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探析

2015-03-23吕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石油管理局天津300452

化工管理 2015年25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管理局管理体系

吕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石油管理局, 天津 300452)

近年,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推进,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变得日趋紧迫,能源利用的科学化管理变得急迫和必要,随之而来,老旧的能源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新的能源格局的要求。因此,建立新型的能源管理体系成为必然,建设和完善新型能源管理体系也就成为节能减排工作走向科学化、长效化、标准化的必然要求。

单纯的节能减排工作应向全面的能源管理体系发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其发展的基石和保障,科学系统的能源管理将是未来能源使用的必然趋势。在国家日益加大推动节能减排力度的形势下,能源使用也逐渐由粗放化、分散化向科学化、体系化转变;由能源的简单使用向能源的高效利用转变;由以往只注重“结果”的能源管理向注重有效的过程控制转变。

1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社会意义和作用 能源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能源系统的全面管理,已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及基础,做好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利国利民,影响深远。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推进落实;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自然观;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开发、资源利用的协调和统一,有效促进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对企业的意义 构建能源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为企业节约能源,降本增效提供可靠长效的制度保障,继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科学高效用能。

当前,许多企业在能源管理中还存在诸如:节能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节能标准执行不严格、节能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不规范、节能目标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和必要方案。

2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1)标准化的系统管理 从系统的全过程出发,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形成制度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履行节能监测、能量平衡统计、能源审计、内部审核评估、行业对标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能力,有效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2)运行模式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以国际上通行的P-DC-A循环作为过程运行模式,组织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lan-Do-Check-Act, PDCA)”的运行模式。

通过P-D-C-A过程运行模式的实施,使各过程之间的输入、输出和控制要求明确,达到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根据管理体系模式构成的基本理论、国际实践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为:在管理承诺的基础上采用“P-D-C-A”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为兑现管理承诺、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而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对能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3)基本原理 能源管理体系模式遵循的是系统管理原理和“P-D-C-A”过程方法,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用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对组织内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行控制和优化,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3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分析

管理局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两套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如下:

方案一,按照新标准,结合海上油气开采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一套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

方案二,依托管理局现有管理体系,集合颁布实施的能源管理文件,进行系统整合。

(1)方案对比 方案一,按照标准的要求,结合管理局能源管理现状,建设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可构建管理局能源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但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繁多复杂的,如: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手册、建立所有标准要素范围内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并形成相应的记录、图表及文件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应培训、学习、宣贯和督导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等。

该方案的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体系建设工作量巨大,并且与管理局现有管理体系(如HSE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存在相当大的重复,导致体系运行管理可能出现界面不清、权属不明等问题,有碍能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实施。

方案二,根据GB/T23331中的规定,“组织可将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结合” 。充分利用管理局现有体系资源,结合已经建立并有效运行的管理文件进行有效整合,再将能源管理体系纳入管理局综合管理体系,形成包含能源管理体系要素、结构科学合理、程序顺达、管理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达到各个管理环节全面受控,并与HSE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平行运行。具体构建方式如下:

①体系结构仍然遵循原有管理体系结构,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

②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严格遵循《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之要求进行编订。

③与管理局其他已有或交叉内容,重新整合,重复内容不作新的规定,各业务部室的责权利重新划分,明晰管理界限。

④作业文件在原有制度文件基础上进行有益补充,增加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管理和能效控制方面的内容。

⑤对具有能源管理特性的要求,不能与现行体系要素实施有机融合的要素,则在管理体系中进行相应的增加。

⑥整合后的能源管理体系包含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生产工艺、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科研等诸多要素,在管理局综合管理体系框架下运行,形成统筹管理的独立运行体系。

该方案可避免建立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大减轻体系建设工作量,并与其它管理体系有机融合,规避运行管理中大量重复性工作,利于提高管理效能。

(2)分析结论 两个方案对比分析后,结合管理局已建立并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开展各体系间的整合,形成具有现代能源管理特性的新型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可行且经济的能源体系建设思路,方案二可行且符合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优势如下:

①《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与管理局综合管理体系中相同要素有机整合,既能体现能源管理的特性,又规避了交叉管理中界限不清,多头管理的弊端。②对《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所涵盖的能源管理要素做了有益补充,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打下坚实基础。③避免独立建设体系造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浪费。④减少后期实施的各项成本风险和推行难度。

4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践

(1)实践过程 能源管理体系是管理局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由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层文件有机构成。

管理手册是能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部室和员工进行能源管理相关活动的行为准则。确立了公司发展的能源方针和目标,对公司能源管理提出总体要求,规定公司能源管理的总原则,使得公司各部门、作业公司、研究机构、工程建设单位等在具体工作中有据可依,提供方向引导。划清业务部门或单位间的责、权、利,解决界限不清问题的困扰。对开展能源评审和绩效考核提出具体标准,大大提高执行力度和深度,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强化了日常管理。

对周期性、预防性管理提出管理要求,弥补原有管理中的不足,手册既注重现场人员的管理也注重提高节能意识和技术素养,在注重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的同时也强化了与承包商的信息交流,从项目的源头就开始强化高效治理,减少后期治理或补救式治理的管理成本和建设成本。

对于勘探、开发、工程建设、投产、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要求,实现全程管控,项目从设计初期开始管控,各设计参数、监测和数据采集有机结合,实现能源数据监测和能效评估的时效性。注重合规性评估制度建设,杜绝能源评估的随意性和非理性事件的发生。内审、外审与预防性管控相结合的管理设计,可以实现有效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处置,达到防患于未然。

程序文件主要对各项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和确认,包括:法律法规、能源评审、基准管理、人员培训、运行监控、内审管理、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记录控制等管理过程实施程序管控。

作业文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第三层文件,基础性制度文件,是对现场实施制度管控的依据,同时,该层文件也对现场具体执行方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该部分定期和不定期修订,持续完善,适时增补调整。在制定和修订时需要对现场做全面和细致的调研,接地气、可操作是作业文件的核心。

(2)经验总结 ①分层管理,降本增效。在能源体系建设中按照管理的层级不同,体系的设计采用分层控制,主要涵盖管理层管理手册、执行层程序文件、生产作业层的作业文件,做到层级分明、问责权利清晰透明、专业细致精准全面、可操作性强,保证各个层级无缝衔接,有的放矢。通过对管理流程的细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②分类控制,细化权重。在能源的使用中采用分类管理,这在《能源使用管理办法》中充分体现,依据生产作业的实际需求,公司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集中在自产的天然气、原油、成品柴油和外购的电力,细化这几种主要能源的使用规范,制定定额管理标准成为必要,对于主要的用能设备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用能效率打下基础。

用能的分类管理可以清晰的划清能源使用中的权重,实现分类控制,有侧重的管理既确保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又简化了管理流程,规避了多头和模糊式的管理造成人员和资源的浪费,这些在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中尤为突出,取得满意的实际效果。公司通过建立长效的天然气利用治理机制,大大提高了伴生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水平,有力推动了区域开发的进程,使原有的点式分布的开发模式向区域化,点面结合的开发模式转变,能源利用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③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一定是服务于现实的需要,精细化管理对细节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的把控是常规管理的基础,细化、求精的管理理念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将成为今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逐渐补充能源管理要素,细化流程控制,逐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将会成为常态。

建立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只是能源管理的初级阶段,积极推动建全和逐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的长效机制才是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关键。渤海石油管理局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将科学化能源管理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建立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长效机制成为各级领导和部室的共识,持续完善体系建设将是管理局一项长期工作,并将坚持不懈。

5 结语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既要有政府的引导、行业专家的指导,更要有主体企业的扎实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政绩工程,要注重实效,防止流于形式。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应以节能管理为抓手,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能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将管理的制度规范化、系统化和将制度创新引入管理制度的设计、优化、完善过程中,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和高效实施,这将是能源管理工作的永恒课题。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管理局管理体系
高速公路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的通知
长江航务管理局
巧借它山之石 铺宽转型之路——赴新沂市盐务管理局考察学习感悟
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收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