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三条基本策略

2015-03-23温小军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钢笔生活语文

温小军

[摘 要]

“生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关键词。对于语文教学应当如何有效联系生活这一关键性问题,已有的文献却大多显得零散、笼统且不够深入。基于此,文章借鉴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认为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可分别通过利用生活、服务生活、复原生活三条策略进行。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利用生活;服务生活;复原生活

据初步统计,“生活”一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表述方便,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中出现的次数达29次之多,并分别分布在“前言”“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总体目标”“学段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等各个部分之中。相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表述方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生活”在《标准(2011年版)》中出现的次数增加了7次。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言”和“课程基本理念”这些重要位置中,《标准(实验稿)》并未出现“生活”字眼,但《标准(2011年版)》却分别在“前言”中出现了1次,在“课程基本理念”出现了2次。这表明,经过对10余年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和总结,人们对语文教学联系生活这一思想价值的重新认可并进一步强化。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联系生活呢?对这一关键性问题,已有的研究却大多显得零散、笼统且不够深入。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称:“认真地、系统地研究语文如何与生活相结合,似乎还属于阙如。”[1]基于此,本文拟对此问题重新进行探讨。

语文教学究竟如何有效联系生活?笔者以为,陶行知先生诠释生活教育的思路可给我们以较好的借鉴。陶行知先生认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在这里,陶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生活来教育”,二是“为生活而教育”,三是“生活的教育”。这一观点实质上从三个不同层面,即工具论、目的论和本体论分别把握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重新为实现语文教学联系生活提供了三条基本策略,分别为利用生活、服务生活和复原生活。

一、在充分利用生活中实现语文教学联系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这一策略是广大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当遭遇到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的文本时,学生往往较难理解和认同。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学生对该文本的深入理解、认同和体验,一些老师积极引入学生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学生对其自身生活的熟悉感,逐步顺利地过渡到较不熟悉的内容之中。关于利用生活,《标准(2011年版)》中也有相关的表述: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等等。利用生活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利用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些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程翔老师在《再别康桥》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运用了这一具体策略:[3]

师:他(徐志摩)说,“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吧?他是说这不是普通的清泉,这潭清泉在他的心目当中有特殊的位置。当一个人对一种客观景物产生了某种特殊感情的时候,他再去看这个客观景物,就与一般人看大不相同。那么他再去写这个客观景物的时候,自然就会带上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这样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并不是徐志摩自己独创的。在他之前,很早以前,就有人用过。比如说,宋代的苏东波有一首《似花还是非花》的词中就写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那漫天飞舞的不就是杨花吗?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不就是杨花吗?但是在诗人、在作者的眼里面就不是杨花了,它变成了离人的眼泪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也有这种体验。比如说,你到商店里去,你发现了一支很好的钢笔。你一看就相中了,但价格不菲。你想要拥有它,但是暂时还买不起。回到家里,你就跟你爸爸妈妈说:“那只钢笔太好了,就是太贵了点。”你爸爸妈妈一听就知道了,批评你说:“你不是有一支吗,先用着吧。想要买那么贵的,以后再说吧。”你爷爷在旁边听到了。有一天,他就到商店里把那支钢笔偷偷地买回来了。买来之后告诉你:“你看我给你买来什么了?”你一看,这不就是我相中的那只心爱的钢笔吗?以后你见到这只钢笔,你会说:“这不是钢笔,这是我爷爷对我的爱!”明白了吗,同学们?就是这样一种表现手法,如果我们再说得理论化一点,清代有一名大学者叫做王国维,他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你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去看待客观景物的时候,那个客观景物上就染上了一层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这样的一种表现手法,文学理论上把它叫作“移情”。

在以上案例中,程翔老师正是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当中“爷爷为自己买钢笔”这一生活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情这一较抽象的手法。

第二,利用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些价值观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价值判断。如有教师调动学生对生活中种种行骗事例的厌恶去进一步揭示和批判《皇帝的新装》中的种种欺骗。

第三,利用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些情感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的体验。如有教师通过调动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母爱去进一步体验朱自清《背影》中的父爱。

二、在服务生活中实现语文教学联系生活

这一策略强调教育为生活服务这一宗旨,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指向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增长、丰富和改造、学生生活的改善以及生活意义的获得等。这诚如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它不仅改造社会生活,也改造个人生活。关于服务生活的观点,《标准(2011年版)》中曾有相关的表述: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等等。刘国正先生曾形象地将这一策略概括为“外联”,即“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4]服务生活可通过两条具体途径予以实现:

其一,将语文课堂中所获得的某一言语内容服务于生活。魏书生老师在《统筹方法》一文中,较好地将“统筹方法”这一言语内容运用到了生活之中:[5]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我们应用统筹方法的实例,大家愿意商量还是愿意自己想?

生:自己想。

师:自己想也可以,商量也行。(过了两分钟学生要求发言)

生:比方说打扫一间房子、桌子、凳子、墙壁,那就可以先踏着桌子、凳子。

师:她说的例子属于统筹安排工作进程范畴,但跟今天所学的联系还不太紧密。谁能举一个做事窝工的例子?

生:比方我星期天帮妈妈做饭做菜,我家有两个煤气灶,可我却先摘菜、淘米,然后才想起烧水做饭,做完饭,才想起做菜,这样就窝了工。

师:怎样才不窝工呢?

生:我先烧水,等水开的这段时间,淘米、洗菜。水开后,米下锅,等饭熟的这段时间炒菜。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

师:他讲得很好,谁能让自己的思维从厨房和家庭中解放出来,举一个别的例子?

生:学校开运动会,总是在进行竞赛项目的同时,安排田赛和团体操,这就节省了时间。

师:这个例举得好,大家如果细心,还可以发现更多的使用统筹方法的例子。同学们以后参加工作,就可以用作者教给我们的统筹方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学会这样做工作就等于——

生:延长生命。

师:对!延长生命。请同学们商议总结一下咱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与学习过程。(学生们兴高采烈的说本节课三个学习重点及难忘的学习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盼望大家今后经常运用统筹方法,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以上,魏老师将学生在《统筹方法》一文中所学到的关于统筹方法的书本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而帮助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其二,将语文课堂中所获得的某一言语形式服务于生活,如以下关于《中国石拱桥》的一案例:[6]

师: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但不管什么笔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如果选例子应该选哪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广泛,最有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天然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师:好,我们就来讨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具体特点。从形象方面,从使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着眼,发挥大家的创造性,看谁说得准确生动。

生:只有上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

在以上案例中,该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在《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怎样抓特征”和“怎样写特征”进行说明这些言语形式,运用到说明生活之中的“笔”之中,体现的正是将言语形式运用到生活之中这一具体策略。

三、在复原生活中实现语文教学联系生活

这一策略从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这一观点出发,主张语文教学应与学生自己现实的生活相契合,将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作一种生活过程,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乐趣。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并极力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手段、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生活化的评价等方面打造语文课堂,体现的正是复原生活之倾向。对于复原生活这一策略,《标准(2011年版)》也有近似的相关观点,如:“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具体到7-9年级中,“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等等。

复原生活,首先可通过课堂教学走入生活来实现。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就主张带着学生走入大自然当中,来到果园、森林、河边和田野里,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再完成写生性作文。以下为一方案设计:[7]

第一步,组织学生集体观察,教师结合所命制的题目拟好观察提纲。譬如以“落叶”为题,提纲如下:

1.哪些树的叶子还很茂密,哪些树的叶子已经稀疏了?尚未脱落的叶子是留在树梢上,还是留在低处的树丫上?

2.秋季,各种树木的叶子呈现什么颜色?

3.晴天和阴天看这些树叶有什么不同?

……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到郊外观察并记录,课上交流;同时教师介绍诗人、作家描写落叶的语言。

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观察,提出与第一次观察类似的题目“我在昨天散步时所见的秋景”,不提供观察提纲,但可以提醒观察什么,然后在课上口头交流。

第三步,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观察对象,题目为“秋景速写”,分别揭开秋景的一角。

其次可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情境来实现,如李吉林老师的做法:“创设班级排练节目的情境让学生给家长写留言条,创设迎接卫生检查的情境让学生出通知,创设为帮助孤寡老人张大爷清理碎砖向工地上的叔叔借推车的情境让学生打借条等。”[8]

综上,本文围绕利用生活、服务生活、复原生活三个方面重新探讨了语文教学如何联系生活的策略。以上这三条策略中的后两条可能会招致忽视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本质差别之嫌,因此,需要特别加以说明。应该承认,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确存在差别。但同样不可否认,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联系。然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往往重视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差别却忽视他们之间的根本性联系,诸如“高分低能”“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等现象从一个方面正说明了这一点。正是从这一现实出发,本文认为,应重视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实践层面实现有效的沟通。事实上,就实践(而不是认识)这一角度来说,不管人们是在利用生活,还是服务生活,甚至复原生活,过于纠缠于其中是以生活为本还是以课堂教学为本实际意义并不太大,因为不管是以何者为本,另一者同样从中获益。

[参 考 文 献]

[1]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30.

[2]谈生活教育[A].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67.

[3]根据“09之秋浙派名师暨长三角初中经典课堂教学大讲堂实录”视频整理。

[4]刘征文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89.

[5]魏书生,等.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40-141.

[6]余蕾.语文教学与生活——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09-210.

[7]转引自赵连红.国外阅读教学的策略与启示[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7(11).

[8]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4-125.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钢笔生活语文
钢笔没有耳朵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SUPPOSE SOMEONE GAVE YOU A PEN假如给你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