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三专题复习 探讨历史教学有效性
2015-03-23卢龙文
卢龙文
问题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追问一下有效教学,何为有效?对老师教学有效,还是对学生学习有效?是对学生成长发展有效,还是对考试成绩提高有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历史有效教学的“有效”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下的高三历史教学。
从新课程教育的目的来看,历史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生。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的出发点显然指向的是学生,其指针最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效的历史教学是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强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学习的同时,也要无形中使学生从个体和国家两个层面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这一点来看,即使考试好、分数高,但若迷失了人生的坐标,思想道德彻底背离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那这种教育就是无效的,甚至还是极端失败的。
从当今社会需求对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来看,当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以人为中心的公民教育、人格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多角度地考察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的指针是以人为本,完善人的道德品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推动社会的进步。
从学生的学来看,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有没有学明白。无论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如果学生没明白,就等于失败。还有就是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是否体验到了一种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学生能不能享受到智慧生成的这种成功的愉悦感。
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来看,从一堂课入手进行探索有效教学,认为某个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采用了多种教学媒介,开展了诸多的活动,教完了所有的内容,就是一个“高效”的教师,反之,冠之以“低效、无效”的老师。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教师把课上好,学生喜欢老师,听老师的,考试成绩好,考上大学,能够向学生及家长交代,就是教学的有效性。
从教学的目标来看,历史有效教学有两个层面的追求:一是近期目标,也可以称为低层次目标,即通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设计,达到学生知、能的提高,考试成绩的优秀;二是远期目标,也可以称为高层次的追求,即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培养情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我觉得,高三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有几个逐步递进的目标:
第一是站好讲台,立足课堂,实现精彩;这是一切教育的目的、目标和学习成绩达成的基础。
第二是认真研究考试,学生考试成绩良好,能够向学生交代,能够向家长交代,能够向学校交代。这是家长、学校领导、老师心中有效教学评价的最主要指标。
第三是形成个人教学特性,具有特长和个人美丽——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这个学科,才能把这个学科学好。这是学生心目中好老师和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第四历史教学影响学生的终身,有一批学生爱好历史,多年后还铭记你的某一片段和细节。这是历史老师和专家的有效教学。
第五学生群体走向社会更理性和深沉,学会了宽容和妥协,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这是社会需求的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二:新课程条件下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要实现教学有效性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基于课程结构特点,突破一轮专题复习
一、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确立模块教学和专题型体系
根据这一特征及以上对有效教学的分析,我认为在新课程条件下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首先要解决专题复习的问题,才能提高高三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历史教育目的、目标和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历史有效教学的要求。
二、新课程条件下专题式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专题型体系的课程结构变化是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新课程设置九个模块课程,教学单元是围绕一个个专题展开的,因此又称为专题式教学。
现在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是按照“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编写的。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围绕某一主题,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选取一些典型的历史事实,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和更具示范性的探究。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从而给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根据各地区的课程设置的不同,厦门市高三年历史教学的第一轮复习必须完成:《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共25个专题,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两个选修模块共14个专题的复习。三个必修模块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个选修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由于模块单元体专题型的教学体例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因而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灵活的整合,指导、帮助学生对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概况进行横向的归纳总结,构建起一个阶段历史发展的框架。
根据这一特点,要求老师必须建立第一轮的专题式教学复习单元。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围绕一个专题设置进行第一轮复习,教会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理解现实问题,借助社会现实反思历史问题,开展探究性、开放式学习的第一轮专题复习方式。endprint
三、新课程条件下高三历史如何进行第一轮专题复习,实现教学有效性
由于原有的历史教学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而新课程则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通过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等能力,是高三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高考的要求,从旧有的教学大纲的定势中走出来,尽可能减少学生的知识头绪,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突出重点,不要拿一些“繁、偏、杂、冷”的题目把学生挡在历史学习的门外。教师要花点心思,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需求点、疑难点”,以鲜活的历史情境为突破口,设计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以让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的延续升华,最终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逐步帮学生形成一个较系统化、结构化的历史知识系统。
第一,进行第一轮专题复习,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增添、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调整、取舍教材内容,使历史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不仅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同时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
例如,可以以对比为目的对教材进行整合,如把必修课程《历史Ⅰ》的专题7和8结合起来,探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成长壮大”问题,通过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和缺陷,认识到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还可以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同性质的专题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比较东西方的共同点和差别,使学生对人类文明在生成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有一个直接的感知和认识。
第二,进行第一轮专题复习,在某个专题教学(或教学单元)开始之前,可利用大事年表以及单元导言为学生整理历史发展的线索、构建一个该阶段历史发展的框架。然后,再展开新课的学习。
历史旧课程的内容是以通史的形式呈现的,同时也较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时间观。新课程的内容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的,相对而言,是不太利于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严密的时间观。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认识和解决?
1.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时间观。历史新课程的大多数专题内容都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来排列的,例如要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就需要学生对从夏到清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大致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了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就需要学生能够按时间顺序排列从1840年至1945年间西方的主要侵华事件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事迹。因此,在进行专题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时空观问题。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新课程的内容不是以通史的方式来呈现的。此外,个别专题(如“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内容的时间顺序也的确不严密。因此在进行专题之前、在进行专题教学的过程中以及复习的时候,教师都要有意识地补充和强化主要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
2.帮助学生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结束时间,并不需要要求学生准确记忆。例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当然需要掌握从汉到元主要朝代的事件发展顺序,但至于汉朝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元朝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则是不需要掌握的。这样做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上。
第三,进行第一轮专题复习,在专题学习时,要阐释清楚本专题的概念及内涵。
以必修课程《历史Ⅰ》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教学为例:
1.首先要阐释清楚“政治制度”这一概念的内涵:它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2.介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如介绍“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初步形成(战国)、正式建立(秦朝)、巩固(西汉)、完善(隋唐)、不断加强(宋元)、达到顶峰(明清);演变趋势: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斥着两对矛盾,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君主权力加强与丞相权力削弱是其总趋势;影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斗争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的学习,可以探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学习,可以探究历史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学习,可以探究辨证的、一分为二的认识历史事物的观点,进一步认清中国的传统和中国国情,培养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第四,进行第一轮专题复习,要讲清本专题历史知识的发展演变历程(包括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中有关该专题史实的起源、主要内容、发展趋势、作用等)以及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五,进行第一轮专题复习,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要求学生记忆历史的年代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而要求学生理解历史的阶段特征是相对困难的事情。理解离不开对历史发展的时间逻辑的把握,因此要真正地理解一个历史事件,不可能脱离对该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的记忆,哪怕只是粗线条的记忆。把教学的和学习的重点放到理解的方面上来。让学生用心地去理解各个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究竟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最后,进行第一轮专题复习,需要进行规律性的探究,获得某些历史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历史学科的教学使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