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数学课
2015-03-23刘昌华
刘昌华
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呢?这也成为现在农村中学的一大难题,现就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家校联合这几方面作探讨。
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力愈细致,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就最有成效,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有事做”,不要让学生“无事做”。所谓“无事做”,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精力用于学习的一种状态,影响教学效率,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未打好,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或很少有适合自己的内容,还有部分学生想学习,但遇到困难后无法克服而畏惧不前,当然不排除某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不当,造成部分学生“无事做”,不听讲,不思考,怕作业,为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抄袭作业,学无所得,逐渐无兴趣,天长日久下去,成绩就愈来愈差,这部分学生就“无事做”,因而学习无兴趣可言。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者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实质性的东西,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要让学生“乐学”,不要让学生“厌学”。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持久,这里牵涉到学生学习数学,自我需求观念的形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帮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学生在外力强迫下的“刻苦”,为依靠内在的学习动机,自觉的“刻苦”,从而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来学到知识,获得乐趣。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小学数学重在运算能力的培养,计算量大,但较具体,初中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由特殊到一般,提高了抽象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但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平面几何证明逻辑性强,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不同情景,在教案中引入一些直观性强的案例,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求,尽可能的创设表面上浅显,但赋予思考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听懂,有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有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见解,凡是有一点正确的,教师持肯定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体现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把方法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人能懂,处处有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选题要“有的放矢”,不要搞“题海战术”。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编拟习题的原则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大多能做正确为宜,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力求概念习题化,体现一定的知识点和能力上的要求。
二、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要上好每一堂课从下面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概念习题化,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死记硬背,要会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有关“式”的概念比较多,有“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编1至2个习题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知识结构系统化,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把知识系统化,把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将知识列表或画出知识结构图来进行。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较广,可引导学生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
(三)例题习题模型化,“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数学教育理念。为此应该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就是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促使数学教师尽快实现数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例题习题的设计特别要加强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以补平时教学之不足。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定关系和具体要求,考察主要因素和有关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刻画这种关系。
(四)训练方法科学化,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使复习取到抓纲务本、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和考标,正确处理记忆、练习、测验的关系。同时进行训练时还应渗入乡土气息,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心本地的经济生活,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五)在复习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复习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总之,除以上两方面以外,关键还要架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与家庭沟通的纽带作用,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把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汇报学生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发挥监护人的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衔接,加强对学生的管控力度和教育力度,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