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5-03-24张上青冷爱枝岳亚丽苏汉新

武警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男婴乌鲁木齐市体重

张上青,冷爱枝,肖 辉,郭 静,李 屹,岳亚丽,苏汉新

乌鲁木齐市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张上青1,冷爱枝2,肖 辉1,郭 静3,李 屹4,岳亚丽5,苏汉新6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分析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控制出生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随机抽取的乌鲁木齐市各级医院的1000例产妇及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 (1)1000例新生儿出生体重1.462~5.223 kg,平均体重为(3.312±0.541)kg,其中低体重儿35例,占3.5%;正常体重儿891例,占89.1%;巨大儿74例,占7.4%。(2)婴儿性别、母亲职业、家庭收入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Z=3.290,P=0.001;χ2=9.582,P=0.002;F=11.325,P<0.001)。(3)产妇孕前正常体重组、超重及肥胖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孕前低体重组(F=6.237,P=0.002)。孕期增重情况影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F=3.564,P=0.007)。结论 乌鲁木齐市汉族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处于我国正常水平,应该保持孕期体重适度增加,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将新生儿出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增重

新生儿出生体重不仅是影响新生儿、婴儿死亡率及婴儿和儿童期患病率的重要因素,还与成年后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重要影响[1-3],孕前体重过低的孕妇生出低体重儿发生率较高, 而孕前体重过高可使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4,5]。妊娠中、晚期体重增加与胎儿体重的关系密切。笔者旨在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分析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降低出生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乌鲁木齐市的医疗机构按照级别分成三级: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各级机构中随机抽取一家医院,分别是新疆军区司令部门诊部、新疆职业病医院和自治区妇幼保健医院。于2014年1月开始在抽取的每家医院中选择汉族住院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直到收集所需的样本含量达到1000例为止,时间为2014年06月。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产妇孕前体重、分娩前孕妇体重,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性别、体重等)。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由抽取的住院产妇现场填表,调查人员审核后收回问卷。

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在新生儿出生后1 h内,用国内标准的方法进行测量婴儿裸体。所用仪器为婴儿磅(DY,上海泰意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使用前调整至零,在婴儿磅上放一块海绵,称其重量,记录下来;然后把新生儿放在海绵上一起称重,记录下来;用第1次的数据减去第2次的数据,即为新生儿的裸体体重,精确到0.01 g。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范围2500~4000 g,低出生体重<2500 g,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g。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参考中国肥胖问题研究专题组提出的判断标准[6],将孕前BMI划分为3组:<18.5 kg/m2为低体重组,18.5~23.9 kg/m2为正常体重组,≥24 kg/m2为超重组及肥胖组。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发布的孕期增重标准:孕前低体重妇女孕期增重范围为12.5~18.0 kg,正常体重妇女为11.5~16.0 kg,超重妇女为7.0~11.5 kg。

1.3 统计学处理 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产妇1000例,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问卷有效率100%;测量1000例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

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27.54±3.52)岁;职业工人占32.5%,服务业占26.5%,科教文卫占22.8%。文化程度专科、本科及以上492人,占49.2%。家庭收入2000~8000元/月,占84.7%(表1)。

表1 乌鲁木齐市1000例汉族产妇的职业、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情况

1000例新生儿中女婴452例,占45.2%;男婴548例,占54.8%(表2)。新生儿出生体重1.462~5.223 kg,平均为(3.312±0.541)kg。

表2 乌鲁木齐市1000例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2.2 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000例新生儿中,女婴452例,其平均出生体重为(3.242±0.531)kg,男婴548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361±0.524)k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女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90,P=0.001)。

产妇年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r=0.056,P=0.352。结果显示,产妇年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科教文卫职业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高,无业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家庭收入8000元及以上/月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2000元及以下/月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

表3 乌鲁木齐市产妇职业、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s)

孕前低体重者、孕前正常体重者和孕前超重及肥胖者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7,P=0.002)。经两两比较t检验,产妇孕前正常体重组和超重及肥胖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孕前低体重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3~29 kg,孕期平均增重(15.26±5.16)kg。根据IOM推荐值将1000例产妇分为3组,增重不足组、增重合适组、增重过多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t检验,增重不足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增重合适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增重过多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增重合适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表4)。

2.2 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新生儿出生体重为应变量Y,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X,包括新生儿性别、产妇职业、家庭收入、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筛选方法为强迫进入法。

表4 乌鲁木齐市产妇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的关系

注:与低体重组比较,①P<0.01;与增重合适组比较,②P<0.01

结果显示,新生儿性别、产妇职业、家庭收入、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5)。

表5 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周天虹等[7]调查发现,乌鲁木齐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400±0.476)k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457±0.476)k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335±0.468)k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60%,巨大儿发生率为10.20%。本研究结果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与文献[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婴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女婴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的性别有关。程英惠等[8]发现,新生儿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335±0.316)k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248±0.332) k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女婴,与本研究结果及国内文献[9,10]结论一致。这可能是由于Y染色体有增长胎儿发育速度的作用或者是由于男婴在妊娠后半期睾酮分泌增多,加速胎儿生长发育的结果。

本调查表明,母亲职业、收入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有关,母亲职业为科教文卫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 (3.461±0.521) kg高于其他职业母亲生产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家庭经济收入高的产妇其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经济收入低的产妇,其原因可能是行政管理和科教卫生职业产妇卫生保健知识较丰富,更加重视孕期营养有关;另外,经济收入高,生活条件好,营养供应充足,也是新生儿出生体重偏高的重要因素。

孕前低体重组产妇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孕期增重不足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增重合适组、增重过多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杜秋菊等[11]发现,孕前低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理想体重组和超重组;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头围、胸径均明显大于增重不足和增重正常组。本研究结果与此基本一致。国内外多个研究证实,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相关性[12,13]。

[1] 赵令强, 王亚利, 吴少君, 等. 潍坊地区1176例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32(1):72-73.

[2] 薛书霞,李翠霞,王淑安,等. 4414 例单胎活产儿出生体重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77- 2979.

[3] Thorsdottir I, Birgisdottir B E. Different weight gain in women of normal weight before pregnancy: postpartum weight and birth weight[J]. Obstet Gynecol, 1998,92:377-383.

[4] 张 媛. 孕前体重过重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 实用产科杂志, 2006,22( 8) :506-507.

[5] 崔宝奎,樊 萍,马晓东,等. 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非选择性剖宫产的关系[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1,7(5):452-454.

[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 (1):5.

[7] 周天虹,刘早玲,玛丽亚姆. 乌鲁木齐市新生儿出生体重10年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7):685-687.

[8] 程英惠,曹文成,罗 彦,等.307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2):54-57.

[9] 夏宗懿, 沈彩娥.我国部分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3,23(6):783-784.

[10] 孟志红,刘纯艳.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全科护理,2011,9(1):111-112.

[11] 杜秋菊,李 李,韩艳萍,等.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10):1197-1200.

[12] 黄 婕,陆青贵,欧阳静仪,等.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235-1238.

[13] 李秀华,闵 俊.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变化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46-4548.

(2014-10-20收稿 2015-04-08修回)

(责任编辑 张 楠)

A study on birthweight of newborn and its′ factors such as mater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ancy

ZHANG Shangqing1,LENG Aizhi2,XIAO Hui1,GUO Jing3,LI Yi4,YUE Yali5,and SU Hanxin6.

1. Public Health Institut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0,China;2.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0,China;3.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Beijing 100039,China;4.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Beijing 100039,China;5,Department of Logistic,Xinjiang Armed Police Corps, Urumqi, 830000,China;6.Department of Radiology,Occupation Disease Hospital of Xinjiang, Urumqi 830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onatal birth weight of Han in Urumqi, and screen out the factors of neonatal birth weigh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Methods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applied to 1000 puerpera in People’s Hospitals by anonymous survey. Results (1) In 1000 newborns, the neonatal birth weight was 1.462-5.223 kg, the average weight was (3.312±0.541)kg, 35 cases of low birth weight, accounting for 3.5%, 891 cases of normal weight, accounting for 89.1%, and 74 cases of macrosomia, accounting for 7.4%.(2)Sex of newborn, occupation of mother and family income are factors of birthweight of newborn (Z=3.290,P=0.001;χ2=9.582,P=0.002;F=11.325,P<0.001).(3) The average birth weight with maternal pre pregnancy in normal weight and overweight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maternal pre pregnancy underweight (F=6.237,P=0.002). The birth weight of newborns with lower weight gain during pregancy was lower than that with appropriate weight gain, the neonatal birth weight with too much weight gain was higher than with appropriate weight gain (F=3.564,P=0.007). Conclusions The average newborn birth weight of Han in Urumqi is at normal level of our country. use should maintain pregnancy weight increase, avoid excessive weight gain, and control the neonatal birth weight in the normal range.

newborn;birth weight;pregnancy weight increase

张上青,本科学历,医师,E-mail:77463502@qq.com

830011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1.公共卫生学院,2.校医院;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3.科训科,4.心内科;5.830063 乌鲁木齐,武警新疆总队后勤部卫生处;6.830000 乌鲁木齐,新疆职业病医院放射科

肖 辉,E-mail:xh20108262@sina.com

R715.8

猜你喜欢

男婴乌鲁木齐市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一个男婴引爆“光荣革命”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你的体重超标吗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
乌鲁木齐市将建立报废汽车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