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协调视觉下的道路路线设计研究
2015-03-23周虹
周虹
摘 要:该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道路路线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基于环保协调新理念的路线选线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外公路设计的新理念,新理念设计的原则和新理念下路线设计的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理念 公路工程 路线设计 景观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036-02
1 国外公路设计理念
国外的高速公路建设早于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在设计理念上也高于我国的设计理念。这里我们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出版了《Flexibility in Highway Design》(《公路设计灵活性》)就以提出了“灵活设计理念”,“这种理念是建立在充分掌握和理解现有设计标准、规范本质的基础上,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选择标准,灵活运用设计指标,寻求达到更符合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的目标”。也就是说灵活设计是以对标准和规范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为根本,在确保公路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以最大限度维护公路与景观环境的协调为目的(包括公路自身和沿线景观的协调、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协调、甚至包括驾乘人员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维护和提高)。围绕交通事故“不应该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理念,美国提出了宽容路侧设计理制,即“路侧净区设计理念”。这种设计降缓边坡破率,允许过错车辆驶离路面并为驶离路面的车辆提供一个返回的空间,从而降低车祸的发生和降低发生车祸的损失,着重保护人的安全。美国的设计理念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保护环境和人的安全来进行的,即公路既要维护自然、人文景观的协调,也要在细节上考虑人的安全。
日本公路建设注重安全、环保、以人为本。日本的公路,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国家干线公路和乡村道路,基本上甲、纵面线形顺畅,路线沿地形布置明显,比较注重环境选线理念,路面平整度较好,质量高,粗糙度适宜,无破损、凹槽等公路病害;路面标线醒目,各种交通标志齐全,安全防护设施到位,公路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及地形协调自然,充分体现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的原则,尽可能多地融入公路沿线自然风光,沿线基本上看不到裸露的山体和大开挖现象,周围也看不到大量建设过程中废弃的土石方。另一方面,公路与自然环境比较融洽,建设过程中边坡坡面绿化处理比较环保,绿化形式多种多样,除常规的植草种树外,在挖方边坡上设计有阶梯式绿化护面,花池墙绿化坡面等各具特色的绿化样式。
2 新理念路线设计原则
(1)景观协调考虑: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等条件,路线布设顺势而为,线形走向尽可能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接近自然,融入自然,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同时,对再造景观用连续的手法,通过形态、质地、色彩的渐进,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效果。(2)贯彻“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路线设计结合地形,顺势而为,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影响,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路线方案选择:本工程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线位方案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规模及施工、营运的安全。路线方案选择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和安全选线,并对可能潜在的路线方案进行全方位优化和比较,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路段;对重点、难点路段进行重点研究,选择有利于环保、纵坡平缓、线形均衡、行车安全、占用耕地少、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案。根据上述原则本项目,布线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一般路基填高超过20m,原则用桥梁方案,路基开挖达到30m或边坡高度大于1.6倍路基则采用隧道方案。(3)运行车速检验: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合理运用工程技术标准,采用适宜技术指标,确保整体线形的均衡、连续。运用运行车速理念来检验设计指标,严格控制衔接路段的级差,确保相接路段衔接顺适,使相临路段速度差在20km/h以内。(4)线形指标掌握:根据地形、地物、地质条件,在保证行车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少占农田的前提下,对强制性条款规定的线形指标严格掌握,对一般线形指标灵活应用,不片面追求高指标,以保持线形连续、行驶顺畅、环境优美、景观协调。
①平纵指标:一般地形条件下,路线平曲线半径采用1000~3000 m,曲线长度控制1000~2000 m,路线纵坡采用0.3%~2%:地形复杂路段,平曲线半径采用400~1000 m,最大纵坡采用5%;设置隧道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采用720 m,最大纵坡采用3%;设置特大、大桥路段,最大纵坡采用4%。②平纵组合:充分考虑驾驶者在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在满足汽车运动学与力学要求的前提下,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采用大小均衡,组合得当,做到安全、舒适,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③路幅布设:根据自然条件,对地形平坦、自然横坡较缓的路段,一般采用整体式路基断面;对设置隧道的路段,一般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对地形复杂、自然横坡较陡、有条件分幅的路段,一般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或设计为半路半桥、半隧半路,以减少挖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增加路容的多样性。④路线纵断面设计时,对现有道路及规划道路的规模及标准等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收集调查,并结合地形起伏情况辅设路线的纵面线形,同时认真考虑司机在视觉上的自然诱导感、心理安全感及操作上的舒适感,并通过路线透视图进行检查,力求路线的平、纵组合更合理,线形更顺畅,构成顺滑的立体线形,与沿线的自然景观取得协调。
3 新理念路线设计思路研究
新理念路线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3.1 注重路线的景观选线
(1)线形设计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在选线时合理组合线形要素,做到连续、均匀、协调、舒畅,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和优美的流畅线形,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2)“势”的理念,线形走向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3)“动”的理念,车辆在路上行驶,人的视线随沿途景观连续运动。选择利用和保护沿途现有景观,创造再生人文景观,并通过形态、质地、色彩的渐进来达到景观的连续运动。endprint
3.2 典型地形选线研究
(1)低山丘陵地形:山坡较低,山势平缓,路线选择需结合地物、挖填平衡等条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布设路线、尽可能减少对耕地、林地的占用。(2)傍山陡坡地形:山体较高,山坡较陡,路线一般应选择在山脚,避免对山坡的开挖,当受纵面高程控制时,且地形自然生态较好的路段,路线可选择在山腰,以桥梁形式通过,避免高填深挖,维持原有景观和自然环境,减小破坏。(3)越岭(山)地形:地面高差大,一般以隧道形式穿过,路线应选择在地质条件好、隧道设置长度短、纵坡平缓、有利于隧道分线、隧道进出口地形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布设路线方案。但对山体较小、较低、山岙狭窄的越岭地形可选择从山中穿过,以减少边坡开挖高度和防护工程数量。(4)S型河溪地形:河道弯曲,路线较难在河岸一侧布设,需多次跨越河流,为此,路线可选择在岸坡稳定、相对平缓,有利于设置跨河桥梁的河岸;对地形相对开阔,存在冲积盆地的河岸,路线尽可能选择在盆地靠山一侧(山坡坡脚),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山区耕地的占用,并使村庄与河流位于高速公路同侧。(5)V型山沟地形:地形复杂,山沟狭窄,路线应选择在山沟一侧,并结合山沟改溪、改路情况,灵活运用路线指标,顺势而为、合理布线,尽可能减少边坡开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有条件路段采用高低路堤,减少工程数量。(6)鸡爪地形:地形起伏大,路线难以顺山体走向布线,路线一般选择在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垂直于山体的山前区,并尽可能采用整体式路基,以减少占地和路基工程数量。(7)山间平原地形:地势较低,地形平坦,多为农田区,路线尽可能选择在平原区边沿,以保持耕地的完整性。对填土较高的路段可采用高架桥通过,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3.3 环保选线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灵活运用指标,避免高填深挖,路线设计顺势而为,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影响,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以最大限度保护沿线自然生态环境。
3.4 地质选线
在山区地质条件往往是控制路线方案的关键,不仅影响工程造价,而且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特别是不良地质对路线方案起作决定性的作用。
(1)断层破碎带:在路线方案选择时,尽可能避让,对不能避让的路线方案在布设路线时尽可能大角度与其相交。(2)崩塌、崩坡积区:在路线方案选择时,首先应考虑避让,特别是对大型的崩塌、崩坡积区应坚决避开,否则不仅增加工程投资,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对不能避让的小型崩塌、崩坡积区可采用低路堤方案或采用桥梁方案通过。(3)岩溶区、采空区:在路线方案选择时,首先应考虑避让,对不能避让的岩溶区、采空区应通过多方案比较选择影响最小的路线方案。对小型岩溶区、浅层采空区,应探明其分布情况、埋深情况等,设计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4)其他不良地质区:如软土地层、煤层等,在路线方案选择时,尽可能考虑避让,对不能避让的应探明地质情况,设计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3.5 安全选线
在山区由于地形起伏大,高速公路可能存在高填深挖路段、陡坡路段、长上坡下坡路段,特别是一些重要结构物设置路段,受地形条件限制,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此,应从安全角度出发,选择有利于行车安全的路线方案。
(1)根据地形条件,路线应在地势相对平坦、视野开阔的走廊带内选择路线方案,尽可能避免长陡纵坡路段、深挖路段、高填路段,确保行车安全。(2)根据地质条件,路线应在地质条件好、山坡稳定、无重大地质灾害的地区选择路线方案,以确保高速公路本身的安全。(3)隧道进出口路段,路线应选择在地形变化小、地质良好的地段,避免设置小半径平曲线和较大的纵坡,以保行车安全。(4)重要结构物和主要设施设置路段,路线应选择在地形开阔,视线良好的地段,如互通、服务区、停车区等,确保车辆驶入、驶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于恒栋,唐蕾.公路路线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06(4):345-347.
[2] 王亚奇,钱振东.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S1):73-75.
[3] 张耀镇.优化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