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甸区荸荠秆枯病、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03-24李茂年姚莉菊朱汉桥吴正斯吕恒鹏朱文革

长江蔬菜 2015年22期
关键词:蔡甸区枯病叶鞘

李茂年,姚莉菊,朱汉桥,吴正斯,吕恒鹏,朱文革

(蔡甸区农业局,湖北武汉,430000)

根据蔡甸区农业局在实际工作中的防治经验,提出秆枯病、枯萎病防治措施。

1 发病症状

荸荠秆枯病一般发生在封行前,即7 月底至9 月初,先在基部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后向上发展至整个叶鞘,最后病斑呈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或长短不一的黑色线条,叶鞘病斑向上发展至茎秆,病斑呈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失水干燥后成灰白色,上有黑色小点,枯死病株呈灰白色,俗称“白死”。

荸荠枯萎病在秧苗期就有发生,9 月上旬表现明显,特别在封行后和雨后易感病,表现为病茎基部软腐、茎基维管束变褐、地上失水的叶状茎易拔起,田间缺水时,基部布满粉红色黏稠物,发黑腐烂的茎基保湿一夜后长出白霉,田间有发病中心,枯萎病整株外观有“黄枯”和“青枯”两种。

2 发病特点

荸荠秆枯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荸荠柱盘孢霉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或穿透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农民习惯采用串水灌溉,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通常种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间通风透光性差,病害严重。严重发病的田块,因茎秆变软而倒伏,通常病株率30%~50%,严重时病株率80%~100%,致植株成片枯死,显著影响荸荠生产。

枯萎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尖镰孢霉荸荠专化型真菌。病菌生长和产孢温度为10~35℃,适宜温度为25~30℃。该病一般6 月中旬始见,到7 月中旬栽插前一直有零星发病。移栽到大田后,有些带菌的秧苗不等活棵即死亡,8 月下旬开始,发病重的田块可出现发病高峰,严重的田块70%以上的植株会枯死。多数田块在9 月上旬前发病轻,9 月中下旬才突然暴发,有些甚至到10 月初结荸荠时才暴发,症状为青枯。到11 月中旬以后,气温进一步下降,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病害停止发展。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①种球消毒(含二段育苗消毒) 采用“两泡”,即泡球(种荠)、泡根。在育苗前把种球浸泡在50%多菌灵800~1 000 倍液中18~24 h,定植前再进行蘸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

②土壤消毒 每667 m2用50~75 kg 新鲜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调节酸碱度,每667 m2用99%噁霉灵100~150 g,拌细土25~30 kg,堆闷3~4 h 后撒施于田中,进行土壤消毒(包括育苗田)。

3.2 农业防治

①轮作换茬 荸荠忌连作, 连作时球茎不肥大,产量低,病害多,同时不易收获。一般与莲藕、茭白、水稻等实行轮作。

②严格水肥管理(浅、深、浅) 灌水应避免串灌、漫灌,防止病菌蔓延。收获前20 d(霜降左右)停止灌水;施肥采用保氮、减磷、增钾。

3.3 药剂防治

①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 d 1 次,连喷2~3 次。

②严格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③规范施药方法。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推荐剂量和稀释倍数,采用细雾(弥雾)的方式进行喷雾施药。在药液中添加有机硅(黏着剂),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蔡甸区枯病叶鞘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应用三螺旋理论进行蔡甸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辣蓼及其常见混伪品种的真伪鉴别
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
草莓芽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蔡甸区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探讨
对蔡甸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李树枝枯病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