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融合其他相关文化知识

2015-03-23张媛媛

科技资讯 2014年34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

张媛媛

摘 要:声乐艺术是一种将音乐和语言相结合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素养则是声乐教学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好的演唱者,只具备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演唱技巧是不行的,还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水平和完善的道德修养。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声乐本身的素养和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学识和全面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其他与声乐演唱相关的文化知识,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潜移默化的加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丰富生活阅历,才能演绎出更多完美的作品,跟上全面素质教育大环境的脚步。

关键词:声乐 教学 相关文化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62-01

1 课堂教学

1.1 增设公共课、选修课,开设中外文学名著赏析和美学常识等

公共课、选修课,一般情况下指的是高校对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其他教学活动。在学习内容上,几乎是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都能响应开放,或其他课程,尤其中外文学名著赏析和美学常识等的课程跟声乐教学相关,如演唱时,对作品的背景、所表达的内涵、文字内容所表达的美感等等,在声乐教学中尤其重要。

开设这些课程的意义在于,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与情感基础,选修课则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多样性,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学科,对以后学生演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有着很大的作用。

公共课、选修课开设的前提是对声乐教学知识的补充,艺术家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文化素养,必然会对音乐素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1.2 专业课教学中,多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音乐文献等

音乐教学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幕:一个作品,有些人为之倾倒,如醉如痴;但在有些同学反应却并不是很明显,老师用各种方式逐步地熏陶学生,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在一点一滴中得到提高。让学生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段,通过不断理解来牢记作品,会很快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多听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反复听同一作品,有些音乐作品,触及听觉器官才能有所感知。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该结合各个器官同时运作,带领学生思想的腾飞。教师是引领学生的指南针,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很重要,把鉴赏音乐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就成功一半了。所以,优秀的作品包含了优秀的内涵,从优秀的作品入手,学生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而音乐文献则记录了很多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品的分析技巧以及各家对音乐的认识,通过阅读一定量的音乐文献,对音乐素养的养成和提高,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1.3 要求学生分析作品、处理作品

分析、处理音乐作品,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是音乐素养的表现之一,但现实中学生对这方面的练习有所欠缺,独立处理作品特别是遇到比较陌生的作品,往往难以下手,不能深入作品,演绎时缺少艺术魅力和感染力,限制其以后专业素质的提高,限制其独立开展音乐工作,所以平时更要要求学生练习分析、处理作品。现实中,学生一味的依赖老师的传授、过多的模仿录音录像,其独立处理作品时,如出一辙,在声乐教学中,采取“教为主,学为辅”的模式,使学生吸取老师经验的基础上,还要调整教学理念,要关注学生独立处理作品的能力,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作品理解、展现个性的能力,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1.4 指导学生分析歌词、乐曲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过很多事例,很多学者太过炫耀演唱技巧,自然就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艺术想象等深层次的内容有所忽视,这与声乐教学是相悖的,很多人练声只练声,唱歌只唱歌,练起声来没激情。但是声与情,技与艺,都是演唱中紧密相连的。好的歌曲,不但技巧好,重要的是表达好。反过来,歌写得好,还要唱的好,才能使眼界更加开阔,才能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作品,从而演绎更加动人。作曲者在创造一首歌曲时,已充分考虑到旋律和歌词的完美结合、歌词和旋律的交融、词曲音韵规律的结合以及节奏等因素的作用,尽可能通过旋律展现和烘托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歌者应对词曲进行分析,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完美的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意境,使听众达到共鸣,从而起到鼓舞和激励听众的效果。

2 课外活动

陆游曾经对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很好的诠释。我们除了课堂上传授学生的各种知识之外,课外活动也要不断充实。目前,小课堂几乎遍布很多高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断改善学生的思想,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种综合性素质的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有着显著的好处的,一首作品,其背景、所写内容、歌词、旋律、表达的情感等,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更加准确把握精微的内涵。

2.1 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加知识领域,对学习兴趣也是很好的培养。一直以来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有选择,略读和精度互为结合,读书活动可结合报告、座谈等内容,这些可以更好的巩固、深化、扩展知识层面。

2.2 举办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

学术报告的内容应紧密配合教学。通过学术报告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科研的激情和创新能力,而有些只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面。

2.3 鼓励学生创作诗词、散文、演讲等

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组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因此歌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音乐性的语言,歌词是歌曲内容的呈现,是以文字的方式,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字形式进行表达的结果。对歌者而言,丰富的情感积累、宽泛的文化知识积累对提高各种艺术修养都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多创作诗词、散文、演讲,有助于学生理解歌词的深层内涵,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歌唱艺术的灵魂。在课余,组织学生自由创作歌词、写文章,通过对文字的慢慢的深刻理解,从而加深对歌曲中歌词的认识。

2.4 指导学生分析歌词、乐曲内容

歌词与音乐旋律的结合是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歌词通过音乐赋予了其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而音乐同样又以文字的形式完美表达出情感。歌词通过演唱和伴奏,如诗一般增添了韵律。歌曲是旋律通过和歌词的结合,把音乐诗化,与意境、情感的完美结合,最终达到了审美意蕴的深化。音乐与歌词是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的关系。音乐无法脱离歌词孤立存在,而歌词离开了音乐也略显失色。只有音乐和歌词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共同创造出这门别具风采的艺术。

全面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趋势,这在音乐教育的领域中依然适用,该文尝试研究了怎样在声乐教学中综合其他相关文化知识,从两方面提出了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其他综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增设公共课、选修课,开设中外文学名著赏析和美学常识;在专业课教学中,多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音乐文献等;要求学生分析作品、处理作品;指导学生分析歌词、乐曲内容。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创作诗词、散文、演讲;指导学生分析歌词、乐曲内容。随着声乐教学的不断完善,跟其他综合知识的不断融合,在此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声乐教学应用前景中,是很值得继续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陈香莹.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J].大舞台,2012(6).

[2] 王春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0(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诊疗室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怎样在声乐演唱中做到“以情带声”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