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2015-03-23杨丽红
杨丽红
【摘 要】应用题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个别教师埋怨学生的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常常苦于不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遇到一些数学术语时总是比较含糊地给学生解释。这样,就造成学生们难以理解题意,或是一知半解,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不会类推进行思考解答。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正确地遵循应用题教学的一般规律,这样既可让学生学得轻松、解得容易,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解题能力 拓展解题思维 拓宽思维广度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个别教师埋怨学生的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常常苦于不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遇到一些数学术语时总是比较含糊地给学生解释。这样,就造成学生们难以理解题意,或是一知半解,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不会类推进行思考解答。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正确地遵循应用题教学的一般规律,这样既可让学生学得轻松、解得容易,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探索出小学应用题教学,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的学生之所以做错,其实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读题时走马观花,没有读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应用题也不例外。它要求讲究一定的方式,一般来讲要读三遍:第一遍初读,对题目有初步印象;第二遍应逐字逐句地读,重点理解每个词、术语的实际含义;第三遍连贯起来读,重点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应用题是有情节、有具体内容和问题的,所以首先要加强学生“说”的培养,理解题意。有些应用题的叙述较为抽象、冗长,可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说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其次要加强关键词句的观察,理解题意。有时候仅一字之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不同,解法也有差异。
二、析题
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有人曾做过研究,显示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困难的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减缓思维坡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即从最后问题想起:“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通过一步步的逆推分析,把未知量变成两个已知量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即通过已知量之间的某种运算能得出所需的未知量)。第三,在学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减缩思维过程,要求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桥梁,同时逐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拓展解题思维,拓宽思维广度。学生思得如何,主要是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经历和思维水平,合理而充分利用可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思维现实化。只要是上数学的老师,都很清楚地知道,一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时,往往感到困难重重,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缺乏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周密性。
三、解题
有些学生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要做到“一看二算三查”,看列式与思路是否一致,数据是否抄错,算式有无利于简算的特点;算要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锻炼口算能力和速算能力;查指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常理。在有条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四、论题
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让学生学会论题,把思维训练推向新的境界。这部分训练包括:较完整、条理地叙述分析过程;计算时叙述每步的意义;变换题目的叙述方法;改变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并做出相应解答;把问题与算式搭配起来;根据算式补充相应的条件或问题;判断多余条件;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做出相应解答。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观念的现代化,尤其是教育价值观的现代化,应用题教学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教量关系并进行形式解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就应该突破原有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于学生的求知欲。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解题,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有较大帮助,才能更好地为中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