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班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2015-03-23袁芳

科技资讯 2014年30期
关键词:创新

袁芳

摘 要:高校实验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亮点,是实施通俗教育和精英教育共存的伟大尝试,高校实验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应加以推广。高校实验班的成功开展,除了优秀教师因材施教、精英学生踏实肯学之外,还离不开学校的正确引导和相关人员的辛勤付出。高校实验班的管理人员也应与时俱进,结合实验班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改进管理方式,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重视心理干预与心理辅导,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为提升实验班的学习效果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高校实验班 学生工作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65-01

高校实验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亮点,是落实现代化建设中对专业人才、特殊人才的需要的产物,我国一些高校的实验班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这折射出实验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形势在变化,进入实验班的学生情况也出现了新的情况,这就需要高校实验班中负责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与时俱进,创新实验班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国高校实验班的成绩能在百尺竿头上再进一步。

1 我国高校实验班的学生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班中,典型的有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清华大学“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和“软件科学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班等,能进入实验班学习的学生都是凤毛麟角,在高校实验班学习的学生有以下特色。

1.1 成绩普遍优异

能进入实验班学习就是对他们学习成绩的肯定,一般而言,进入实验班的学生都是同年级中的佼佼者,学习成绩普遍优异,综合素质也比较高。高校实验班的选拔与录取,除了根据成绩择优录取之外,还需要经历相关专家的面试和测评,例如,北京科技大学理科实验班招生分数要求超过正常录取分数线20分以上,西南大学含弘学院录取的学生必须具备心智健全、智力超群、体能优异、外语水平高这4个硬性条件、录取比例控制在2%以内,这些例子能反映出高校实验班学生的优异性。

1.2 接受到优质教育

与各个院系的普通学生不同,高校实验班的学生能接受到来自全校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众多优秀教师提供的优质教育。学生来自各个院校的精英,在实验班授课的老师也是全校的最优秀的教师,每门功课基本上都是这个专业最拔尖的老师来担任。除了在本校内挑选优秀的教师以外,一些院校为了保证师资力量,还公开聘请院士、教授等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导师和任课教师,这就使得这些学生接受到最优秀的教育。

1.3 通才与专才共存

目前国内实验班的学习形式中,大一、大二期间,这些学生不分专业,集中学习各个专业的学科知识;大三、大四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遵循个人愿望,再进行分科学习;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免试保研并直博,保证其接受到完善、系统的教育。这种做法就使得实验班的学生在具备通用知识的基础上,还具备本专业的尖端知识,是落实我国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一种尝试。

2 高校实验班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之处

现实情况看,高校实验班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难度。不同省市的学生入学成绩不一致导致了进入高校实验班的学生现状各异、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学校管理机构的模糊,都是造成这些工作难度的原因所在。

2.1 高校实验班的学生现状各异

我国高等教育录取分数线全国不统一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省市的学生成绩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实验班的学生现状不完全一样,虽然都要求他们的成绩要比录取分数线高,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不能划定统一分数线,比如,进入一本院校的学生,有的省市需要650分以上,有的省市500分以上就可以,统一划线、统一考试就使得部分省市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就难以进入实验班学习。因此,如何甄别不同省市、不同成绩的学生加大了工作难度,进入实验班的学生现状不同也增大了管理难度。

2.2 实验班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

实验班的学生要学习更多更难的课程,同时他们是同年级的佼佼者,肩负着家庭和学校的希望,再加上严格的淘汰机制,这就无形之中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他们平时都在小型班级中学习,与大的学习环境相脱节,学习任务繁重,使得有些学生会感到孤寂和不适应,这种心理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以认真解决。

2.3 实验班的上级管理机构模糊

高校内实验班的管理归属一直存在模糊之处,我国高校也没有形成比较成型、成熟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高校一般校级实验班一般由学校或委托院系集中管理,院级实验班由院单独管理,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实验班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不同的管理制度、经费分配和工作习惯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冲突,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难度。

3 我国高校实验班的工作模式创新策略

实验班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方式是正确、行之有效的,我国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和教育特长,积极开展实验班教育工作,高校管理人员也应积极探索,改革实验班的管理工作模式,提升管理效果,使得实验班的学习效果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3.1 建立统一的实验班管理机构

切实改变高校实验班管理机构模糊的情况,在高校内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而提高管理效率。高校领导和相关管理机构可以抽调专门人员,组建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领导小组,作为实验班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实验班的总体运转。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这个领导小组就可以协调教务处和各院共同开展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选聘、实验课开展、社会实习等环节中可以集中全校的智慧和力量。

3.2 重视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

实验班内,正确的选拔办法和淘汰机制是实现良性竞争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实验班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因此,管理人员应加大教育力度,让学生正确认识这种考核办法,在他们心中确立正确、积极的竞争观,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了解班级成员的心理发展特点,多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同时让学生与普通班级间建立长期联系,形成学生学习的激励效应和示范效应,从而引导和发扬良好的学风,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3 实施差异化管理方式

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验班学生的个体情况,实施差异化管理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发挥他们的个人特长。具体工作中,管理人员可以实施小组管理,组成学习小组、特长小组、兴趣小组等等,让他们在不同的团体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总之,在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的阶段,如何实施通俗教育和精英教育,仍需要高校实验班开展进一步探索,高校实验班的管理人员也应时时牢记工作职责,改进管理方式,推动高校实验班的伟大尝试迈出更大步伐。

参考文献

[1] 方平南,黄安云,韩炜.高校优秀生试验班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56-59.

[2] 魏学燕,纪越峰.“工借理势”试点班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77.

[3] 潘丽萍.网络时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与克服[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7-5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