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单晶硅位错密度<3000个/cm2的检测方法研究
2015-03-23张学强方丽霞郭云鹏
张学强++方丽霞++郭云鹏
摘 要:该文在无位错单晶硅的检验检测方法GB/T1554-2009的基础上,结合太阳能单晶硅位错腐蚀坑的分布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分析,得出了针对太阳能单晶硅位错密度<3000个/cm2比较合理的检验检测方法。
关键词:太阳能单晶硅位错密度 择优腐蚀 位错迁移理论
中图分类号:K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075-01
太阳能单晶硅是光伏发电的主要材料,目前只有适用于集成电路的无位错单晶硅的检测方法(国标GB/T1554-2009),而针对太阳能用单晶硅的位错密度<3000个/cm2的检验检测方法,在半导体领域仍是空白。工业生产上需要建立一个太阳能单晶硅位错密度<3000个/cm2的合理的检验检测方法,用于指导实际生产操作。
1 理论依据
(1)位错迁移理论:单晶硅棒拉制完成后,由于热应力作用,尾部会产生大量位错,沿着单晶向上延伸,延伸的长度约等于单晶尾部的直径。
(2)国标GB/T1554-2009(九点计数法)选点位置:当硅片缺陷呈不规则分布时,应在包含缺陷密度最大的两条垂直直径上计数。选点位置:边缘取4点,R/2处取四点,中心取一点。
2 检测方法的建立过程
2.1 太阳能单晶位错腐蚀坑的分布规律
(1)位错排主要分布在棱线上及两棱线间。
(2)根据位错迁移理论,越靠近尾部位错密度越大。
(3)根据位错的生长规律,(100)面上位错坑形态为井形结构(中心一般无位错)。
2.2 选用国标检测方法的不足
情况一:连接四条棱线的垂直直径,并在R/2处取四点,中心取一点。这样,两棱线间的位错排将漏掉,选点位置不能反映整片位错密度。
情况二:连接两棱线间的垂直直径,并在R/2处取四点,中心取一点。这样,棱线上的位错排将漏掉,选点位置不能反映整片位错密度。
2.3 针对太阳能单晶硅位错密度<3000个/cm2的检测方法的建立
针对太阳能单晶位错排的分布规律,并参照国标,太阳能级单晶位错密度九点计数法的选点位置:以方片为准选点,四棱线边缘9.8mm处选四点,对边中点处距边缘8.3mm处选四点,连接八点所形成的区域内缺陷最密集处选一点,如图1。
2.4 检测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1)边缘八点选择在位错排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
(2)即使边缘八点不能选中位错排较严重处,第九点作为补充。
(3)此标准相对于国标而言是加严的控制方法。
3 检测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验证
3.1 检测方法的应用
根据位错迁移理论分别将太阳能单晶硅掉苞棒返切130 mm、120 mm,以新建立的太阳能单晶位错密度<3000个/cm2计数标准,将单晶掉苞棒返切130 mm统计数据如下:晶体号分别为A1、A2……A10对应的位错密度为0.42、0.52、0.5、0.57、0.48、0.39、0、0、1.25、3.9(×103个/cm2)。
将单晶掉苞棒返切120 mm统计数据如下:晶体号分别为B1、B2……B10对应的位错密度为0.62、0.33、3.44、0、1.1、1.92、1.44、1.77、0.77、0.82(×103个/cm2)。
3.2 置信度分析
单晶掉苞棒返切130 mm数据:平均值为0.46×103个/cm2,分布在区间(0.16,0.76)的置信度为95%。
将单晶掉苞棒返切120 mm数据:平均值为0.97×103个/cm2,分布在区间(0.48,1.47)的置信度为95%。
由该置信度计算,说明了新建立的单晶位错密度<3000个/cm2的科学合理性。
3.3 生产验证
利用该检验方法所得的位错密度<3000个/cm2的硅片发往尚德、宝利特等光伏组件生产商,充分满足客户要求。
4 结语
通过实验对太阳能单晶硅位错密度<3000个/cm2检验检测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选用九点计数法,选点位置:以方片为准选点,四棱线边缘9.8 mm处选四点,对边中点处距边缘8.3 mm处选四点,连接八点所形成的区域内缺陷最密集处选一点。该检测方法是针对太阳能用单晶硅的位错密度<3000个/cm2的检验检测方法,充分满足生产要求,较好的指导了工业生产操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554-2009硅晶体完整性化学择优腐蚀检验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 邓志杰,郑安生.半导体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A.H.科垂耳著,葛庭燧,译.晶体中的位错和范性流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