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50井区勘探目标评价

2015-03-23王承龙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化工管理 2015年30期
关键词:本区层理砂岩

王承龙(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于50井区勘探目标评价

王承龙(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往勘探过程中的周边区域勘探价值逐渐凸显,通过地震录井技术水平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周边区域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等多种资料和技术手段,开展构造精细解释、储层预测研究和油气成藏规律分析,提出对于50井区滚动开发的评价与设计方案。

滚动开发;井位部署

于楼油田构造上位于下辽河拗陷东部凹陷黄金带断裂背斜构造带中部,构造系统完备,结构充实。对于老油田老产区精细油藏勘探开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地层分布特征

通过对于楼油田地层进行对比,清楚展示了不同单元地层的空间变化规律。S1下段:地层沉积继承了S3时期的特点,断槽中部地层较厚,断槽两翼地层逐渐减薄,但由于断裂活动加剧,使得中部断槽深陷,沉积厚度变化加大,地层厚度变化在300-500m之间,地层最大厚度是于10井,沉积厚度达611m。沉积中心仍位于于10井至于7-4井一线的断槽中心。S1中段:总的沉积格局未发生太大变化,断裂活动有所放缓,但断槽内沉积中心向南偏移,断槽西部于16至于7-9脊线以西具有沉积加厚的趋势。地层厚度在300-450m之间,地层最大厚度达457m。S1上段:地层厚度在100-130m之间,沉积厚度变化相对较小,反映平缓沉积的特点.沉积中心仍为断槽中心。

2 构造特征分析

对本区的断层和构造特征进行以下论述:本区共发育断层14条,按其走向可以分为北东走向和近东西走向两组。由于驾26井区经历了由早期的张性应力转为晚期的扭性应力场的过程,所以造成本区断层的发生与演化。房身泡沙三期主要发育了控制凹陷形成的断层,它们对驾掌寺洼陷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晚期在渐新世时期沙一东营组本区发育了一些近东西走向的断层,这些断层的特点是延伸距离短、落差小,对沉积地层厚度、圈闭的形成及油气的富集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纵向上有雁行分布的特点。

3 沉积相类型

通过岩心资料统计,该区岩石相类型有六大类,其特征详述如下:a.砂砾岩相:以细砂砾岩为主,粒径小于0.5cm,粒石成分复杂,主要为石英、长石和燧石,可见泥砾。此岩石相在本区内不发育,厚度一般小于1.0cm,呈块状,底部的冲刷面具明显的正韵律,泥质胶结疏松易碎,是分流河道的产物,反映高能状态的沉积。该岩石相类型占总岩石相类型的7.5%。沉积构造主要有平行层理,大型波状交错层理。b.含砾砂岩相:单砂体厚度0.28-0.3m,砾石含量小于15%,砾石大小不一,最大可达0.8-1.0cm,一般0.3-0.4cm,磨圆中等,以石英岩屑为主。该岩石相类型占总岩石相类型的5.1%。沉积构造主要有平行层理,交错层理等。c.砂岩相:由细砂岩相-粗砂岩相组成。在岩心资料中单砂体最大厚度可达4.82m,一般1-2m。颜色以浅灰色为主,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长石部分风化为高岭土,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砂岩相是砂一段的主要岩石相类型,该岩石相类型占总岩石相类型的23.6%。沉积构造主要有斜层理,平行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等。以上三类岩石相类型是于楼油田的主要储层类型。d.粉砂岩相:岩性均匀,分选中等,沉积构造丰富,主要为小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该岩石相类型占总岩石相类型的4.4%。沉积构造主要有小型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水平层理。e.泥质粉砂岩相:岩石以灰、灰褐色为主,泥质含量不均匀,沉积构造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搅混构造。平面上分布在东南部。该岩石相类型为非储集层,占总岩石相类型的7.3%。沉积构造主要有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f.泥岩相:岩石以灰、灰褐色为主,局部含碳屑,泥岩中含丰富的介形虫、腹足类化石碎片和植物碎片,具水平层理或块状层理。泥岩质纯,厚度大,该岩石相类型站总岩石相类型的52.1%。除以上岩石相类型外,还有火山岩相,由于火山岩相的研究资料不全,故在这里不加描述。

4 油气分布特征

根据完钻井的含油情况,东营组油气主要分布在本区的西北角,沙一段油层主要分布在本区的西北部、中部和南部,而沙三段油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本区砂体呈多层并互不连通发育,造成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十分广泛,从1184.2-3644.5m井都有油气显示,但由于成藏期后,没有大的构造活动,所以油气井段相对集中,大多数井油气分布在1900-2900m井段。从下往上,沙三段以油为主,沙一段油气并存,在东营组以气为主。受储层发育的影响较大,单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快,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在构造背景下,岩性上倾方向油气富集。

5 结语与意见

依据以上分析得出,于598井和于580井是位于由东向西倾的斜坡上,形态落实可靠,沉积相带是前扇三角洲,储集层比较发育。最主要的是从地震测线上由于598、于580井向东的高部位,无论从振幅相位还是频率,没有一点变化,波阻抗反演,也证实往上倾方向其砂组还比较发育。根据以上分析,认为上述三个目标区是滚动勘探的有利地区,因此,在每个地区,部署一口建议井位。

[1]刘延东等.地球物理测井[M].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P36-53.

[2]杨利民主编.石油地质学.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出版社,1980.P21-181.

[3]潘仁芳等.油藏描述.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1):P87-91.

猜你喜欢

本区层理砂岩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页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初探
贺兰口砂岩吸水率的研究
层理对岩石抗压强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