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增效 从大到强

2015-03-23徐晖

电器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苗圩自主化提质

/本刊记者 徐晖/

卷首语

提质增效 从大到强

/本刊记者 徐晖/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四届六次理事会上指出,未来我国电工行业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来展开。与过去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不同,“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它不仅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当中,实现制造业高端化的跨越发展。2025为前十年的行动纲领,为未来的行动装备打好基础。特别提到把电力装备作为重点,输变电企业尤其作为重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期间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尽快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抓住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高档数字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建材,加快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电、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毫无疑问,《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在全人类发展历史中,中国在前几次工业革命中不是缺席就是落后,但是现在后来居上,爆发出强劲的后发力。而能否实现中国版的“工业4.0”,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 需要中国企业的共同努力。

在电力装备方面,工信部提出了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电力装备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掌握国际标准制修订话语权;构建涵盖煤、水、气、核、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在内的多元电力供给装备研发制造体系,自主化率达到90%;输变电成套装备全面满足国内电网建设需要,自主化率达到95%。到2025年,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配套,形成完整的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成套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及储能装置市场占有率超过80%。输变电成套装备100%实现智能化,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达到85%。对此,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指出,行业企业应该抓住2015年的新机遇,更多关注行业的新发展,把“中国制造2025”真正地落实下去,逐步实现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

猜你喜欢

苗圩自主化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大型核电汽轮发电机组自主化成果介绍
基于SSM-HAZOP的自主化ATP等级转换功能建模与验证
为城市提质而歌
计算机联锁与自主化RBC接口测试研究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工信部长苗圩:新能源汽车政策没有歧视外资
钢轨探伤车自主化超声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