立一套覆盖社区的产品质量监督和反馈体系,通过由大量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监督和反馈网络,搜集因产品质量原因造成的各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并对反馈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质监局的执法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情报,通过4个月的持续奋斗,顺利完成系统的技术研发,并开始试运行。

平台依托自身的资源和服务能力,通过“上海市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实现了上海质监部门质量监管机制的创新和监管效能的提高。

《华东科技》: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在未来希望能够达到什么目标?

宗宇伟:平台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生态圈,通过建设具有广泛承载力的平台聚合多种资源,能够完善和拓展创新服务产业链,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巨大的“生态圈”,形成围绕创新服务需求进行联动的体系,深度整合创新力量,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平台成员之间是一种协作关系,一起推动一些标准化的东西,促进数据的共享和新业务新模式的形成。

对数据提供者来说,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交易、交换、共享的策略和保障机制,使得数据价值的能够“活”起来,为数据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对数据需求者来说,数据共享平台成为其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数据使用者可以便捷的通过平台的共享策略使用数据。对数据开发应用者来说,通过对数据提供方数据的分析挖掘,以服务的形式,向数据需求者提供数据或服务,从而有效的促进数据的共享。

简单来说,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具备“开放、交流、价值”特色的“大平台”。这里,“开放”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交流”是资源让它流起来;然后要有用,就是要有“价值”,这是一个新东西,需要有些创新的新思路,去把它的价值挖掘出来。下一步,我们将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在大数据市场组织体系、管理机制、市场标准等方面深入研究,开拓上海大数据交易市场,促进上海在数据资源资产化、跨行业数据整合等方面形成全国领先的整体能力,解决“数据孤岛”的瓶颈,促成多行业融合,进一步提升数据的价值,推动上海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数据交易和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上海服务
密码服务平台
上海电力大学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