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失败原因及防控措施

2015-03-23苗翠萍宋亚鹏山西省长治市畜牧兽医局046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免疫抗体耳病致病性

张 红 苗翠萍 宋亚鹏 山西省长治市畜牧兽医局 0460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一般情况下,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仍然存在免疫后发病或免疫抗体水平低的现象,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免疫失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疫苗的运输储存不当

疫苗运输时虽然使用的是冷藏车辆,但是对途中冷链设施是否按要求正常运转缺乏监管措施,可能致使疫苗在运输途中降低效价,再经过县、乡镇等几级部门转运储存,致使疫苗免疫抗体不合格造成免疫失败。

2 免疫抑制性疾病影响免疫效果

猪瘟、圆环病毒病和伪狂犬病等疫病的发生导致免疫系统受损,机体不能对疫苗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致使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仍造成免疫失败。

3 不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

防疫人员不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操作不规范,容易因免疫剂量过多或不足造成免疫失败。

4 免疫程序不合理

每个规模猪场都有自己的免疫程序,但是有些场却没有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到免疫程序中,仍和散养户一样春秋各免疫1 次,造成免疫水平低。部分养殖户甚至不免疫,导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难于达到有效保护水平。

5 忽视抗体检测的指导作用

判断猪群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能否抵抗与疫苗相对应的疫病,免疫完成后只有通过抗体检测免疫效果,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某些养殖户因为监测要进行采血,怕影响猪的生长,忽视抗体监测的重要作用,错失加强免疫的最佳时机。

6 有效防控措施

(1)健全冷链体系,确保疫苗质量。冷链体系是确保疫苗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要逐步建立健全从疫苗生产厂家到养殖户的全程冷链措施,严格按照疫苗的储存要求进行保存运输。同时要加强疫苗运输和储存的监管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科学的免疫程序和规范操作。规模场要根据农业部及省农业厅每年制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散养户要强化月月补免工作。同时,免疫时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的免疫方法、剂量和部位等规范操作,确保免疫质量。

(3)建立免疫抗体监测系统。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预防、控制直至根除动物疫病的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长期、连续和可靠的监测,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制定并实施国家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界定动物疫情的发生范围、数量和疫源等疫情信息。因此,要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对抗体水平低的要及时进行补免,确保免疫质量。

(4)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预防疫病发生。严格彻底的消毒工作,对减少猪病发生和病原体扩散具有重要的效用。猪场要建立定期消毒制度,依据猪场的常见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选择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猪场要设立消毒池和消毒室,实行封闭管理,定期对猪的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人员、车辆、来访者、引入的种猪、野生动物和生产工具等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疫病发生。

(5)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舒适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强猪群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减少各种应激对猪群的危害。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可有效降低猪群的应激,提高猪的抵抗力。猪舍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浓度,保证猪舍的空气质量。合理控制猪群的饲养密度,维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应激。

猜你喜欢

免疫抗体耳病致病性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农村散养鸡群H5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评价
2011~2015 年西藏部分县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免疫抗体监测调查报告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畜禽样品采集数量和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标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