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点有意义的事
2015-03-23桑眉
桑眉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一个女子如何凭借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寻找机会使企业发展壮大?在一个文化大省的文化产业中,她又是如何凭借自身的认知,使企业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她叫陈雪,一个从事文化企业的文化人,一个在创业路上收获快乐的人。
与其他处于鼎盛期的企业不同,“尚上”目前还处在成长期。与其他掌控着辉煌战绩的企业家不同,陈雪目前无法做甩手掌柜,她必须亲力亲为地铺排公司大大小小业务,监管每个项目链上的每个关键节点。所以,陈雪很忙。
陈雪很享受这种忙碌的状态,事实上,在公司成立之前,她就早已经是个忙人了。这种忙,源于她的“不安分”,她忙得无怨无悔,她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做点自己想做的且有意义的事。
一个不安分的人
“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陈雪不止一次这样说自己。
“不安分”——这个词词性模糊,有时是批评,有时是赞美。她这样评价或定位自己,就意味着不在乎旁人的褒贬。自然,有许多例子佐证她是如何“不安分”的。
陈雪喜爱唱歌,小学三年级时,就曾被前来选川剧演员的人相中,但那时她还不懂什么戏剧艺术,也就不喜欢扮相不入眼的川剧人物,所以没有入行。但在读高中期间,她那“不安分”又在心间跳跃,毕业之时填报了两所戏剧学院,因为家人的不同意,放弃了面试的机会,为此,妈妈对着当时已经入了出版这行的她还在惋惜。
后来,毕业想去当空姐,被通知个子超高了(不得超过1.68米);想去做模特,又被放在了一个个子均在1.73米以上的团队里,这时,她终于知道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
荒废了认真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的时间,免强读了大专。后来也阴差阳错入了出版这行。1993年,陈雪进入了做教材的公司,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循规蹈矩。2004年,内心的不规矩又开始骚动。做教材,国家在把关,个人该学的也学了,年纪轻轻就这样耗着吗?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差得太远,如果离开图书编辑这个行业,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于是,下定决心想去面对市场,迎接激烈的教辅市场竞争,这也给她带来了强烈的思维刺激感。如同找到了一样好玩的事务。事实也如此,陈雪喜欢这项工作,她做销售的潜力也在此时打开了。
2008年,或许,她是潜意识地不满足于处在图书行业链上的末梢,尽管将图书推向市场,其实是图书的最终使命所在,是这个行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或许,当她对图书销售驾轻就熟后,又想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与挑战……“我想要了解图书的‘制造流程,它是如何诞生的,”再后来有了两年出版社工作的经历。也是她端“铁饭碗”的最后一站。一般图书的市场销售仅靠零售是行不通的,内心的澎湃,有强烈的愿望相信自己能把此项工作做起来。果不然,在出版社工作近两年的业绩都稳步上升,做了大跨步,但也似乎没讨来同单位同部门同事的喜欢。纠结于此不知为何,待到2010年3月辞职前夕才终于搞明白。她有她的想法,觉得无论哪个行业只要做就要做精做深。她虽只是一个负责发行的营销员,却总能与各地经销商的负责人保持友好往来,做起事来也往往事半功倍。
其实早在2004年陈雪已萌生了“离开这里”的念头。为此,而来到了出版社。在那里,“我虽做的不是组稿、编稿之类的岗位,却熟悉了一本书(杂志)诞生的全过程,收获很大。”都说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经过几年的积淀,陈雪已备好了单枪匹马闯天下的“粮草”。
说走就走、说干就干,陈雪搁下被许多人羡慕的“饭碗”,毅然跟朋友合作创业。直到2012年,经历曲折,给自己的人生交了太多的学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四川省尚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真正拉开了闯荡的大幕!
做自己喜欢的
能对很多人有意义的事
四川省尚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2年8月21日成立。公司成立之初,陈雪对公司的定位非常简单,即“高尚”“向上”。
都说文化公司是务虚的,多数是空壳,甚至连办公场所都没有。陈雪却是实干家,她的团队阵容目前还不算空前强大,但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团队成员悉数皆是业内以一顶三的高手。眼下,她正在招募兵马,扩充各类公司业务所需的团队,她甚至有意无意流露出了“拍电影”的野心。
几年来,尚上文化公司以图书策划、出版为基(尤其针对各级宣传部对文化宣传的重点选题进行图书策划、制作及所需的相关文化活动进行高品质的组织、策划);同时,并重教学辅助读物的开发、出版、发行。结合近年来我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机。公司遵照国家政策,应政府机关、各事业单位及国营、私企需求,参与图书招投标活动,为繁荣文化事业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四川会理县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国际石榴节”打造的高端、精美画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一书。得到了与会中外嘉宾(二十余国驻华使节与夫人)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首肯。
2014年夏末秋初,陈雪启动了“《存在诗刊》全国巡游”方案,全程资助《存在诗刊》在上海、苏州、常熟、杭州等地的诗歌活动。陶春是在民间、在全国诗坛有广泛影响力的《存在诗刊》的主创者之一,这样的遇见,令她坚定了公司的定位、宗旨,以及未来的方向。
《存在诗刊》创办于1994年,时至今日,以“照亮世纪人类蒙昧心灵,诗歌的烛火,仍在夜空燃烧,召唤它蓝光的纯粹。一如存在,如是存在,只为那些具有严肃及神圣心灵结构的少部分而存在……”的《存在诗刊》已存在了整整二十年。
不知道陈雪是不是也写诗?或者是被“一如存在,如是存在”所打动?反正,当她随《存在诗刊》的同仁各处“巡游”时,被太多诗歌现场的细节所打动!“他们很纯粹!今后,我想要支持和参与更多这类文化活动,现在的大环境是尚文的,成都也在打造‘文化之都。”陈雪说。
前不久,“尚上”才在四川内江促成了一次公益活动,以“尚上”命名的“尚上文化杯”全民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在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读书演讲比赛旨在倡导大家积极参与全民读书活动,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市民的阅读热情,引导大家通过读书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共创和谐美好的社会。活动效果非常好。于是陈雪有了个更为大胆却离谱的设想——马上成立一个基金会,取用父母的名命名:即:德裕文化发展基金会。专用来做公益事业,为老人、儿童、或可以帮助得到的人们奉献所能,为文化事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问及为什么会想到做公益时,她并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因为母亲。”
也许,陈雪并没有高大上的宏伟目标,最初创办公司的初衷是想让父母好好享受晚年,因为哥哥身体状况不佳,一直待病在家,由年岁已高的母亲在照顾。但当她插上“尚上”或即将成立的基金会这对羽翼时,公司就突现出更宏大、深刻的意义来。
不像商人的陈雪
她静静坐在“星巴克”,喝着咖啡,等迟到的“记者”。迷路的记者姗姗来时,她低声询问:坐屋外会不会冷?移至屋内后,她先是到吧台为记者点了杯咖啡,回到记者对面,又静静地坐着,既不寒暄或递名片,也不热烈地介绍自己的公司。
或许,陈雪从不曾将自己视作商人,闲聊了许久,话题才切入到公司。她不像别的公司老总那样,一味只讲自己公司现状如何好、前景如何光明;她只讲公司成长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得到过许多人帮助。
对于未来,陈雪没有过多的描述,她只是说公司着眼于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新面貌,也将为国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的素质提高提供相应的文化艺术课程培训;同时,也正努力在传统的纸媒出版业基础上,更深一步立体走向声媒、影媒制作的发展道路。“面对未来的广阔天空和我们的雄心壮志,更源于我们的实际行动。”陈雪说。
陈雪,不像商人。她说她喜欢莲花,喜欢莲花的洁净。她是很忙,但却不忘练练还没学会的二胡,去健身房练练器械,去游泳馆持续游1小时。说她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的确名符其实。关键是,如果所谓的“不安分”无非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有意义,她将是怎样一个人呢?在这个怀疑“意义”、失去“激情”、缺失“信仰”的年代,文化的引领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希望陈雪的有意义成为全民的有意义,也希望她的尚上文化能够引领文化时尚。祝福陈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