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传统 开拓创新

2015-03-23张馨

艺术评鉴 2015年4期
关键词:扬琴考级创新

摘要:本文针对《江苏省音乐家协会考级用书——扬琴》及其补充材料所收录的作品做分类分析,认为传统与创新并重,才能将扬琴音乐发扬光大,才能将扬琴作品保持风格多样,迅速发展变革。

关键词:扬琴  考级  传统  创新

一、考级用书收录作品分类研究

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04年联合出版的《江苏省音乐考级系列教材——扬琴》及其补充材料收录的扬琴作品范围广泛。将这些作品按照创作来源分类,可以分为传统作品、创作作品和外国移植作品三大类。

(一)传统作品

1.古曲改编作品

本书收录根据古典乐曲改编的独奏曲,如四级作品中赵殿学传谱并由王沂甫整理《苏武牧羊》、五级作品张正秋传谱并由田克俭改编《龙船》,另有补充材料中六级作品芮伦宝改编《春江花月夜》(芮伦宝改编)等。

2.传统流派作品

历经多年的演变和发展,中国扬琴形成了四大传统流派:广东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四大流派的出现是扬琴音乐根植于中国音乐文化土壤,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融合各地方音乐文化的精髓,快速成熟的重要表现。各流派都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音乐特征、演奏风格和优秀作品。原《考级》材料中,有九首传统曲目:二级作品中严老烈根据广东音乐《三宝佛》改编成的《旱天雷》、《倒垂帘》,三级作品中项祖华根据江南民间乐曲改编的《欢乐歌》,四级作品中汤凯旋根据广东民间乐曲改编的《雨打芭蕉》,五级作品中项祖华根据江南民间乐曲《三六》改编的《弹词三六》等等,均为中国传统扬琴独奏曲的代表性曲目。

(二)创作作品

1.作曲家创作作品

此类作品有九级作品杨春林曲《鸟之舞》和十级作品杨青曲《觅》。专业作曲家单独创作的特点是, 创作中较少受扬琴手法与技巧的束缚, 而更多的是追求表现手法和演奏技巧为表达作品的内容服务。这种创作有利于突破扬琴传统演奏手法和习惯, 创立新的演奏手法和技巧。这样创作作品的传播对乐器改革、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发展与创新是有益的。

2.演奏家创作作品

本书收录的此类作品有五级作品中几内亚民歌、郭敏清编曲《大象》、七级作品中黄河曲《天山诗画》、八级作品中黄河曲《黄土情》、十级作品项祖华曲《林冲夜奔》和韩志明曲《海燕》。演奏家靠对扬琴事业的热爱和希望扬琴事业不断发展的信念,经过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使自己的作曲技法和创作思想逐渐成熟起来,能用较为娴熟的作曲技法展现扬琴独特的个性,发挥扬琴丰富的演奏技能。

3.作曲家与演奏家合作作品

本书收录的此类作品有八级作品中乔惟进、项祖华改编《思路掠影》,九级作品中黄河、何泽森曲《川江韵》。专业作曲家与演奏者合作进行创作, 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这种组合是一种优势组合,既能提高作曲家作品的可行性,使演奏者能够得心应手,又能加入专业的作曲理念。

(三)外国移植作品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 扬琴是唯一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乐器。作为一件年轻的外来民族乐器,扬琴在移植外国音乐作品的涉足,一方面是尝试更多音乐风格和挑战更高难度的技术技巧,另一方面是其在中国民族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收录的外国移植作品有,九级作品中萨拉萨蒂曲、刘月宁改编的《吉普赛之歌》、十级作品中陈钢编曲、徐平心改编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当然,移植只是一座桥梁,风格独特、技巧性强的原创性扬琴作品,才是作曲家的奋斗目标和最终目的。

二、补充材料重视并调整的两个领域

(一)传统扬琴作品的缺失与找寻

传统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考级》用书中共九首传统曲目,补充材料加入一首传统曲目,六级作品芮伦宝改编《春江花月夜》,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传统作品的特质。现从音乐风格和音乐形态上探究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和其经久不衰的原因。广东扬琴秉承了广东音乐的特点:华丽流畅,清新活泼,音符像颗颗珍珠圆润华美,供人们茶余饭后欣赏和消遣。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和上海地区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各种乐器在演奏中可以在曲调骨干音的基础上加花装饰,在节奏上相互照应补充,迂回反复,浑然一体。江南丝竹扬琴就出自这样的民间演奏形式,音乐风格欢快流畅,清新活泼。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四川洋琴”,起初是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曲艺形式,后由伴奏音乐中的某些段落(过门或间奏)发展成为极具巴蜀文化特色的扬琴独奏曲。四川扬琴的音乐风格硬朗刚烈,激昂粗犷,铿锵跌宕,与之前介绍的江南丝竹扬琴和广东扬琴有着鲜明的差异。东北扬琴则是当地扬琴艺人、民间艺术家的长期艺术实践与东北小调结合而成的一个音乐流派。东北小调受地方语言的影响,旋律朗朗上口,大量运用装饰音和加花处理,音乐通常吟润婉转。

2014年12月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了南京扬琴协会教学展演音乐会,来自江苏四所高校的扬琴专业学生和南京中小学的扬琴爱好者演奏了二十余首古今中外扬琴作品,但惟独传统作品,只有三首。面临如此现状,教材对传统作品的补充数量虽然不大,但这份努力足以表明编者及考级组织方对传统作品的尊重和对传统音乐的传承所担当的责任。学习四大流派的作品,是学琴的必经之路,也是全面掌握传统扬琴作品风格和技巧的重要渠道。通过传统作品的学习,可以了解扬琴音乐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其地方风格,不失为学习扬琴演奏的优秀曲目。

(二)扬琴作品的创新与发展

以南京艺术学院芮伦宝教授的作品为例。本册考级作品收录了芮伦宝教授的十二首,其中原教材八首,补充教材又收录四首。这十二首作品中,六首为改编作品,分别为一级作品聂耳曲《金蛇狂舞》、沪剧曲牌《紫竹调》、湖南民歌《浏阳河》和二级作品冼星海曲《黄水谣》所改编的扬琴曲,以及补充材料六级作品由古曲改编的《春江花月夜》和七级《一枝花》;六首为创作作品分别为七级作品日本民歌改编的《樱花》,八级的《远方的思念》和《香妃情》,九级的《归航——1997》和《吴越随想》和十级的《文成西行》。芮伦宝教授的作品,一般有引子、慢板、快板、散板和尾声等结构,旋律优美动听,慢板抒情委婉,快板激情四溢,音乐效果对比强烈,深得广大师生和扬琴爱好者的青睐。新创作作品为扬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丰富了扬琴作品演奏曲目,推动了扬琴民族化的进程。

(三)考核标准需再斟酌

本文认为现行考级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一般考级材料所规定的考核方式为:所报级别练习曲及乐曲各一首(须背谱演奏)。但风格迥异的各级作品丰富多样,一首作品未免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难以全面考查对各种风格作品的把握,考核内容的数量需再斟酌。

三、结语

选录作品的全面性和覆盖性,级别的划定标准等是衡量考级教材的重要标准。虽为考级而编,但编者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十年来的成效,可见其不仅是一本优秀考级教材,而且是扬琴学习者成功路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指导用书。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扬琴音乐的民族化进程及其发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4SJD178;2011年南京晓庄学院科研青年专项《扬琴音乐民族化的探索与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1NXY38。

参考文献:

[1]黎胜元.现代扬琴作品的创作[J].中国音乐,1998,(05).

[2]吴顺章.扬琴与扬琴音乐的发展[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2,(02).

[3]詹皖.试论中国传统扬琴音乐与地域性民间音乐的融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03).

[4]张馨.中国扬琴音乐的民族化进程[J].大舞台,2012,(07).

[5]芮伦宝.江苏省音乐考级系列教材——扬琴[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扬琴考级创新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