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写质量时代的新篇章——学习中国质量(北京)大会精神的体会

2015-03-24主讲人河北省沧州市质监局局长宋忠秋

中国质量监管 2015年1期
关键词:监管质量企业

主讲人:河北省沧州市质监局局长 宋忠秋

主讲人:河北省沧州市质监局局长 宋忠秋

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是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李克强总理在大会上提出的“质量时代”、“放、管、治”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这次大会是推动质量工作的重大机遇,更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做好质量工作的基准。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领会,笔者认为,落实好大会的精神,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在发挥政府推动和引领作用上下功夫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迈向质量时代的关口。各级政府应当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把质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对质量工作牵头抓总的作用,将质量发展目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工作考核办法,通过规划、政策的引导和激励,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上位质量工作,营造良好的质量发展环境。要建立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本区域质量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进质量状况的目标和措施,并按职责分工严格落实质量工作责任。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消除妨碍市场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束缚,进一步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要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组织开展区域产品整治和提升活动。以争创中国质量奖、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和评选政府质量奖等为载体,加大名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实施典型引路;对假冒伪劣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区域,相关地方政府要大力开展整治,按照“扶持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的思路,制定有效有力的整治方案,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抓好整治规范,不断巩固提升区域产品质量水平。

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上下功夫

李克强总理强调,提升质量归根到底靠企业,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在企业。企业要获得质量实力,必须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向管理要质量。企业内部要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和质量考核制度,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严格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实施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要大力推动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落后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多出优品、打造精品。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尤其是职业人才的培训、教育,打造一支数量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的职业技术队伍。要加快建立质量首负责任、产品强制召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以及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公开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弥补产品和服务的缺失,促进质量水平的提升。

在提高部门监管有效性上下功夫

质量安全绝对离不开监管。对于怎样监管,李克强总理提出了“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发展思路,其中的管,就是重新定位政府的监管职能,落脚点要从过去重视审批等事前监管和事事参与,变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简言之,就是要善管。要做到善管,政府监管部门应着眼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抓住风险防范、法制建设、诚信建设等关键环节。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在防范。所以,监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监督抽查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加强风险研判,努力降低质量安全风险程度。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完善质量法制,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严格监管。我们要健全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严肃查办制假售假大案要案,特别是对危害公共安全、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质量违法行为,经济上重罚,法律上严惩。市场经济也是讲道德、讲诚信的经济,还需突出质量诚信建设。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要紧紧抓住质量诚信这个“牛鼻子”,加快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信用公示制度和质量黑名单制度,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加强企业信用约束,加大企业失信成本,使从业者不想、不敢、不能生产经营劣质产品、提供劣质服务、建设劣质工程、损害生态环境。

在积极推动质量社会共治上下功夫

质量问题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升质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基于此,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实行质量社会共治,形成推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和强大合力。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生产者,必须讲诚信,做到信誉重于利益、质量重于数量。要健全责任体系,完善责任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在质量共治过程中,消费者要不断提高质量意识,掌握质量知识,强化维权意识,发挥监督作用,举报质量违法行为,成为社会监督者和违法企业的终结者。商会、协会、中介组织等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发挥着沟通协调、桥梁纽带作用,要积极提供技术、标准、检验检疫、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咨询服务,及时反映企业及消费者的质量需求,引导行业诚信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舆论是行动的先导,宣传是推动工作的手段。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载体,要加强质量宣传,引导全社会准确研判质量形势,增强质量信心。对重视、发展质量的,要正面宣传、鼓劲加油;对忽视、漠视质量的,要敢于曝光、无情揭露,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监管质量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