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5年化肥市场

2015-03-23周和平

化工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化肥常态农业

文/周和平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5年化肥市场

文/周和平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是对2015年的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定调,对我国2015年的经济工作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有五大任务: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二、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那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对2015年的化肥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给化肥市场带来机遇与挑战

本次会议提出的2015年五大任务中,第三条是专门针对农业的,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这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化肥是为农业服务的,化肥行业的命运兴衰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只有农业搞好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了,化肥行业才有希望,才有好日子过,农业兴则化肥兴,农业好则化肥好。农业部提出,2015年要坚持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要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这给化肥市场需求提供了坚实基础。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相关人士透露,2015年农业刚性需求不会有大的改变,消费量不会低于2014年。2015年我国农业需求氮肥3150万吨(折纯N),需求实物尿素4380万吨左右,与2014年持平。

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化肥市场并不意味着只是机遇,同时还面临着更大挑战。化肥施用过量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对今后化肥市场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后,中国奇迹般地用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在这其中,化肥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在看到化肥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过量施用化肥所带来的隐患。统计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6年,中国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0%和60%;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0%,化肥施用量却接近世界总量的1/3。

化肥施用带来的环保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近期发布“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点位分别为12.1%、2.3%、1.5%和1.1%;我国适宜农业种植的一二类土壤占87.9%,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占12.1%,其中属中度、重度污染的土壤约占3.0%。而从污染物的来源看,2007年全国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和总磷排放分别达到1320万吨、270万吨和28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57.2%和67.4%。同时,农田氮磷排放量大等问题不容忽视。全国种植业源总氮流失超过农业源总氮流失量的一半。

土地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化、有机质下降。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说,南方土壤本多呈酸性,但因大量施用化肥,加上酸雨影响,导致酸度更进一步增加,一些地区土壤pH值平均下降0.5~0.7个pH单位,有的甚至下降2.1个pH单位,比如湖南强酸性土壤(pH值4.5~5.5)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49.13万公顷,到2006~2010年增加到145.67万公顷。

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下降不利于对重金属络合固定。东北黑土区有机质已由开垦时的8%~10%下降到目前的2%~3%,有机肥施用普遍减少,导致土壤退化。

专家研究认为,多年来我国土壤污染加剧的原因主要在于化肥施用过量,以及农药使用过量和不科学、造成农残超标。1984年以来,我国化肥用量持续增加,目前我国每年化肥使用量超过5800万吨,是世界上化肥使用强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用量400千克每公顷,东部地区高的可达600千克每公顷,是世界公认警戒上限(225千克每公顷)的1.8倍以上,更是欧美平均用量的4倍以上。

滥用化肥就是破坏生态。过量施用化肥,不但浪费了不可再生的煤炭、磷矿等资源,也加重了国内对硫、钾的对外依存度。过量施用化肥也带来环境隐患——土壤开始板结,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变差,降低作物产量,并影响生物多样性。对于农资行业来说,未来土壤环境对于施肥模式将出现重大影响,肥料产业或将出现“拐点”。近日,农业部韩长赋部长视察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时,重申了化肥“零增长”和肥料“减施”的核心内容,针对土壤环境和农资产品出现的问题,阐述了针对农产品产地土壤进行修复,争取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总量实现零增长。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处长田有国,在中国农技推广理事单位座谈会上详述了肥料“零增长”等未来政策调整的方向。田有国说:“这是一个战略目标,也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持续关注的问题,包括农业部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都提出了‘零增长’。”未来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跟进,在肥料立法、耕地立法、资源环境规划等方面都将有所推进和调整,包括政策措施的出台、投资项目跟进。“其方向则是节约资源、减少化肥用量,这些理念必将会对市场、行业、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新常态下化肥市场的新特征

本次会议从九大趋势性变化定位新常态,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消费、市场、资源、产业、人口和环境等方面的新特征,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转向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过去我国经济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但2010年以来增速开始放缓,2014年经济增速预计在7.4%左右。从发布的2014年11月经济数据看,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2.7%,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稳增长任务艰巨。

会议在部署2015年工作时,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同时,提出“调速不减势”、“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等具体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以前大家对新常态有各种看法,还有人认为新常态意味经济衰退。通过这次中央对新常态全面、深刻、系统的界定,可以消除认识误区,引导人们正确、理性、客观看待新常态。”

那么化肥市场的新常态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能过剩。以前我国化肥生产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业需求,需从国外大量进口化肥。但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化肥进入大发展阶段,特别是近些年,内蒙古、新疆等有资源地区大量兴建化肥装置,我国氮肥、磷肥产能严重过剩。到2013年底,我国尿素产能已经达到8070万吨,比2012年增加787万吨,而2014年一季度,内蒙古又新增了2套80万吨尿素装置。据估计,2014年市场对尿素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对外出口),约为6700万吨,产能过剩约1500万吨,由此导致尿素市场低迷。磷复肥的产能过剩同样严重,截至2013年底,中国磷酸二铵、磷酸一铵产能过剩的比例均超过100%。据业内专家介绍:“贵州、四川和湖北的部分地区,伴随着新的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在投资新建或规划建设一批磷复肥项目,产能过剩造成产品低层次、同质化竞争激烈、生产力大量闲置,引发市场无序竞争,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严重损害了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出口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国内化肥产能过剩严重,要消化掉多余的产能,出口成为必然选择,出口因素对化肥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国际行情好,出口量大,那国内市场就可能走好;反之,如果国际行情差,或者因为高关税等原因,出口出不去,都挤在国内市场竞争,那国内市场不可能好转。

三是化肥需求增速放缓,有可能零增长或下降。化肥需求已远离了过去的高增长时代,随着科学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业向工业转移,今后化肥需求增速会明显放缓,有些地方会出现零增长甚至下降。近期农业部也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

四是农民用肥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以及机械化的大量使用,农民的用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农民使用低浓度化肥较多,现在更倾向于高浓度、缓控释效果好的肥料,既省时又省力。过去农民使用普通化肥多,现在水溶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五是肥料复合化成趋势。过去农民使用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单元素肥较多,现在大多使用复合肥,因为复合肥一次施肥相当于把氮、磷、钾三种肥全部施完,省时省力,同时复合肥利用率要高出单质肥。近20年来,我国复合肥施用量增速显著高于氮肥、磷肥以及化肥总施用量的增速。1980年我国化肥复合化率仅为2.1%,1990年提高到13.2%,2000年提高到22.1%,2010年进一步稳步提高到32.3%。我国化肥的复合化率在不断提高,今后预计将超过50%。

六是测土配方施肥大推进。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但化肥施用过多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土壤特征和作物的需肥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就成为最好选择,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据农业部门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配方肥用量530万吨(折纯),施用面积3.6亿亩次,分别比2013年同期增长17.8%和20%;配方肥已占到主要粮食作物肥料施用总量的40%左右。

化肥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本次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对于化肥行业而言,今后的重点就是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能再满足于企业产能有多大、规模有多大,而是要提升企业运行质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效益,从做大变为做强。对企业而言,最关键要做到两点。

一是调整产品结构。作为化肥企业,要大力调整产品生产结构,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如大力发展高产创建配套肥,为农业高产创建服务;大力发展节水抗旱肥,为节水农业服务;大力发展水溶肥,实现水、肥资源同步高效利用,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双重目标,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有机肥、生物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叶面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品质,让农民增产增收。

二是降成本,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化肥。据媒体报道,目前合成氨电耗一般在1500千瓦时左右,而有些低的企业,合成氨耗电仅350千瓦时,按电价0.4元/千瓦时计算,仅电耗成本每吨就要节约400多元。另据某大型尿素企业领导介绍,在相同的省份,相同的原料和生产装置,由于管理水平差异,尿素成本高的比成本低的要高出300~400元/吨。磷复肥企业的成本同样也相差较大,降成本还大有潜力可挖。成本下降了,不仅可以为国内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化肥,还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化肥常态农业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