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2015-03-23周伟
周伟
(安徽省阜南县环境监察大队,安徽 阜南 23630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农村环境污染是个被严重忽略的领域。多年来,我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全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源水质不达标;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为零。近年,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全国约近一半的农村环境发生恶化。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在这个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生产以及乡镇企业日益蓬勃发展,给农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如今建设环保型社会的大前提下,如果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见,保护农村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特别是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为此,本文从农村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乡镇企业污染三方面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1 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农村面源污染
1.1.1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化肥中的氮磷随着雨水或灌溉进入水体,造成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体发黑变臭。另外,化肥过度使用还会造成土壤酸化,土地板结,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1]。农药大量使用不仅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而且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1.1.2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27亿吨,COD产生量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城市COD排放量的4倍多,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2]。由于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随雨水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富营养化。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大部分农民的畜牧、家禽养殖排放出的粪便、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内[3],造成水体污染。在人口密集区,畜禽养殖场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纠纷逐年增加,老百姓怨声载道。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1.1.3 秸秆焚烧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不再作为燃料使用。每年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农忙时劳动力严重不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烧了之。燃烧产生大量的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轻者造成咳嗽、流泪,重者可导致支气管炎。焚烧秸秆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1.2 农村生活污染
1.2.1 生活垃圾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垃圾成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塑料制品、废旧电池、农药瓶、油漆桶、医疗垃圾等。这些垃圾中含有汞、镉、铅、酸碱类和有害有机物等,随意堆放或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填埋可能污染地下水,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
1.2.2 生活污水
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t。大多数农村都没有生活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沟塘,或者通过渗入地下和自然蒸发来处理。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的有组织排放量迅速增加,而现阶段小城镇污水处理率还不到10%。生活污水已成为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使农村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民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1.3 乡镇企业污染
多数乡镇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由于乡镇企业数量众多、布局混乱、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4],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造成污染治理困难。乡镇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投资少,规模小,生产工艺简单,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废气,未经处理便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发展速度,片面强调经济指标,甚至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由,对环保执法活动进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违法企业、纵容环境违法行为。
2 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2.1 贯彻环保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比较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环保法律法规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要想从根本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必须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治理,同时要厘清关系,明确职责,避免多头管理。
2.2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要加强和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减少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
2.3 加强环境设施建设,为改善农村环境创造条件
随着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镇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有必要建立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人口集中的城镇应建污水处理厂;人口较少或不具备建厂条件的小城镇,可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如氧化塘。
选择在交通相对便利、远离水源、公路沿线看不到的地方建设乡镇垃圾焚烧炉,按照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运行模式,实现当日垃圾当日处理。
2.4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不仅是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根本出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农业模式,大力发展果木林业,减少对传统农业的依赖。提倡畜禽规模化养殖,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秸秆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通过高温堆肥、秸秆还田、规模养殖和秸秆发电等形式,为秸秆找出路。
3 结语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十三五”规划,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收官之年正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尤其“十三五”将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各级人民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中国土壤污染现状严峻[N].新华日报,2012,6,12.
[2]唐楠.浅谈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10:139-140.
[3]李叶欣,张兰.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2006:1951-1955.
[4]唐日梅,杨玲.新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理性分析及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