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反思

2015-03-23陈艳芳

文教资料 2015年34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院校高职

胡 蓉 陈艳芳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反思

胡蓉1陈艳芳2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0)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作为一个生态要素,具有独立生态位特点,遵循生态位发展变化的规律,在高职院校整体生态链上不断发展生态位。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对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构成进行分析,剖析当前教师科研能力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探寻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路径奠定现实基础。

生态位理论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审视

一、生态位理论的基本思想解读

“生态”主要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包括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①。生态位是指基于物种的种类属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所确定的此类物种在不同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功能和环境的特征化,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可以占据环境中的不同生态位。

生态位理论认为:“任何生物单元都包含‘态’和‘势’两方面的属性,‘态’意指生物单元现有的状态(能量、个体数量、资源占有量等),是过去生长发育、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意指生物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如能量和物质变换的速率、增长率、占据新环境的能力。二者的综合体现了特定生物单元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地位与作用,使得生态系统的所有物种有序排列。”②但是,生态位会随着环境和物种间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通过生态位宽度变化与扩充、生态位重叠与竞争及生态位的分化与协同实现生态位的动态变化。

二、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生态位构成分析

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相似性,更多的人选择利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进行解读,为教育系统的的结构优化和机制通畅提供必要依据。将生态位理论应用到科研能力研究上,我们可以知道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是整个科研链上具有独立 “生态位”的个体,其生态位主要通过“态”和“势”体现出来。

1.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态”属性分析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态”是指它目前所呈现的状态,是高职教师利用自身条件刻苦钻研和利用外部环境在实践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所呈现的结果。高职教师要利用科研基础与科研生态系统中其他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科研结果,因此,科研基础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是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施展的起点和终点。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态”分析必须从其所在的生态链上,通过核心要素与科研能力发生相互关系的对比中衡量,即从科研活动的时间纵向上利用投入产出比对高职教师科研能力进行评价。

为此,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纵向“态”分析主要从高职教师拥有的科研基础、相互作用的科研过程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三个方面体现,通过科研能力发挥效果的前后状态进行对比考察它在科研链上的现有状态。

2.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势”属性分析

高职教师所处的社会系统是由具有主动性的若干复杂个体构成的,个体要素之间会发生能量流动。高职教师科研活动不仅要在教育系统内进行,还要在社会、企业中开展。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教师会不断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如基本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的研究过程和研究质量。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势”是教师在从事科研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专业发展、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这种影响力和支配力主要是通过高职教师的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综合体现,三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三者共同提高,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才能实现整体提高。高职教师通过这些能力对科研系统中其他因素施加影响,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生态位理论视野下高职教师科研能力问题剖析

在高职院校整个生态系统中,教师科研能力是科研链上的中间一环,从生态学理论来说,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态”与“势”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态”属性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师科研生态链脱节

教师科研能力作为科研链上的核心要素,必须以科研生态链的完整性为前提存在和发挥作用。科研链囊括了高职教师的基本能力、时间和精力、可利用资源(资金、设备、支持政策等、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利用过程等要素。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是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实现螺旋式的发展,生态链上的每一环节的缺失都会直接或间接反映在科研效果上,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增强。

目前,高职教师本身具备的学历、职称、专业素质基本符合开展科研活动的要求,但由于科研条件的滞后和科研管理的不到位,高职教师的科研链出现了脱节现象,如在教学与科研二者关系上,高职院校制定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导向存在向教学一边倒的现象,挤压了教师科研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其科研成果增值过程不顺畅,甚至中断。这种脱节的后果之一就是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课题较为被动,喜欢选择一些容易操作、不需要太多专业技术性的研究项目,对于一些“高不可攀”的、需要不断试验才能得出结论的研究或者需要自己寻求合作伙伴和资金来源的横向项目则直接跳过,导致高职教师科研成果不能很好地切合学院教学实践和当地企业发展需要,高职教师科研能力难得到提高。

(2)高职教师科研生态规律悖行

生态规律是规范生态链上不同生态位的个体有序组合的重要依据。高职教师科研能力从宏观上要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从中观上要符合以科研成果增值为逻辑点的个体结构工作顺序排列,从微观上要遵循高职教师工作的特征和实际。但是,当前高职教师生态链却违反了科研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与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不相符。高职教师科研能力要以高职教育教学为基本出发点,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高职科研要注重目标的社会性和路径的实践性。然而,目前高职教师没有从学校和当地经济实际大背景入手,找到自身科研活动适合的切入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最终导致科研成果一味地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研究价值。

其次,与科研生产链的逻辑存在偏差。高职院校科研生态链的形成是以科研成果价值增长为中心的,生态链所有元素都是围绕此中心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从而有序地在整个生态链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教师所在的科研链却产生了异化现象,科研链的逻辑起点发生了偏转,更多的是在围绕资金流动来开展科研。在评价某一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时,更多地倾向于用科研活动完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衡量,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也使得高职教师科研链失去了本体价值,在科研活动中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再次,与高职教师的工作实际脱离。目前,高职教师在参与科研活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工作中的特色优势。从科研选题来说,大部分高职教师的选题来源是各级项目指南,未能结合自身实践中发现的具有科研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从科研类型来看,大部分高职教师更乐意对教育教学类进行总结,忽视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从研究方法上来看,高职教师习惯使用经验总结法,较少参与实际调研。以上种种使得高职教师科研成果创新力有限,多数研究成果处于低水平重复,科研活动简单化和庸俗化。

2.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横向“势”的问题分析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作为科研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横向“势”是通过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来表现的,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能力欠缺,发展后劲不足。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是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结合,三者的最优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其中,学习能力为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动力。但是,目前高职教师的学习能力却并没有受到重视。一些高职教师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自主学习计划,对于专业前沿动态缺乏关注。从应用学习策略能力上看,高职教师更依赖于电子资料获取信息,较少购买和阅读专著和书籍,信息获取呈现出快捷化和碎片化。与此同时,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主动寻求帮助的意愿不强,缺乏主动合作交流学习意愿。从自我评价能力来看,高职教师学习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借助学校、系部和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评价和职称评比进行,主动评价意识弱。

(2)科研实践能力薄弱,缺失科研信心。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其从事科研活动中选择的科研内容和使用的科研方法上。在科研内容上,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以教学和管理为主要平台,围绕专业与学生的研究较多,以技术为纽带同企业开展合作的研究较少。同时,部分高职教师由于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基础,研究中往往就现象谈理论,并不能创造性地根据生活实际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理论追根溯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从科研方法上来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少对科研方法的学习和训练,科研方法运用能力比较低。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低下导致其从事科研信心不够,群体科研动力不足,进一步使高职教师科研在整个高职院校活动中被边缘化。

(3)科研创新能力缺失,生态特征同化。

高职教师科研活动由于一味模仿普通本科院校科研路径,片面追求科研项目上档次,使得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生态位特征淡化,最终缺失了自身的地位和功能。出现这种状况,归根结底在于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缺失。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使得高职教师科研活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虚无缥缈”。

在评价科研上,注重形式,片面以拥有论文或者课题数目和级别衡量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导致高职教师科研创新的“虚”;一些屡次获得各类大奖和得到大量资金的科研课题,理论与应用价值却很低,体现出高职教师科研创新的“无”;一个课题“换汤不换药”,却反复在众多项目中“中标”,表现出极强的流动性,即“缥”;做来做去,老调重弹,不见新意,毫无创新,即“缈”③。当核心生命力变成了“虚无缥缈”,高职教师科研活动的类型特征就会逐渐消失。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因为其内部结构需要在科研活动中不断完善,同时,作为科研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必须在生态链上不断发展自身的生态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需要高职教育各级管理部门和高职教师共同努力。这样,高职教师才能在科研活动中实现专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注释:

①方雪.尼尔基水利枢纽中的水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10.

②王猛.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的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7.

③沈晓春.关于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30.

胡蓉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的实证与优化研究》(编号:XJK014CZY016),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课题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优化策略研究》(编号:GYKYZX0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院校高职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