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扩散理论的滨海温泉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营口鲅鱼圈为例

2015-03-24徐晓勇李悦铮冯筱婧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鲅鱼圈空间结构滨海

徐晓勇,李悦铮,冯筱婧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

1 引言

滨海温泉旅游这一新兴旅游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其健康养生的理念和休闲度假的形式很快被人们接受并喜爱。近年来,我国重视滨海温泉旅游的发展,2010年12月公布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2013年2月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都提出鼓励开展滨海温泉旅游。可见,滨海温泉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辽宁省地热资源总量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温泉资源达109处,温泉日出水量20.18万t[1]。政府在2011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意见》,提出建设“中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的战略目标,为滨海温泉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营口鲅鱼圈位于辽东半岛地热带[2],属于辽宁中、新生代盆地中的下辽河断陷盆地,地热资源丰富[3]。鲅鱼圈海岸线长达20 余km,水质良好,海水透明度大1m,沿岸水温高。鲅鱼圈温泉有极高的医疗价值,有“东北第一泉”之称。海泉结合,是鲅鱼圈滨海温泉旅游的突出特色。目前,鲅鱼圈已拥有月牙湾和金沙滩两大海水浴场。良好的资源组合条件形成了该区域“冬温泉夏海水”的独特优势,其新颖的旅游方式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而且切实保障旅游业经济收入的稳定。作为滨海旅游地的一种类型,鲅鱼圈温泉旅游地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滨海温泉旅游地的形成和演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一些经济理论往往对此缺乏可信的解释。极化-涓滴效应学说将区域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探讨其相互作用关系。梯度推移学说主要通过城市系统进行,对研究区域有很大程度的限制。中心—外围理论首先确定中心的统治地位,从主导效应、心理效应、信息效应等6 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支撑中心的成长。区域相互依赖理论揭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特征,侧重强调相互依赖的普遍性。文化扩散理论为滨海温泉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哈格斯特朗的文化扩散理论主要包括文化扩散的分类与影响机制。文化扩散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大类,根据传播情况的不同,扩展扩散又可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滨海温泉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命周期模型建构[4-5]、分布特征[6-8]、空间竞争[9-10]等几个方面,还鲜有人运用文化扩散理论对温泉旅游地进行研究。本研究拟以鲅鱼圈温泉旅游地为切入点,应用文化扩散理论探讨滨海温泉旅游地的空间演化问题。

2 滨海温泉旅游地的空间演化形式

2.1 温泉小镇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化

鲅鱼圈的温泉小镇主要有滨海温泉小镇、熊岳温泉小镇和盖州双台温泉小镇。近年来,最受游客欢迎的鲅鱼圈温泉旅游地是滨海温泉小镇。旅游形式的多样发展和游客对休闲度假、康乐疗养的关注使得滨海地区海水浴场旅游发展迅速。海滨地区出现一系列以滨海温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包括月牙湾海水浴场、金沙滩海水浴场、皇家园林酒店、金泰珑悦海景俱乐部等。熊岳温泉小镇内,被游客熟知的有天沐度假区、沈阳铁路局熊岳城疗养院(以下简称铁疗)、小雨宾馆、忆江南度假村等,其中,铁疗和小雨宾馆出现较早,规模较小。随着温泉旅游的发展,又相继出现天沐温泉度假和忆江南度假村,扩散发展。双台温泉小镇的扩散情况也类似,分布有虹溪谷酒店、御景山宾馆、星辰度假村、清华池等不同规模的温泉景区。

在温泉小镇内部,温泉旅游资源优越,温泉文化得以快速传播。滨海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带给当地的经济收入,使温泉旅游、温泉文化在小镇内接触即扩散。可见,资源的优势、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兴趣取向等因素,促使温泉小镇内部空间结构呈现以接触扩散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

2.2 温泉小镇之间空间结构的演化

鲅鱼圈范围内,熊岳温泉旅游开发最早。借助火车站的交通优势,在日伪时期就已初步开发。2009年,在《营口市盖鲅同域发展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盖州市与鲅鱼圈在双台镇共同建设了占地5km2的双台思拉堡温泉小镇。鲅鱼圈区“海泉结合”特点促进海滨地区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在鲅鱼圈海滨建设了一批温泉酒店,形成海滨温泉小镇。政策的指引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实现了鲅鱼圈温泉小镇之间的扩散。

文化扩散理论中的迁移扩散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鲅鱼圈温泉小镇间空间结构的演化。温泉独特的资源禀赋,使温泉小镇间的文化扩散呈现资源带动人进行传播的现象,与传统意义上,以人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的情况不同,独具特色。双台镇的优势温泉资源带动了温泉旅游的发展,吸引了游客,使熊岳温泉得以扩散。滨海温泉小镇以罐车运输的方式从熊岳、双台引温泉水,并计划远期通过管道从熊岳引温泉水。滨海温泉小镇的出现更明确地体现出以资源为载体、形成迁移扩散的独特文化传播形式。考虑旅游方式的发展趋势因素,滨海地区的温泉旅游将继续向沿海地区迁移。

此外,熊岳温泉小镇与双台温泉小镇和滨海温泉小镇的形成在时间上呈现出先后顺序,是等级扩散的一种表现形式。等级扩散的出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资源分布等因素有关,也是温泉旅游地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2.3 鲅鱼圈不同旅游形式的空间结构演化

鲅鱼圈温泉旅游的迅速发展对其他旅游形式起到支持带动作用。鲅鱼圈以滨海温泉旅游树立品牌形象,利于鲅鱼圈整体营销,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滨海温泉旅游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方式,游客大多数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和较充足的时间条件。慕名鲅鱼圈温泉而来的游客,自然对周边景区产生兴趣。可见,打响温泉品牌的同时,温泉旅游有助于带动滨海其他旅游形式的发展。

鲅鱼圈温泉品牌形象良好,吸引全国各地游客。通过对鲅鱼圈温泉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可统计出:来鲅鱼圈的旅游者中,只有22.6%来自营口市内,5.3%来自于外省,72.1%来自于省内其他城市。来自外省和省内其他城市的旅游者极少仅在鲅鱼圈停留1天。问卷显示:在鲅鱼圈停留1天的旅游者仅占42%,58%的温泉旅游者在鲅鱼圈停留两天以上,这些都是鲅鱼圈其他旅游形式的潜在游客。

鲅鱼圈温泉旅游对滨海其他旅游形式的带动作用符合文化传播扩散过程中刺激扩散的表现形式。一种旅游形式的迅速发展刺激周边其他旅游形式的开发和建设,这不仅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也有利于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的打造和宣传,是刺激扩散的必然趋势,形象表现文化扩散过程。滨海温泉旅游的文化扩散现象在沿海地区表现明显,月亮湖公园现已建成集大型娱乐设施、酒店、高档别墅为一体的国家4A 级景区,山海广场因其泉海交融的时尚特性,广受外地游客的喜爱。此外,鲅鱼圈区望儿山、植物园、古城等经典景区可进一步发展滨海山岳、绿色生态等旅游形式。

2.4 鲅鱼圈与周边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演化

营口市下辖四区两市,分别是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鲅鱼圈区、盖州市和大石桥市。鲅鱼圈的温泉旅游,尤其是滨海温泉浴场吸引的大量游客提升了营口市的知名度,对营口地级市范围内其他市区产生积极影响。营口市拥有较多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温泉旅游加以带动,相关旅游企业和部门应加强重视、加快建设。营口北部老边区、大石桥市等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浓郁,满、蒙、回、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建筑特色等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另外,作为辽宁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乡土体验旅游也应成为营口旅游的一大开发重点。

鲅鱼圈温泉旅游对周边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影响反映了迁移扩散的过程。文化的迁移扩散易发生在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地区。一种旅游方式的率先发展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知名度,使周边旅游地加强认识,加大对该区域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影响其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营口鲅鱼圈是文化迁移扩散理论应用于温泉旅游地周边地区空间结构演化的典型例证,呈现滨海温泉旅游地向内陆特色景区迁移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鲅鱼圈温泉旅游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对营口地级市范围内周边旅游地的影响作用仍将持续,各市区将共同努力,促进营口市旅游的综合发展。

3 滨海温泉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机制探讨

3.1 接触扩散影响温泉小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在温泉小镇内,温泉以健康、养生等形象迅速被人们接受,局部地区资源的优越性使得温泉文化易于被接触者接受,接触即扩散。因而,接触扩散直接影响温泉小镇内部的空间结构。日本温泉旅游的接触即扩散现象明显,是接触扩散的典型案例。日本是温泉旅游开发最早的国家,其温泉旅游的扩散大致经历“温泉野浴点—温泉景区景点—温泉街区—温泉小城镇”等阶段。随着温泉旅游地面积不断增加,功能不断完善,扩散现象范围逐渐扩大,温泉文化日渐成为局部地域的带头旅游品牌。扩散速度的快慢受各小镇旅游特色影响,在滨海温泉旅游地中,沿海地区的温泉小镇呈现快速发展的现状。在海洋旅游日益发展的带动下,滨海温泉旅游地将以优势资源区为中心进一步扩散。

3.2 迁移扩散是温泉小镇间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温泉小镇间的空间结构主要是由迁移扩散形成的。迁移扩散不像接触扩散那样容易扩散,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方支持政策、温泉资源条件、迁移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在温泉资源优质,又有相关发展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该地易形成温泉小镇,实现原温泉小镇扩展至该地的迁移扩散。可见,资源禀赋的优势是形成温泉小镇间迁移扩散的重要因素。海洋旅游的蓬勃发展、邮轮旅游的兴起,使开发滨海旅游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方式的受欢迎程度和发展方向决定温泉旅游将不断向沿海地域迁移并扩大规模。另外,近邻已开发的温泉小镇,且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地也易于形成温泉小镇。原旅游地为扩大景区规模、丰富旅游形式,会考虑增加温泉旅游这一旅游方式。综合性滨海温泉城市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

各温泉小镇形成时间存在先后、温泉景区规模大小不一、针对消费群体档次不同,这种空间结构的形成反映着温泉旅游的等级扩散。等级扩散也影响着温泉小镇间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3.3 刺激扩散影响滨海温泉旅游地各种旅游形式的空间结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海温泉旅游这一休闲度假型旅游方式日渐受到人们的欢迎。滨海温泉旅游新奇而高端,又是健康疗养的适宜旅行方式,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滨海温泉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占地面积不断增大,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健全的旅游基本条件为其他旅游形式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正准备建设综合性温泉旅游地,集温泉、商务、娱乐、购物、养生等旅游形式为一体的新型滨海温泉度假旅游是未来温泉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种旅游方式的兴起必然对其他旅游形式产生刺激作用,带动其发展。优质的温泉资源影响该地区其他旅游形式空间结构的演化,是刺激扩散的一种表现形式。刺激扩散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然现象,各种旅游形式综合发展对区域整体经济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海洋旅游方式亟待开发,滨海温泉旅游将刺激海底探险、参与体验等旅游活动的综合发展。

3.4 迁移扩散促成温泉周边旅游地的空间结构

滨海温泉旅游地对周边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的迁移扩散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短距离的扩散,一般是指地级市范围内的扩散。这种迁移扩散一般发生在沿海地区旅游资源不够丰富、旅游开发尚未完备的地区;对于旅游项目数量较多、旅游群体较为庞大的旅游城市,某种旅游方式较难形成迁移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的产生主要是基于文化扩散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理念,有助于尽快实现海陆结合、整体开发,形成完整区域旅游形象。沿海地区区域发展、旅游收入的增加是迁移扩散产生的潜在动力。

(2)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温泉文化的扩散会出现远距离的迁移现象。例如,日本曾通过战争手段,将温泉旅游带入韩国、东南亚以及我国台湾和辽东地区,实现温泉文化的迁移扩散。又如,时下流行的温泉亲亲鱼等形式,均由商业形式引入我国,被沿海各地区游客接受并喜爱,旧时仅分布于欧洲地区的各大温泉形式也都直接由境外引入。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选取营口鲅鱼圈为例,运用文化扩散理论解释滨海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演化。分析表明,接触扩散直接影响温泉小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迁移扩散和等级扩散共同决定滨海地区温泉小镇之间空间结构的形成;温泉旅游与滨海地区其他旅游方式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刺激扩散作用影响;温泉周边旅游地的空间结构与迁移扩散相吻合。

营口鲅鱼圈温泉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滨海温泉旅游发展呈现良好向上势头。文化扩散理论将持续影响鲅鱼圈的空间结构,尤其在迁移扩散和刺激扩散的共同作用下,鲅鱼圈对营口地级市范围内的扩散影响最为明显。鲅鱼圈滨海温泉旅游将带动营口市旅游的综合发展,促进各种旅游形式的联动开发。

[1]张戈,姜玉成,邵景力,等.辽宁地热资源与开采潜力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4,13(1):22-25,42.

[2]张戈,崔亚力,杨绍南,等.辽宁省地下热水分布特征[J].勘察科学技术,2004,2:40-43.

[3]倪金,冯丽杰,闫宝强,等.辽宁省中新生代盆地地下热水富集规律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6,15(1).

[4]LEE Y.The building of tourism destination area life cycle model:A case study of Suanbo spa,South Korea[D].Seoul:Dongguk University,2000.

[5]LEE Y.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pa town life cycle model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Bath spa,United Kingdom[J].Journal of Korean Geographical Society,2003,38(3):413-425.

[6]SPEIER A R.Health tourism in a Czech health spa[J].Anthropology & Medicine,2011,18(1):55-66.

[7]张玲,魏清泉.广东省温泉旅游地空间竞争及演化态势[J].商业经济文荟,2005(6):61-63.

[8]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9]李玉.基于空间竞争的温泉度假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10]王冠贤,保继刚.温泉旅游地特征及空间竞争分析:以从化新旧温泉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6):83-87,122.

猜你喜欢

鲅鱼圈空间结构滨海
滨海白首乌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鲅鱼圈温泉度假村的现状分析与发展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自由曲面空间结构形态创建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鲅鱼圈港区车站改扩建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